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简历 个人资料 视频(商界人物王健林的传奇人生)

今天我们聊的是大家曾经熟悉的首富王建林,先看看他的人生简历

王健林,男,1954年10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1989年起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同年7月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1989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年起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兼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

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王健林以净资产860亿人民币问鼎中国首富。2014年彭博亿万富翁指数中,王健林净资产达到人民币1543亿元,排名亚洲第三。2015年福布斯发布全球富豪榜,王健林以242亿美元财富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全球排名第29名。2015年8月19日,胡润发布2015年全球华人富豪榜,王健林以2600亿财富首超李嘉诚成全球华人首富。2015年10月,美国财经杂志《彭博市场》公布了第五届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排在第37位。

2015年10月1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百富榜》,61岁的王健林及其家族以2200亿财富超过马云,第二次成为中国首富,财富比去年增长52%。10月21日,《2015胡润房地产富豪榜》发布,王健林及其家族以1200亿元蝉联“地产首富”,这是王健林六年内第五次名列房地产榜首位,也是第一个获得房地产榜首富“四连冠”的企业家。10月26日,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王健林重新夺回首富之位。

1954年10月24日,王健林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父亲王义全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建国后回到老家四川长期担任地方干部。

1958年,王健林跟随父母来到了阿坝州金川县生活,小学、中学分别在金川县东方红小学和金川县中学度过。

1969年,王健林成为了森工局下属的营林处的职工。

1970年,王健林回到了苍溪老家然后参军。在去部队前,王健林改掉了原先的名字王建林。

1971年,王健林成为了一名吉林省集安县鸭绿江边军营里的侦察兵。

1978年,王健林晋升为排长,并进入大连陆军学院学习。

1979年,王健林从大连陆军学院毕业,留在学院大队当参谋,后被调到学院的宣传处任职干事,负责动员学院的军士报考党政专修班。

1983年,王健林就读于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

1986年,王健林从辽宁大学毕业,获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位,毕业后,王健林调任陆军学院管理处任副处长。同年,王健林选择了转业,担任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

1989年,王健林来到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担任总经理。

王健林简介王健林的生平经历

1992年,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改制成立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

2010年,王健林和马云、丁磊、郭广昌、柳传志、董文标等企业家共同捐资发起成立瀛公益基金会,主要项目是扶持青年创业。

2013年,王健林推出“万达集团大学生创业计划”慈善项目,每年捐赠5000万元,支持100位大学生创业,每人提供50万元资金。

2014年8月13日,王健林在澳大利亚计划投资17亿澳元(约合人民币97.1亿元),发展房地产项目。

2015年1月出版图书《万达哲学》(副标题:王健林首次自述经营之道),由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015年10月21日,《2015胡润房地产富豪榜》发布,王健林及其家族以1200亿元蝉联“地产首富”,这是王健林六年内第五次名列房地产榜首位,也是第一个获得房地产榜首富“四连冠”的企业家。

2015年10月26日,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在北京发布,王健林重新夺回首富之位,其财富从去年的132亿美元猛增至300亿美元。

2015年11月4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王健林居第68位。

2015年12月,王健林以8000万英镑(约7.72亿人民币元)的价格在伦敦最富有的“富人街”买下一处豪宅。王健林这次购置房产的行动也导致英国政府得以收入英国历史上创纪录的一笔950万英镑的购房印花税。

2015年12月,彭博富豪榜显示,王健林的身家在2015年增加了117亿美元,至369亿美元,增幅高达46.4%,无论是身家总数还是增加幅度,都在亚洲地区和华人圈中稳居第一,在全球富豪榜则名列第13位,是最高排位的华人。

2016年1月28日,根据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发现,2015年中国内地最慷慨富豪榜上,万达集团主席王健林捐赠额为3亿1500万元,所捐赠的金额占他们的净资产不到0.3%,排在第二。

2016年2月24日,《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公布,王健林家族以1700亿财富超过李河君重回中国首富的宝座,并且超过李嘉诚首次成为华人首富,全球排名第21位,比去年上升12位。

2016年3月2日,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2016年全球富豪榜单。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287亿美元的资产首次跻身前20强,排名全球第18位,超越李嘉诚,成为全球最富有华人。

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2016年5月4日,《新财富500富人榜》出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王思聪父子合计财富达人民币1982.6亿元,排名第一。

下面王健林在这个演讲中讲到了万达创业初年的三个故事。他最后说,如果想成功,就应该去创业,应该勇敢跨出这一步,勇敢面对人生。

为何辞官下海?

