文 | Fuki
日前,上海前景传媒发布了一份《220部剧集人群画像揭秘》,分析了截至2018年9月9日播出的220部剧集及其受众人群信息。鹦鹉君整合了报告中的一些重点内容,为大家详细列举。
据悉,2018年播出剧目共计416部,11363集,文件中选取了其中的220部作品,6219集,对剧集状况及受众人群进行画像研究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在占据全部播出剧集55%的220部剧中,电视剧集数占总集数的36%,网络剧占19%,目前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电视剧。
从220部剧集的题材和制作规模、水准来看。制作规模最大的题材类型为都市剧,古装剧位居其次。题材相对小众的谍战剧作品数量有限,但每部作品的集数有一定涨幅。制作规模较小的为历史题材剧集。
作为市场中最主要的两种作品类型,大制作的都市剧和古装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导致历史题材制作规模小或许与创作难度大、需要考据大量史实有关。
从制作水准来看,古装剧的作品质量最高,犯罪题材作品质量有明显提升,年代剧和青春剧发挥稳定,科幻题材作品质量显得要差一些。科幻题材是中国影视圈的一大短板,这个问题在2018年并没有出现改观。
纵观整个市场,2018年都市剧和古装剧最让人放心,数量、体量都能够做出保证。但单就内容质量而言,古装、犯罪、年代、青春题材作品的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远高于奇幻、科幻、悬疑、历史等题材。短板题材做不好、不敢碰,久而久之必将成为恶性循环。
那么这220部剧集的受众人群又是怎样构成的呢?《220部剧集人群画像揭秘》分别通过性别、年龄、学历、地域几种分类方式对受众人群进行了归类。
我们可以先从220部作品的时间分布来看。都市剧仍然是最受欢迎的题材,基本上没有断档。古装剧集中在寒暑假档期,青春题材剧则集中在暑期档。
年代、犯罪、战争、都市题材剧集在上半年表现优异,但在进入下半年后,科幻、古装、青春、谍战题材剧集也取得了不错成绩。
从剧集人群年龄分布来看,从今年3月开始,学生和青年人群的曲线分离高度变高,学生观众活跃度远超其他群体,这与市场上供应的剧集作品类型丰富程度相关。值得注意的是,暑期档对于学生群体的活跃度影响并不大,该群体的真正活跃峰值出现在5月底6月初,甚至反而在暑期档所处的7月和8月有部分回落。暑期档真的这么重要吗?其实未必。
25岁以上的人群活跃度最稳定,跌涨幅也十分有限。这与该年龄段人群的闲暇时间与市场上开播的高质量作品数量挂钩,侧面显示了市场上供应的剧集作品数量、质量都有待加强。同时我们可以发现,25-30区间与36-40,乃至40+的观剧活跃曲线不相上下,中年人群也属于较稳定的一批受众,中年市场或许同样饱含潜力。
从受众群体性别来看,观看电视剧的观众群体大部分为男性,涉猎题材广泛,其中悬疑、犯罪、谍战题材作品占主要地位。女性观众群体中前五名受欢迎的题材分别为:都市、青春、奇幻、古装、科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如古装奇幻剧《香蜜沉沉烬如霜》、都市剧《谈判官》、青春剧《甜蜜暴击》,都吸引了大量女性观众。
从不同年龄层喜爱的剧集类型来看,中青年是电视剧的主要收视群体。不过在细分后25-30岁和31-35岁的人群喜好题材类型有明显差异。年轻人更喜欢青春时尚都市类题材的作品,而中年人则更倾向于剧情主导的作品,例如悬疑、犯罪、军旅、历史、谍战等题材。
从不同学历喜爱的剧集类型来看,高中和大专人群涉猎题材最广泛,本科学历更喜欢看历史和悬疑题材剧集。整体趋势是学历越高,对剧集的审美越高,要求也就越高。
从不同地域喜爱的剧集类型来看,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受众群体更喜爱历史、政治、纪实类理性题材剧集作品。华南沿海一带地区互联网文化发达,年轻人占主要收视群体,喜爱的题材多为古装、奇幻、青春类题材剧集作品。而在大部分的内陆地区,原生文化更受欢迎,农村题材剧集或有不错前景。
目前,各个层次、地域间的观众认知差异较大,是剧集市场面临的首要问题。
文件中主要摘取了军旅、青春、奇幻、历史题材作品进行详细比对,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类型受众人群间的明显认知差异。
其中,历史剧更受高等教育人群欢迎,应当大力拓展年轻人受众群体。主要受众人群为年轻人的青春、奇幻类题材剧集应当严格把控作品内容,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引导青少年。
影投人 [公众号ID:movieeye]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