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平台的拆车节目,在拆解了理想ONE的底盘之后,得出了它的底盘和汉兰达的底盘高度相似的结论。
其实理想ONE逆向开发的汉兰达,这个在行业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它们的底盘结构,除了为了绕开电池,而排气管的排布有所不同之外,在其他方面高度相似,前悬挂是麦弗逊结构,后悬挂是E型连杆结构,下摆臂都没有用铝合金。其实,国产车抄袭日系车的底盘,早就不是秘密了,传统车企中的哈弗H6、吉利博越、睿骋CC、比亚迪F3、奇瑞瑞虎3等等,都逆向的日系车型,至于为什么都逆向日系,主要是日系车的底盘更偏向舒适性,更符合国人的需求,另外,日系车的冗余度更高,简单来说就是更好抄。
而造车新势力这边,特斯拉早期的车型抄袭的是路特斯的底盘,小鹏和蔚来的车型也有借鉴其他车企,所以这么做几乎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创立的品牌来说。
而之所以车企很难去做底盘的正向研发,原因无非是这几点:
1、成本高。正向研发底盘,其实需要平台架构,而造车平台的耗资特别高,吉利联合沃尔沃开发的CMA架构耗资120亿元,造车新势力的融资需要用在生产线、营销宣传,没有太多的资金用于平台的研发。
2、难度大。底盘其实是三大件之中最难的,因为在如今的新能源时代,电机和电池都能采购,但是底盘很难去采购,而且底盘非常依赖调教经验的积累,在这方面,造车新势力相当于空白。
3、周期长。造车新势力从一款车型定型到正式量产,其实就是在上演生死时速,在钱烧完之前上市,就能够继续拿到融资,否则,就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这也逼着造车新势力不得不极限压缩一款车的研发时间,使用成熟的技术是最好压缩时间的办法。
也正是以上原因,造车新势力往往都会选择,逆向一款车型的底盘进行开发,不过汉兰达和理想ONE,在驾驶层面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因为硬件永远不能决定体验,调教往往更关键。
理想ONE在底盘的高级感,操控性和舒适性的兼顾方面明显做的不如汉兰达,它的弹簧刚度更大,避震器的阻尼更大,可能是因为车身更重,要兼顾一定的操稳性,但是这样就会导致理想ONE在过烂路时候的表现不如汉兰达,而更高的车身,导致侧倾中心更高,并且和重心差值偏离,导致稍微激烈一点驾驶的稳定性欠佳。所以,底盘一直是理想ONE车主吐槽的重点。
除了底盘逆向汉兰达以外,理想ONE的动力总成,其实参考了欧蓝德的PHEV车型,只不过,理想ONE是没有高速直驱的,所以虽然在硬件上保留了高速直驱的挡位,但是在软件上没有这个设计这个挡位。
有趣的是,理想ONE8月份取得了9433辆的销量,而汉兰达虽然8月份的销量还没出来,但是参考7月份6331辆的销量,理想ONE的销量是要高于汉兰达的,生动诠释了青出于蓝胜于蓝。其实,逆向研发虽然不算光彩,但是作为消费者,我只看结果,只要你做出了出色的底盘质感,你借鉴或者抄袭了谁其实不重要,因为这个行业的先驱者几乎都是这么做的,但是理想ONE的底盘还是它的一个小短板,在这方面,很显然还要继续努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