我在经商前,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我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30岁,很年轻,几十万部队当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到地方做官员,职务进步很快,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但我在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具体两个原因:

王健林简介

一是赶上经商热。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

二是想改善个人的生活。我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第一个故事:第一桶金是这么来的

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创业难关,就是借钱。第二个难关是拿不到项目。

那时大陆还是“计划经济”,比较落后,拿项目也不仅要有钱,还得有“计划指标”,得出现在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指标名单上才行。

我只好找到大连一个老战友“借”一点指标,同时付出一点费用。他同意给我几万平米指标。但是拿了指标,还得去找当时的市领导批地。跑了左一遍,右一遍,没人理。市领导被我找烦了,出了一个题目:“你不是想开发吗?把市政府的北侧那块地给你”。

市政府是一个老建筑,很气派。但它的北侧居住区,房子差,设施差,一百多户人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厕所,被认为“有碍观瞻”,所以把这片地给我去干。可这个项目改造完,要1200块钱一平米的成本,我前面有三家国有公司都不肯干。因为大连市当时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一千零几十块。

我坚持要干这个项目,公司里的很多同志反对。当时我们公司叫“西岗开发公司”,我就说:“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为了赚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一平米,后来我们动脑筋,推出来几条创新:

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一个小过道进去直接就是几间房。那好,我们做一个明厅;

第二,当时房子没卫生间,县处级以上干部才允许配一间卫生间。我们没管那一套,每户都配了卫生间,还把木头窗换成了铝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盗门。

房子推出来均价1580元每平米。1000多套房子一个月一扫光。就这样,万达就成为了大陆地区第一个闯入了“旧城改造”这一行业的公司。这一单使我们赚到了接近1000万元。就这样,我掘到第一桶金,找到了一个盈利的模式——旧城改造很有钱赚,别人不敢干,我敢,于是在大连就搞开了。

第二个故事:9天9夜没睡觉

再给大家讲一个贷款的小故事。

初期创业,我接下了一个项目,这个工程当时政府干了一半,觉得费劲不愿意干了,转给我的。签完以后突然遇到全国“治理整顿”,贷款就更困难了。为了启动这个项目,我就要去找贷款,需要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有土地做抵押,所有的手续都健全,但找了几十家银行,没有一家愿意贷给我。

因为这个项目是政府转给我的,他们觉得对不起我!所以政府开了一个会议,就指定当时某一家国有银行贷2000万给我做启动资金。这家银行答应了说“可以”,哎,我一听好事,那我就去找银行行长吧。前前后后找了50多次,每次都给我躲猫猫。我有时候一见到他了吧,他从后门就走了,我在走廊白站;有的时候在走廊里堵着他,他说“好好你这样,你下周二来吧、下周二来吧”;等我下周二去,他出差去了!等等。当时就为了拿到这笔贷款,有的时候一去在那个走廊上(因为进不去办公室)一站就是一整天。我想银行八点半上班,我就八点去吧,站着。甚至站到下班六点也不出来。究竟行长是来了没来?还是不在?我也不知道,也没人愿意告诉我这个信息。当时站在走廊里面这种感觉,这种耻辱,我觉得太卑贱了嘛。

除了这家银行,我又去找了另外一家银行,贷款的时候这个人态度倒是不错,但也是不给我贷款。我为了堵到他,曾经跟一个哥们两个人就开车到他家楼下。我想,你总得回家吧?那我就在你门口候着;你早上总得要出门去上班,总是能碰到你吧?我俩就去在那儿蹲了一个晚上,在车里候着。反正深秋不是太冷,稍微冷了就开动发动机暖和一会儿,为了省点油过会儿再把它关掉。一直等到早上七八点也没见到人进去,也没见着人出来。第二天晚上我说再去堵吧,我这个哥们觉得忍受不了,他说太丢脸!无论如何也不能去了。我自己又去待了一个晚上。就是候不着,找不着这个人。其实不是找不着,是他不愿意见你,因为你是民营企业,那个时候民营企业不像今天这个地位。第二觉得你风险大,他不敢放贷给你。放给国有企业亏损了没了,他不承担什么责任:如果放给民营企业可能就要承担责任,我也理解他们。

在这种无论跑了多少趟都找不到办法的情况下,就有人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说“干脆你就发一个债券”,但是你这得承诺回报,比如两年按照1.4倍,每年20%,1.4倍收回。没想到,推出来以后一抢而光,毕竟20%年回报还是很好的。这个方法真正解决了这个项目的难题,才把我们从濒临破产的边缘给拯救回来。

这中间其实还有个小的故事。我接的这个项目,可以说追悔莫及。当然后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把剩下的老百姓搬走了。但当时真是把我憋得够呛!在1993年初的一段时间,我九天九夜都没有睡着觉,什么安眠药,什么打针就是睡不着觉。到后期整个人都有点精神恍惚,失常了。第十天早上正开着会,“咣当”一头就昏迷在地了。我被紧急送到北京,还找了比较好的一个医院去治疗。我至今还记得那个神经内科的主任姓李的女士,一见我面:“没事,小伙子今晚就让你睡着”。我说你这么大本事?“你放心吧,我们高得很”。其实还是给我吃那些药,可能心理作用,也可能进到医院里了,安静了,我当天就睡着觉了。

