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能力强悍 无法撼动三峡大坝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通过拦截蓄水发电,造福着长江中下游数以万计的百姓,一旦三峡大坝受到威胁,长江水倾泻而下,将会对几亿人的生活造成影响,当然攻击三峡大坝是跟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看一看三峡周围的防御措施,就知道击毁三峡是天方夜谭。我国究竟是如何对三峡进行保护的?新进来的小伙伴记得点赞关注,一起了解三峡的安保措施究竟有多强!
其实,早在专家们建设三峡大坝时,就考虑到了三峡自身的防御措施,其实三峡在建造之初自身的抗袭击能力就十分强大,安全系数也很高,曾经在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都没能撼动三峡。
如果这一件事情不足以说明接下来,再举个例子,想要毁掉三峡大坝,除非使用500吨以上的高威力炸药,集中于一个地方进行爆破,或许才能够撼动得了它,但毕竟三峡大坝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恐怕敌方还没有穿过中国领海,就已经被拦截摧毁了。
三峡大坝
就算是有能力进入内陆,也必定将是有去无回,更何况,当今世界上,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战机,能够一次性携带500吨以上的高威力产药,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而且在三峡大坝的周围,有密集的军事力量部署,可以对三峡大坝进行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保护,而且三峡自身也携带有高级的雷达系统。所以说在三峡大坝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张坚不可摧的防御网,将三峡保护得严严实实。
要知道,这一座全世界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站,它的建造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的,三峡大坝从1994年的12月14日正式开工,在1995年到1997年,进入第一建造阶段,毕竟长江中下游,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一年四季降水丰富,所以,建造大坝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长江进行截流。
三峡居民转移
这项工作的进行,无疑会影响到长江流域的百姓们,所以在动工之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三峡大坝库区附近所居住的百姓们,进行迁移安置行动,只要他们安全撤离,才能够顺利进行后续工作,第一阶段工作顺利完成。
从1988年到2002年,三峡工程建设进入到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三峡的主体工程,实施混凝土浇筑和机电安装。
到了2003年,三峡大坝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进入了蓄水发电的阶段,2004年到2009年,三峡工程可以说是基本完工,通过不断的审核和排查,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后,三峡大坝进行了试验性蓄水,最后的实验结果全部合格。
三峡
截止到2020年底,三峡工程的发电量达到了1030亿千瓦时。众所周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因为年降水量丰富,而经常发生洪涝灾害,三峡大坝的建立,无疑能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能够在长江流域遭受洪涝灾害时拦截蓄水,也能够在这一流域出现旱情时开闸防水,为长江一带城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三峡之所以能够得到国家如此高的重视,是因为三峡工程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之所以要加强对三峡大坝的保护,也是因为这种基建工程,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峡放水俯瞰图
殊不知,在二战时期,英国空军就曾经对德国境内的一座大坝,进行过轰炸,原本战争中的飞机,都会轰炸一线阵地,但是轰炸的目标不一样,这也就意味着,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严重程度就不一样。
河谷大坝被炸毁,也就意味着不仅摧毁了一个国家的基建工程,同时,因大坝被炸毁,导致河流上游的水瞬间喷涌而出,对当时河谷流域的居民家园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仅是无辜的百姓,就连驻守在周围的军队也会损失惨重。
比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就曾经利用水电站的蓄水拦截能力,完成了一场战争,当时志愿军效仿古代关羽的战术,利用志愿军驻守阵地周围的水库拦截蓄水能力,在美军即将过河时开闸防水。
关羽水淹七军
水淹了美军大量的作战武器装备,这使得美军在还未到达战场时,就一败涂地,因为美军所携带的物资装甲车,汽车等经过水泡之后再无法使用,毫不费劲用洪荒之力打败了美军。
历代国家领导人的梦想其实,对于三峡大坝的建设工程,早在上世纪初,就曾有过设想,也可以说,这项工程是近代中国领导人的梦想。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励志发展实业的孙中山先生,看到了西方工业强国发展如此迅速,也想在我国建造属于自己的工业设施,想通过发展实业救国家危难之中。
甚至是孙中山先生专门针对自己的这一想法,以书面文字进行展示,并公开发表演讲和声明,一定要大兴实业,认为效法西方,才是拯救国家的唯一出路,但这其中不仅仅是发展重工业,鉴于国内的黄河和长江,孙中山先生有想法,在水量湍急且充沛的长江上修建水电站。
孙中山(中)
但当时正处于什么样的年代,想必大家也很清楚,国土沦丧,战乱纷争,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去修建水电站,再加上当时国内的各大军阀派系,都在互相明争暗斗,当时的那些军阀们,只在乎自己的兵力,权力和财力,根本无暇顾及国家的发展。
而且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就算是三峡大坝能够修建好,也难保以后不会遭到其他国家发动侵略时,对三峡的摧毁,所以,三峡大坝建设的想法固然很好,但在当时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不可行。
孙中山(中)
就这样,一直到孙中山先生去世,三峡工程也没有任何的行动,直到1932年,蒋介石又动了对三峡的心思,甚至是让当时的国民政府工商部,派人去看长江上游建设水电站的事宜,并且实地考察之后,还整理了相关的资料。
表面上看着是要开通三峡工程了,实际上也只不过是蒋介石的幌子,当时正值国共内战时期,蒋介石正忙着“攘外必先安内”。
不仅仅如此,还有日军也发动了侵华战争,占领了东北正在逐步蚕食华北,那时候的蒋介石,只是想把大把的精力和金钱,全部投放在战争中,水电站的事就一直搁置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蒋介石才重新将三峡水电站建设的事宜提上日程。
蒋介石(中)
这一次,他没有让国内的专家进行建造,当时的蒋介石跟美国关系很好,他请了美国的工程专家帮忙设计建设,但是美国人才没有这么好心,无偿帮助中国建设水电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其实美国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当时双方的合作已经深入到,让世界著名的水坝专家都已经考察了岷江等地方,做出了可行性的报告,就在三峡水电站建设计划进中,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内战,战争一打响,就意味着水电站建设的事宜又要再次被搁置。
上世纪初的三峡
新中国成立以后,原本以为可以踏踏实实地进行国家建设,不想一年之后,朝鲜战争再次爆发,志愿军浩浩荡荡开赴朝鲜保家卫国,最终,历时3年获得胜利,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
同时,国家领导人也再一次将三峡水电站的建设提上日程,甚至是不断地召集专家询问三峡建设的一系列所有准备的相关信息,领导人也多次到长江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充分表达了对一项工程建设的渴望与渴求。
三峡俯瞰图
但领导人深知这一项工程的建造花费巨大,不知道是否能将三峡大坝建设好,因此,在1970年先进行了葛洲坝的建设,随着葛洲坝的顺利建成,也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领导人对于三峡工程的建设依旧没有放弃,毕竟这是一项世界级的庞大水电工程,顺利完成则举世瞩目,一旦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任何纰漏,这就意味着,会对长江中下游数以百万计百姓的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最终,经过再三讨论,三峡工程建设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
古诗中的三峡景象
事实证明,在中国几代工程专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建设成了这座举世瞩目的世界级水利工程,古有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如今的中华儿女也正把几代国家领导人的心愿变为现实,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能够继续发挥它的力量,造福百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