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梭子鱼和虾的道理(改变命运心理学—雁行理论4:分工明确,合作才真正有效)

​在做事过程中,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更是一个问题。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力气的简单相加,而要微妙和复杂得多。因为人的合作不是静止的,它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互相推动时自然事倍功半,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造成合作不成功主要有3个原因。

1.“旁观者效应”

众多的旁观者分散了每个人应该负有的责任,最后谁都不负责任,于是合作不成功。具体说来,当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由于不存在旁观者,自然由他一个人承担全部责任,虽然有点敷衍了事,但也还能勉强成事,所以“一个和尚挑水喝”。如果有两个人,虽然两个人都有责任,但是因为有另一个旁观者在场,两个人都会犹豫不决,相互推诿,最后只好“两个和尚抬水喝”。如果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旁观者更多,情况就更加复杂,关系也更加微妙,彼此之间相互“踢皮球”,结果“永无成事之日”,最后“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就说明,当许多人共同从事某项工作时,虽然群体成员都有责任,但是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了旁观者,彼此相互推诿,最后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结果合作不成功。

2. 组织内耗现象

著名童话作家克雷洛夫曾经写过一个寓言故事,天鹅、梭子鱼和虾一起拉车它们三个使出浑身力气,干得十分卖力,但是无论如何努力,车还是原地不动。

其实就力气而言,它们三个拉动这辆车是绰绰有余的,可是为什么车总是拉不动呢?原来,天鹅拉着车拼命往天上飞,虾拉着车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鱼则朝着池塘把车向前推。他们谁也不想改变方向,车子自然就拉不动了。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组织内耗现象。一般认为,合作群体的成员越多,组织内耗就越严重,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越差。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明确每一个员工的任务,才能减少组织内耗现象的发生。

3.人力的无谓消耗

梭子鱼防火墙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这是团结协作的结果。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一旦被开发,这个团队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

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钟却挖不了一个洞。这说明的一个重要道理就是协同和合作产生力量,实现双赢。21世纪是一个合作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有效的合作,会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分工明确,使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会锻炼员工的独立能力与分析能力。但是协作同时又要密切,通过大家的沟通交流使部门间有紧密的联系,使之有一定的激励体制来使大家的协作有力。

分工与协作协调一致,就会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中的瓶颈因素。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