第三个故事:3年打了222场官司

在90年代的时候我们做住宅房地产做得还是不错了,但是有个问题刺激了我:我们公司有两个员工得了重病,一个得了癌症,一个得了肝病,每个员工花了一百多万治疗费。当时民营企业是不可以报销医药费的,你自己有钱你给他报销,没有钱你的员工可能就等死。那我们是花钱给他治疗了,但是也给我一个提醒:如果大量的员工都有了病,再往后发展一二十年大家岁数大了,这公司怎么办呢?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安全的、有长期现金流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2000年决定转行去做商业地产,做不动产,做持有物业,不再搞单纯的住宅开发了。

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最早因为不懂,造一座楼,把底层商铺全部卖掉。在初期的三年当中,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就来告我们,我前三年当了222回被告,虽然只输了两场官司,还是让整个公司疲于应付。成天在打官司,哪还有精力经营?客户就是这样,他的出租回报率没拿到理想中的10%、20%就来告我。如果输了,可能很多人就扯着横幅上街上去闹事。

所以我觉得这样不行,得研究新模式。怎么办?在创新中研究了一个办法:提出一个模式叫城市综合体。即做一个商业中心,商业中心旁边可能做写字楼,再做城市的商业街,再做一些公寓。把这些公寓、写字楼卖掉,现金流就有了。这样,就不用卖大楼里的商业铺位了,自己来经营,一下子生意就找到模式了。商业经营旺了,旁边的楼也升值了,现金流问题也解决了,万达从此走向了一条康庄大道。

我自己创业初期的三点体会

第一点叫“敢闯敢试”。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梦想,有目标,敢去做。你去做起码有一半的机会,你不去做机会是零,所以我最近这些年在各地演讲,经常讲一句话:“什么清华大,北大,不如胆子大”。这个胆子大不是说让你乱干,但是得有勇气去闯,去试验!

第二是创新求变。你要成功,要想不断成功,或者还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一定要能够求变、求新,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不能做跟别人一样的事情。凡是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获得的肯定是平均利润率;只有做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事,才获得超额利润。

2006年,万达刚进入中国电影产业。那个时候,大陆地区的所有票房加起来不到10亿人民币,公司同事们全部反对我,说10亿就算20%的利润,也才2亿的利润。每年要投3亿、4亿去做,怎么可能收得回来呢?全中国的利润都归你吗?

我说电影院对商业中心来说是不是必须需要?大家认为必须需要。现在又没有人愿意来做。做了挣不到钱,那怎么办呢?我跟大家讲现在只是8亿、10亿的市场,但如果我们带头来做,加一点促销,让那个行业有钱赚,可能会激励更多人来做,这个行业可能就做到80亿、800亿,就可能赚钱了。

所以我们就带头进入这个行业了,万达院线总共投了6亿人民币。因为后期,有20个、30个影城以后,院线自己有现金流了,自己每年利润就可以支撑自己发展,不需要我再投资了。这个公司1月份上市,现在市值800多亿人民币。万达还有很多创新的东西,等着资本市场来检验。

第三是坚持到底。创业一开始可能新点子会比较多,但是这点子一开始可能不成熟。新的模式可能在试行当中会遇到困难,也可能会遇到挫折,没有实现你的预期目标。这时候怎么办呢?如果你经过分析认为自己路子是对的,就需要坚持。我经常讲一句话:过去讲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不一样,我到了黄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个桥我就过去了;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我找个梯子我就爬过去了。

所有的创业,所有的科研,所有的运动,基本上都是二八定律,成功永远是20%以内,失败肯定是大多数。但是正因为有了10%、20%的成功,激励我们这些人希望成为那一个部分。先行者绝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才会成为先进,但是因为有成为先进的可能,所以就去奋斗!如果你有梦想,你就应该去努力,有目标就应该去奋斗,人生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大陆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还有一句话: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如果你们想成功,就应该去创业。当然朝九晚五的规规矩矩的生活也是可以的,但那种人生不精彩。应该勇敢跨出这一步,勇敢地去创业,勇敢面对人生。不管是经商,不管做科研,绘画,总要给自己一个比较远大目标为之去奋斗。奋斗过了,达到了,那你就无悔这个人生。你奋斗过了没有达到,你的人生也不后悔!如果什么都没奋斗,什么理想都没有,平平淡淡过一生,这个人生对你来讲实在没有意义了。

不管任何年代,成功从来不是轻易获得,这样的人物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可以留言交流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