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20字时间(中秋节的由来(小小说))

讲给女儿的故事

一轮明月冉冉的升起,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推杯换盏,笑声不断。客居在外的游子,乘着秋风,匆匆地赶回了家乡,许多的思念,牵挂,悄悄地融进酒里,团圆后的喜悦,冲淡了颠沛流离的沧桑,所有的困苦都醉在淡淡的酒香里。酒足饭饱后,沏一壶好茶,端来新鲜的水果,还有那各式各样的月饼,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欣赏着圆圆的月亮,追忆过往。

   女儿缠着我讲故事,渴望的神情,像极了童年的我。我停顿了片刻,想起了爸爸曾经给我讲过的故事,那时流传在我家乡一带,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明朝末年,满洲鞑子进犯中原,任意地蹂躏中原人。他们生性残暴,烧杀掠夺,欺压妇女,无恶不做。为了捍卫他们的残暴,村里年轻的后生,大都被抓起来,关入地牢。只有极少数的幸免逃脱,逃进了村庄后面的深山老林里,常年不能和亲人团聚。

   老弱妇女,终日以泪洗面,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村里有位徐员外,据说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后人,在朝中官位显赫。因为不满明朝政府的腐败,告老还乡。过着儿孙绕漆的安逸日子。老人足智多谋,性情耿直,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体恤村民们的疾苦,决心策划联合乡亲赶走劲敌。

   满洲鞑子很狡猾,他们为了方便统治,将中原人分成小组,十户为一个小组,各组不能互通消息,以此来捍卫他们的政权。

   老员外很明白,同在一个村,总会想到办法取的联系。可赶走这些强盗,就靠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简直是以卵击石。咋样才能和村外的年轻人取得联系那?老人犯了难,村外到处有满洲鞑子的明岗暗哨,把村子围的水泄不通。村里人出不去,村外的人自然也回不来。老人急得团团转,一时没了主意。

   这时老伴正好走进屋里问他今年的鬼节过不过,上不上坟。家里好准备祭品。

   老伴的一番话点醒了徐员外,村里的祖坟大都在村外的乱石岗,中原人从小饱读《三字经》、《弟子规》,恪守礼仪孝道。每到七月十五,大凡在外地的村民,不管多远都会赶回来祭祖的,何不趁祭祖的机会,通知村里的年轻人,约定起事的日期。

   说干就干,老人把消息悄悄地送到每家每户,一村传一村,让人们做祭品的时候,多做一个面人,老人定下了起事的时间,写在纸条上,包进面人里,相约村外的年轻人里应外合一起打退满洲鞑子。村民们按照老人的吩咐,为了麻痹敌人,用运自己的聪明才智,鬼节的前一天晚上,做出了各式各样的面人,单等天蒙蒙亮上坟地去祭拜祖先。

   通过老人和满人的周旋,满洲鞑子终于答应了村民们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敌人的押解下,分批来到祖坟上祭拜。一路上乌云密布,阴沉沉地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村民们含着悲痛,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期盼着自家子弟能看到消息,传播出去,让村外所有的年轻人如期赶回来杀死满洲鞑子,重新过上美好的生活。

   中原自来就是礼仪之邦,尊重祭拜祖先代代相传。埋伏在深林里的年轻人,看着父辈们渐渐地离去,才出来献上自己的孝心。在墓碑不显眼的地方,放在一个小面人。年轻人们离家多时啦,以为是家人惦记,给他们带来的粮食,因为往年祖先的坟前是不会祭拜这样的玩意儿的。他们整天藏在深山老林里,饿了摘些野果,渴了喝口山泉,很长时间没有吃过熟食了。小小的面人寄托着亲人的关爱。他们流着泪拿起面人,掰开两半儿,准备往嘴里塞。面人的中间夹着个小纸条,他们很好奇,摊开看去,原来是通知他们一个月后,联合深山里的后生,一起在村外待命,以村里人的烛光灯笼为号,冲进村里里杀死鞑子兵。看到这一消息的年轻人,兴奋地奔走相告。顷刻间,乌云散去,一轮红日从山沟窜上了天空,后生相聚在一起,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想到一个月后,亲人就会团聚,过上太平日子,村民们都很激动。八月是收获的季节,田野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弯下了腰,偷偷的乐着,预示着十五的胜利。院子里的果子也了红了脸,整个村庄处处流淌着渴望。

   八月十五渐渐临近,村民在老人的带领下,做好战争前准备工作。满族是游牧民族,茹毛饮血,餐风露宿,居无定所。从没享受过中原这样的安逸日,渐渐地沉溺在温暖窝里,乐不思蜀了。他们用剽悍的体魄奴役着村里人,为他们献上好酒美食。他们四肢发达,远远不及中原人的智慧。徐员外让村里最好的酿酒师傅,酿出香浓的高粱红,又联合村民宰杀仅有的牛羊,省吃俭用从自己的口中省下面粉,发酵后包红糖,烙成圆圆的大饼,想了个很完美的借口,说是感谢满洲鞑子的保护,才有收成。

   满洲鞑子欣喜的接受了,老人向敌人的头建议,为了活跃气氛,最好大家集合在一起那才热闹。看着一村老弱妇孺,贼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美酒佳肴上桌以前,老人吩咐村民,将大量的蒙汗药下到高粱红里。想到胜利在即,村民们脸上挂着由衷的笑,感谢宴在欢笑声中拉开帷幕。

   村民们使出全身的热情,殷勤地向鞑子兵敬酒,酒过三巡,鞑子兵渐升醉意,村民们并不解恨,索性灌起来了,鞑子兵醉的一塌糊涂,横七竖八地倒了一地。天还没完全黑,徐员外使了个眼神,全村灯火通明,埋伏在村外的后生们,迫不及待地冲进村里,全村人合力杀死鞑子兵,取得圆满的胜利。

   中原人永远记住了那个日子,八月十五亲人团圆,为了纪念胜利,包着红糖的大饼,演变成了今天的月饼,十五团圆节就成了中原人,除春节外,另一个隆重的日子。

   现在的中秋节,已经没有战争的硝烟,只有团聚的喜悦。在我的家乡至今还流传着七月十五送面人,八月十五吃月饼庆团圆的乡俗。

   我的故事讲完了,女儿仍沉浸其中,久久地回味着……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