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城鹏瑞利季华广场背后的小村子里,居然静静的藏着一个永不消逝的记忆:佛山的“美多”收音机博物馆。
永不消逝的电波,承载着中国无线电信息化工业从一穷二白到上天入地的历史重担、承载着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伟大中国梦,我国无线电工业的参与者们就是从那个年代中以步步地走出来的。
在这些前行开拓者中,最令人感慨的一个品牌,就是上海无线电三厂的“美多”牌。他创造了很多个中国无线电行业辉煌的“第一”,可以称为那个时代的“华为”。可惜,世事幻变,国企改革转制,“美多”在1996年偃旗息鼓。全部家当转移回上海国资,只能期待以后有新的辉煌了。
还好,佛山有个叫黄祥的企业家很有情怀,几十年来收藏了几乎“美多”牌的全部产品,用一台台小电器记录了这个中国无线电巨人的历史。
黄老板说,他小时候家里第一台电器,就是“美多”牌的收音机。就是那台会讲话的大盒子打开了他眼界,打开了他能面向世界的那扇心窗。让他在这么多年的生意场上能够保持清醒、开放的心态、保持不落俗套的眼光。正因如此,在旧货市场里,只要他看到没见过的“美多”电器,就会想买回去收藏。因为他觉得这个品牌很有企业家精神,能够给客户提供“又美又多”的产品或服务,是每一个良心企业的追求。
“美多”这个品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上海宏音无线电器材厂。宏音厂的资料已经无法查寻,不过很多年前听年纪较大的上海朋友说过,解放前宏音的“美多”收音机和“亚美”收音同时有得卖,只有大户人家才买得起。上海亚美是中国无线电的开山鼻祖,20年代,国内的第一批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就是亚美生产;第一个自主电台、第一份无线电杂志、第一台国产电子管收音机,都是上海亚美的功勋。
有了亚美的知识推广、制造示范与零件支持,20年代后期上海陆续出现了建电、宏音、公利、标准电台等自有品牌的收音机,结束了国内只有进口收音机可卖的时代, 上海开始书写中国无线电事业的新篇章。
亚美在中国无线电知识推广的功劳上绝对排第一位
不过,这是一个电子管的时代,电子管收音机的特征就是体型巨大,落地型的机器很常见,厂家通常把它作为一个豪华家具来设计生产,精品很多。
宏音美多落地收音机
除了落地式外,就是台式机的天下,个头也不大,但天线不小、灵敏度高、声音洪亮是这些机器的主要特征。
美多台式收音机
那个处于战乱的时代,美多出品的机型不多,大多数5字头的型号就是这个时候的出品。1956年1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上海市私营仪表电讯工业企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1958年4月由宏音无线电器材厂、公利电器厂等合并成立成立上海无线电器材厂。1957年,宏音无线电器材厂试制成功美多牌563—A型六灯三波段电子管大台式收音机。该机采用高低音调节、短波展宽装置,在1958年全国首届收音机评比中获第一名。
563-A
上海无线电器材厂在1958年6月29日,试制出国产第一部工业电视机。1958年7月,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晶体管汽车收音机,于9月27日装置在凤凰牌轿车内。
在这几年里,美多的出品极度多样化,从电视机、车载收音机、扩音机、电视发射机、收音机测试设备、军用收发报机等都有涵盖。当时国内没有任何一家无线电器材厂能有这种生产研发能力。
1958年3月 ,上海宏音无线电器材厂由工程师张元震领导的试制小组与天和电化厂等9家工厂以及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共同协作,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机器太少,只有德国佬有收藏记录
该机为旅行式超外差式广播收音机,全机采用7只晶体管,所有50多种零件均为超小型。
复刻版
1959年国庆节前夕,上海无线电器材厂首次批量生产300台ST2—1—1型晶体管收音机,为十周年国庆献礼,是国内第一台市场化的国产晶体管收音机。应用浸渍法印制电路,表面涂以环氧树脂,从工艺上保证线路绝缘。首次实现了国产晶体管收音机商品化。
10月1日 上海无线电器材厂协同上海电视台研制出5千瓦功率202型黑白电视成套发射设备。
1960年8月,上海无线电器材厂和永安第三棉纺织厂合并组建上海无线电三厂。简称“上无三厂”。厂址设在永安第三棉纺织厂原50亩地中的38亩地的厂区内,地址为西苏州河路65号,因生产军用通讯设备属保密厂,厂门不掛厂牌,通信用上海5040信箱。属县、团级单位。生产的收音机等民用产品使用“美多”牌商标,后又増加“春雷”商标。
1960年初,上海无线电器材厂生产的663—1—1型收音机在全国评比中获一等奖。
1961年,上海无线电三厂生产的美多牌663—2—6型六灯交流收音机在全国广播接收机观摩评比大会上获第一名。该机装有高低音控制网络,音质优美,附有新型电眼指示管,采用双套旋钮,外形美观。
