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天猫融合之变化(戴珊)
坚持(淘宝+天猫)双品牌运营基础上,新设3大中心并在总部后台实现全面融合
1、产业运营中心(商家&商品)
2、平台策略中心(规则&工具)
3、用户运营中心(消费端体验)
同时,淘宝直播(道放)、逛逛(千城)却独立运营,2人直接向戴珊汇报。
从行业运营向产业运营转变,每个垂直行业以商家满意度为评价标尺,将同时重视品牌商家与中小商家,把原品牌商家才享受的专属服务也赋能给中小商家,利好更多商家群体,其实2021年首单礼金、万相台(智能车手)等工具已向淘宝商家开放,今年更多的扶持政策将覆盖100万商家(新店铺、原创品牌、强实力店铺),另外集团CTO与CCO兼任大淘宝对应岗位也说明对改革的重视,毕竟大淘宝是阿里主营收、用户群的核心业务。
进一步重视淘宝APP的体验改善:
1、优惠权益更直观,降低凑单难度
2、淘宝直播、逛逛(图文+短视频)的地位上升
3、逛逛(内容池)月活2.5亿,超小红书1.6亿
4、首页推荐商品落地页由列表转商详
5、淘宝首页短视频主打曝光与吸粉,逛逛的短视频主打获客、进店、成交
不过来自商家端对融合是否能实现真平等持不同意见
1、天猫5%扣点,淘宝无扣点,平台会跟钱过不去?
2、天猫保证金比淘宝不是多一点点,资金压力不同
3、天猫年服务费达几万元,发货及客服要求更严格
4、年销50万的淘宝还不如年销5万的天猫给阿里送钱多,毕竟资本都是为利润,现金池的则是平台之命脉,所以首推天猫是必然的,不可能真让淘宝享受同等权重!
5、若真平等,淘宝以更低价格势必比天猫更受消费者喜欢,特别是赚钱更难的疫情背景下
6、上有抖音下有拼多多,改革对淘宝与其他电商平台竞争流量的格局难以改变
7、近些年,做电商赚到钱的多是直播带货为主的商家,传统电商逐步势弱
8、淘宝直播APP点淘应更名淘宝直播更好,主播以明星、店播、网红为主
9、商家端数据,从实付金额变下单金额,暗示了数据不好看的面子工程
10、近几年的双十一周期变得更长,也显示出为数据好看而无奈调整
11、大淘宝偏爱天猫、偏爱大卖家,对中小卖家的流量配比严重失衡,导致出淘转战拼多多、抖音、快手,关键是消费者也转到这些平台了,故大局与趋势难以逆转
12、消费者购物时,对品牌真货与假货的区分难题(淘宝APP缺直观标识、缺100%真货板块、商家的保证更是鱼龙混杂、消费者自己也难分辨、收到产品才发现假货给用户带来更多烦恼)
13、拼多多的小额0元购(赊单后付)对淘宝的冲击也不小
14、此次的整合,也可以看成是经济不景气下的裁员与节流
淘宝直播巨变
1、雪梨、薇娅2位头部主播倒下
2、李佳琦势大让淘宝服软
3、小主播呈断层式发展
4、店播苦撑,74%流量来自公域(粉丝仅26%捧场)且成交率仅36%(转化不佳),承接流量的效果只有达人的10分之1,淘宝2021起扶持店铺直播、中腰梯队和新人主播流量。
演变历史回顾
2011年,淘宝拆分为3(淘宝、天猫、一淘)分头试水
2015年,淘宝由图文转向内容化(直播、微淘、视频、达人)
2018年,天猫拆分为3(天猫、超市、国际)细分市场
2019年,淘宝总裁兼任天猫总裁,但双品牌独立运营
2020年,李佳琦被抖音挖墙角,淘宝专门挽留才保住
2021年底,雪梨、薇娅2位头部主播倒下,直播突变
2022年,阿里电商在人才、组织、技术等全部打通
对内:淘宝天猫的商家在一套规则下更高效地运营
对外:平台方更希望统一资源,避免内部争夺损耗
据了解,戴珊曾对客服体系改革,让客服从"救火队"变"真客服",引入智能客服机器人"小蜜",为淘气值、信用分评测提供数据来源,推出极速退货退款等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