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圣堂影业于2017年出品的《花间提壶方大厨》两年间累计分账总收益超过7200万,2018年腾讯视频独播的《龙日一,你死定了》片方分账收益4000万。2018年,一部S级网大《灵魂摆渡·黄泉》票房分账收益破4000万,创造行业新纪录。慢慢地,市场开始出现了一批在分账领域探索方法论的公司,他们成为分账剧这一模式的早期入局者和获益者。分账剧较为良好的市场表现,让平台和影视公司都从中看到了新的机会。
分账剧的发展吸引了不少创作者和投资者的关注,市场上急需一个专门服务和孵化“分账剧”的联盟,在此之下,“新响计划”联盟应运而生。就在3月21日,由言溪互娱发起、掌阅文学、小土科技联合主办的国内首家分账剧服务&孵化联盟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联盟的成立预示着分账剧市场日趋规模化与规范化。“新响计划”为片方提供从项目融资、圈层IP甄选、剧本研发、剧本评估、分账剧数据分析、完片保险、拍摄制作、宣传营销、平台发行等全流程服务;同时与合作片方共同孵化优质分账剧项目,提升分账剧品质,打造2019“分账剧标杆”。
在刚刚落幕的“新响计划”联盟发布会上,行业大咖纷纷字字珠玑,言溪互娱创始人兼CEO张伟伟先生率先幽默开场,揭开分账剧的重要影响要素以及成败关键;掌阅文学版权总经理高猛先生为大家讲述分账剧中如何打通内容生产与落地衍生的通道;而小土科技创始人兼CEO祝金甫博士则从“IP筛选”、“剧本量化解构”两个维度为我们阐述“大数据”分析评估是如何为片方规避风险的。
分账剧的成败取决于项目最短版,“新响计划”为分账赛道缔造新规则
言溪互娱创始人兼CEO张伟伟先生为我们解锁了Z时代分账剧的新模式,那何谓Z时代?张伟伟解释道:“这个说法是从美国流传过来的,Z时代通常指的是1996年到2012年出生的人。从2018年的Quest Mobile数据分析来看,24岁以下中国移动网民结构的比例高达32.9%,是所有年龄层比例中最高的。”由此可见,当下文娱产品核心受众群是年轻人。
“小而美”的分账剧正好迎合了Z时代受众的口味。关于分账剧的市场规模,张伟伟直言:未来分账剧占据剧集市场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而对于用户来讲不需要知道其是否为一部分账剧,只需要关注内容本身,分账剧只是一个商业模式。”除此之外,张伟伟为我们指出分账剧的四要素包括“圈层定位”、“良心制作”、“成本控制”、“精准营销”等四个方面。他认为分账剧的成败不是取决于它的优势是否明显,而是取决于项目最短板,“题材、IP、剧本、制作、宣推、发行和资金都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每一个成功的项目,它都不能有明显短板。”
作为言溪互娱的创始人,张伟伟还表示:“言溪互娱的核心是利用技术优势,向片方提供内容创作、宣传营销、平台发行服务,从而孵化具有爆款潜力的优质分账剧项目。基于这个目标,言溪互娱愿意与合作伙伴一起共担风险,让好的内容更具有价值。”
言溪互娱创始人兼CEO张伟伟
言溪互娱副总裁、青年导演李遥波认为,进入到2019年,专业创作者和用户审美存在越来越大的差异,这更加要求创作者在项目最初阶段就有清晰的圈层定位,除了制作阶段的整体把控外,还要有面对未知的勇气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言溪互娱副总裁/导演李遥波
由言溪互娱发起的“新响计划”联盟,便是以“助力分账剧的迅速崛起”为主要目标。“新响计划”联盟的运作方式分工清晰,发起方言溪互娱作为联盟唯一的出入口,负责统筹整个联盟的全项服务;掌阅文学和小土科技将在各自所擅长的IP和AI方面提供服务。三家的通力协助之下,以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帮助剧集行业高效生产出更多优质内容。
言溪互娱面向上游对接影视公司及创作者们,为他们提供联盟的服务;向下游对接新媒体平台,为平台提供优质分账剧项目。
对片方而言,在项目开发阶段往往面临缺乏数据参考,开发方向难控与高风险融资难的窘境。目前,中游层面现有的剧本医生、发行营销与IP交易等服务尚未系统化展开。面对现在的市场难题 ,张伟伟表示“新响计划”联盟作为连接分账剧上游与下游的服务孵化平台,言溪互娱可以做到的是:横向可以为片方提供剧本和项目分析评估,以及市场营销和平台发行各环节服务,纵向则参与工作室和项目的孵化投资与出品。
言溪互娱联合创始人苗芊为我们补充道:“联盟将从 IP、成本、内容、主创、 演员 、宣推配置、发行平台在内的八个维度进行数据采集,之后经过AI模型的评估及测算,可向片方提供的极具参考价值的预测信息。这样不仅可以预知片方最为关心的播放情况和收益情况,还能助力爆款项目的输出。