1962年9月15日上海无线电三厂在上海元件五厂和电子元件制造业各厂的配合和支持下,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元器件的美多牌28A型便携式八管中短波段晶体管收音机。10月投入生产,并建成第一条晶体管收音机流水生产线。该机采用超外差式线路,中短波用磁性天线,机内有特制高灵敏度扬声器,声音宏亮动听,上市后就引起了轰动。然后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出国访问中,上海无线电三厂的28A型晶体管收音机列入国家礼品。
美多28A,周总理出访所带的国礼
1964年5月20日 上海无线电三厂研制成功可背负、可装车的全国产化239型晶体管短波通讯接收机,得到第四机械工业部的嘉奖。
1968年5月上海无线电三厂、上海录音器材厂为北京地下铁道工程提供了成套美多牌扩音设备。
1969年11月14日 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1969年8月14日,国家决定在上海建造通信卫星地面接收站(代号“八一四”工程),用此接收国际通信卫星3号转播的阿波罗12号宇宙飞船登月实况。
“八一四”工程由上海市工交组军工组领导,同年9月2日,成立工程指挥部,指挥部由6家单位组成,上海无线电三厂为组长单位,有关工业局、工厂、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共271家单位,约2万人参加研制。卫星地面接收站主要由天线系统、放大系统、录像系统、机械系统、跟踪系统、配件系统等部分组成。9月10日,整个工程在市内全面铺开,10月3日,开始进行天线安装,10月11日,整个卫星地面站系统完成安装、对接、调试等工作。前后仅用71天,提前2天完成沪西地区任务。卫星地面接收站架设在上海。11月2日,在中国第一次接收到太平洋上空国际通信卫星3号转播的节目,电视图像、伴音和电话均清晰。11月14日,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到阿波罗12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登月和返回地面的全部实况,并通过屏幕进行摄像和制片。当彩色记录片送到中央,受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央军委领导的口头嘉奖。
1970年初,全国第一次电视专业会议召开后,根据上海市工业交通办公室彩色电视会战组下达的任务,上海无线电三厂会同上海电视台、上海科技大学等单位,于同年8月17日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VHF7.5千瓦12频道彩色电视发射设备,供设在安徽黄山电视中继台使用。
1972年,上海无线电三厂突破解码、锁相、会聚等技术关键,研制成功第一台新型彩色晶体管电视机-3S2型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并于次年投产153台。
1978年7月,上海无线电三厂推出春雷牌3T9型交流十二管两波段大台式收音机,在全国第七、八届全国收音机质量评比中均获一等奖。该晶体管台式收音机不仅在外形款式、音质上可与电子管收音机相媲美,且具有使用寿命长、耗能量低等优点,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晶体管收音机音响效果差的偏见。
1979年9月,上海无线电三厂试制成功春雷牌VHS式3X1型盒式彩色录像机,并投放市场。它是一种家用录像机,使用1.27厘米(1/2英寸)录像带。该机的试制和投产,为盒式彩色录像机进入国内家庭创造了条件。
1981年上海无线电三厂研制成功美多牌CT6620型三波段两喇叭台式收录机,机壳采用塑料结构,为节约木材、方便加工闯出了新路子。
1985年,上海无线电三厂在CP6960型收录机设计中运用了价值工程,使元器件减少200多只,单机成本下降6.02元,产品零售价格与同类收录机相比降低18.7%,半年生产近4万台,增加利润50余万元。
1986年5月,上海无线电三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分箱式立体声收录音子母机CP6830。其中子机是一只携带录音机,母机是立体声收音机,子母机各司其职。当子机插入母机座槽即组成一台完整的分箱式立体声收录音机。该产品获1986年度上海市优秀新产品奖。
1987年从南韩引入10万多套生产4.5时迷你黑白电视机关键零部件,远销南美洲和非洲等国外市场。
然后直至1996年改制停产,美多保持着技术的领先,陆陆续续地推出了那个时代的代表机型。比如双卡收录机cp888
组合音响cp6560
卡拉OK组合机 cp6688
回看这一台台有历史的机型,美多无所不能,俨然就是那个时代的华为!从机型、产品、领域、质量来看,都是那个时代难以超越的一个无线电行业高峰。很可惜,这个工厂已经远离了大家的视线。不过,这就是历史,历史总是那么令人惋惜。
如果你想重温那个年代,不妨过去看看,这个私家博物馆虽然简陋,除了收藏上述大多数的藏品,还有很多其他唤起你记忆的老物品。比如:
现在有哪个工厂有自己的技工学校?
自己的国防教育基地
饭堂的这玩意,很亲切吧?
那里还有古代的一种很好玩的矿石收音机,完全不需要电源,只要电台开播,它永远都在响。
而这个收音机的零件只有三个:一个线圈、一个可调电容、一块锗石片,一根针尖触碰着那片锗石片,就成了一个最简陋的检波二极管,接上线圈和耳机就能听到美妙的声音。
如果想怀念一下那个年代、感受一下那个年代的“华为”的魅力、怀念美多这个品牌,试听一听这个永不消逝的电波、听一听天籁的空灵,不妨过去走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