言溪互娱联合创始人苗芊
预测的信息是否能够给资方或出品方带来更多的决策帮助?苗芊在现场拿《花间提壶方大厨》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言溪互娱可以有效的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保证80%以上的预测准确率,片方便可在项目开机前预测可能收益,从而合理把控项目节奏,降低投资风险。”
同时言溪通过AI+机器学习,助力项目开发全阶段。
为此,言溪互娱推出了“制片人助手”产品,更好的服务于片方,生产分账剧的爆款项目。提及产品的功能,言溪互娱联合创始人苗芊表示“只需要在手机中输入项目的基本信息(名称、题材、集数),选定播出平台,自己预测第一集的播放量/观看用户数量,言小溪就可以为你生成项目的分集播放量/分集观看用户数量,对应不同评级的会员收入金额以及对标的分账剧项目。这个功能基于的样本是我们数据库中迄今为止优爱腾全部的300+分账剧,这也是我们产品中机器学习的首次运用。”除此之外,制片人助手的设计也十分的人性化,大家只需关注“言溪互娱”公众号即可体验。
言溪互娱联合创始人司首朕补充道:“联盟的全部服务均可以根据片方阶段及诉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根据片方需求排列组合,为项目找到收益最大化的定制方案。令人期待的是,联盟的所有服务都不收取服务费,而是以小比例占股的方式实现,联盟将与片方风险共担。”另外,惊喜的是,除了0服务费之外,联盟还准备了1个亿的资金池,助力“新响计划”第一期的入选项目。
言溪互娱联合创始人司首朕
同时言溪互娱联合创始人司首朕发布了第一期七部分账剧合作项目片单:《囚徒神探》《不过是分手》《那年兄弟十七八》《江湖不挨刀》《爆笑小萌妃》《别给我饶舌》。同时,掌阅文学的五部优质IP也虚位以待,它们是:《王妃撩汉日常》《枭宠医妃》《既见君子,何必矜持》《她知道一切》《我们的00年代》。
IP入局助力“分账剧”获得市场验证,最大程度节约人力成本
毋庸置疑,IP是影视行业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从2015年开始,IP在经历了两年的野蛮生长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质内容,从《甄嬛传》《琅琊榜》到近期热播的《都挺好》都是IP衍生辉煌的见证。对于想要涉及分账剧领域的片方和影视公司,或许都好奇,怎样的IP更加适合分账剧领域?对此,掌阅文学版权总经理高猛给出了针对性解释:“好的故事、基础用户流量验证、好的人物关系,然后精准的圈层用户受众,具备这几点就足够。”此外,他还解读到,即便是原创,也可以做分账剧,但是对于现在的市场周期来说,原创耗时长,前期的成本会加大,而IP的作用则是帮助市场验证,确定作品的圈层用户。
掌阅文学版权总经理高猛
在掌阅完整的数据库,IP包含了三个维度:作品的数据、作品内容和受众喜好。这套系统最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成本,最好的贯通了内容生产和内容输出的上传下达。
除此之外,掌阅文学作为日活2000万+的平台,在“新响计划”联盟中,不仅能够提供IP、流量支持,对于优质项目也可以联合出品合作。掌阅早在2018年就有众多成功的影视化作品,例如2018年暑期档腾讯平台爆火的《惹上冷殿下》,该IP通过欢萌逗趣的青春校园故事打动合作方,经过两年的潜心制作,该作品在2018年8月8日上线,3天点击破亿,收官破18亿,位居同期上线作品的榜首。
科技为分账剧保驾护航,让风险可控可识别
2018年,影视寒冬是业内人士最常提及的词汇,面对国内市场现状,旺盛的需求与落后的产能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小土科技创始人兼CEO祝金甫分析道:“经济下沉,人们对文化需求增多,内需拉动和‘口红效应’是影视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但目前的市场处于无序的状态之中,影视行业2万家企业,每年有一部作品的不足2000家,影视寒冬之后,剩下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少之又少。此外,落后的产能也是国内影视市场的现状,中国每年生产大约1.5万集的电视剧和900部电影,其中半数左右无法播出。最后,内容逐渐聚焦,无论是大年小年,头部剧稀缺,炮灰剧近三年从76%上升到82%,整个行业看到了爆款,却没有看到炮灰。”
祝金甫指出回归创作规律是影视行业从业人员对影视寒冬期的普遍思索。基于现在的市场环境,资方进入影视市场,迫切的需要一个风险可控的状态。而小土科技的影视金融产品恰好可以让每一步风险可识别可管控。“拍摄生产,借助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使得每一个生产流程都透明化、信息化、工业化。”祝金甫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从广告植入方面,我们在剧本策划阶段,直接利用计算机分析之后,把整个广告商、企业和内容商,形成一个对接平台。从平台发行方面来看,小土科技基于十多年积累的大量数据,对受众进行精准的划分和画像,这种人群的受众属性、购买属性、生活属性,和这一部剧的内容究竟有多少匹配。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对平台的发行,而是对人群的精准发行,提高产品的爆发率。”
北京小土科技创始人兼CEO祝金甫博士
在“新响计划”联盟中,小土科技将从剧本量化评估、制片流程管理、完片保险三方面推动影视行业信息化、健康化发展。
互联网内容分账符合科斯定律,“分账剧”是影视行业的驱动器
在“新响计划”发布会的论坛环节,平台方优酷和爱奇艺都纷纷对于分账剧,从平台角度做出解读。优酷开放平台网剧中心总经理迟铭表示,“如今24岁以下甚至17岁以下的用户开始变成新的竞争力量之后,我们希望给他们补充这部分的内容。”并且她还表示,对于一部好的分账剧的理解,“首先,创作者要非常明确内容是做给谁看的。其次,内容需要跟你想要的用户群之间有情感共鸣点。最后,用户是被引领的,创新至关重要。”
爱奇艺戏剧中心总经理李莉则表示:“用习惯了大制作高投入的团队让他们进入到分账领域,是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分账剧体量都在中部腰部以下为主,大投资的内容放在分账领域是有一定的风险性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此外,她还表示,市场上已经有一些传统的制作公司开始转到分账领域,“例如,我们去年有一部作品是新媒诚品做的,它是一家传统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但是它的作品是通过他们内部的一个新的研发团队研发的。从公司层面来说,传统电视剧制作公司完全可以进入到这个领域来。”
从分账剧的商业逻辑来看,兴格传媒总裁王力为和洪泰大文娱产业基金合伙人金城的观点大方向趋同,王力为表示:“从长远来看,我认为今后平台除了顶配的采购剧之外,所有剧都会分成。因为这个逻辑的本质在于任何产品它最终都将穿透到消费者的收入。”王力为觉得当一个收入不能穿透到终端层进行溯源的话,任何to B的生意都会非常脆弱。
金城从经济学的逻辑分析了互联网中的分账模式,他表示,互联网内容分账模式是典型科斯定律。“科斯定律的核心是谁能掌控资源,资源就归谁。而它里面有两个逻辑,第一产权要明细。分账剧制片方拥有产权,无论在任何的平台上播出,最后收益回归片方的。第二个前提就是要交易成本足够低,现在由于移动互联网普及、付费的便捷,成本已经足够低了。所以平台更多的是按照互联网的逻辑提高效率。”此外,掌阅科技联合创始人王良补充到分账剧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无论做平台,还是内容,跟科技、消费、线下结合也好,最终需要形成自己的品牌,因为形成自己的品牌,才可以在行业扎得很深。”
分账剧从制作方的角度来看,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秉持着谨慎的态度,“如今开启的是分账剧模式的1.0时代,市场风险还是较大的。分账剧需要一个完全新的团队,他必须对于题材、剧本、受众,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才能针对性的投入和研发以及未来的制作和播出。”著名网络作家、编剧月关和新圣堂影业合伙人朱先庆对于分账剧的模式十分看好,朱先庆表示:“分账网剧一定会在近期提升单季收益,如果能突破到3000万到4000万,它一定有机会跟传统的版权网剧,甚至中等水平的电视剧同台竞技。”
总体而言, 分账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数量、收益空间都小有成就,“新响计划”作为国内首家以分账剧为赛道的战略联盟,不仅是规则的创造者,还树立起分账剧新内容的行业标杆,有助于分账剧产业升级。在今后,联盟只要有序的运营,对于分账剧市场将起到开拓性的连接作用,建立起分账网剧的生态产业链。兴许,分账剧的春天即将迎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