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最高礼遇接志愿军烈士回家感想(一条走了71年的路,我们以最高礼遇,欢迎志愿军烈士们回家)

2021年9月2日,每个中国人都被这样一条消息刷屏了:第八批在韩志愿军,109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将在红旗覆盖、礼兵护卫之下,搭乘运-20返回中国。这天,是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71周年纪念日,也是倒在朝鲜战场上英魂们回家的日子。

回家!

71年前,一群年轻的战士在嘹亮的军歌声中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离家尚是少年之身,归来已成报国之躯,青山有幸,祖国有情,回家的这天,他们已在异国他乡等待了太久。

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共和国也拿出了最高礼遇欢迎这群可爱的人回家。在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两架歼11B战机一路护航,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之礼为他们接风洗尘。

最高礼遇“过水门”

可能这还是这些志愿军战士第一次坐飞机,这段不到两小时的航程,他们足足走了71年之久,而在回到中国之后,他们将被统一安置到位于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继续守护着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

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今天让我们一起欢迎烈士回家。

抗美援朝,不怕牺牲

在70多年前那场彪炳千秋的的战争中,许多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中国为了这场战争投入了560余万吨的物资,轮番派出入朝部队297万人,战费高达62.5亿元人民币。

猛“龙”过江

这注定是一场载入史册的战争,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在新中国还未站稳脚跟,百废待兴之际,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与世界强国交锋并取得胜利。中国人扬眉吐气,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一举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赫赫战绩的背后,是无数志愿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果。按志愿军卫勤部门的战后统计,共有197653名志愿军战士,在这场战争中英勇牺牲,其中在战场上阵亡了11.4万人,伤病员不治身亡2.16万人,病亡1.32万人,还有一些成了战俘或没了踪迹,他们大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真实场景

因为战争,除杨根思、黄继光等少数英雄被送回沈阳烈士陵园安葬外,大多数志愿军战士都是埋骨他乡。战后,朝鲜北部建起了很多烈士陵园,典型的像毛岸英长眠的桧仓郡总部烈士陵园,每年还会有不少人来此祭奠。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最朴素的心愿。而自从我军成立那一天起,我军就对牺牲烈士的遗体十分重视,中国政府就一直在为他们回到故土努力,中国人民心中一直惦记着这群没有归家的“游子”。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不远却漫长的回家路

1953年7月27日,朝韩两国实现停战,交战各方尤其是中美两国,都迫切希望能够带回自己在朝鲜战场上己方军人遗体,在经过多次讨论之后,各方约定由“己方派人挖”改为“对方挖出送还”。

在以前,对于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遗体,都尽可能地由我军战士收敛带回,在各个烈士陵园中妥善安葬,无法带回、只能就地安葬的,也被妥善地做好了标识。

抗美援朝

共和国最高礼遇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但朝鲜战场不同。由于我军第三次战役后多是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作战,许多烈士遗体压根没办法及时运回,只能就地安葬,而三八线以南地区的名字叫韩国。牺牲在朝鲜境内的志愿军烈士,基本上都被妥善地安葬在了朝鲜开城的志愿军陵园里,而那些倒在韩国境内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的遗骸便只能由韩国方面挖出转交。

虽然自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方面已经向我方转交了不少志愿军遗骸,但随着挖掘工作的开展,还是会有不少志愿军遗骸出土,由韩国转交的烈士遗体,都依照先例安葬进了开城的志愿军烈士陵园

抗美援朝里的一幕

1992年中韩建交后,韩方对挖掘、转交志愿军遗骸工作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态度,但因为某些原因,很快就陷入了停滞,志愿军遗骸问题也成了影响中韩两国关系的重要因子。

2013年6月,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在访华时,借着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的契机主动提出,向中方送还由韩国方面管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遗体,中方派军用运输机和解放军仪仗队赴韩接受。他们,终于等来了回家的机会。

朴槿惠

从2014年3月27日上午,第一批437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以来,6年时间里,共有716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忠骨回到祖国。而今天,是第八批志愿军烈士的回家之旅。

如何确定烈士身份?

也许会有不少人疑惑,这些挖出来的白骨,韩方要如何确认他们的身份?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

首先,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并没有因为残酷的战争被抹去。人民志愿军打扫战场的时候非常仔细,绝大多数遗体都被带走了,只有少部分被安葬在了当地,韩国境内留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其实是非常少的。

第二,虽然中韩关系时有波折,但对于烈士的遗体,韩国方面总不可能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前些年挖出来、没有转交的志愿军遗体,都被统一安置到了韩国坡州的军人墓地,接受人们的吊唁。

第三,文字记录和老兵口述等,也可以为韩国方面展开遗骸挖掘工作提供指导。对于那些难以辨认的尸骨,韩国遗骸挖掘甄别团会采用3D扫描仪、X光等现代方法,分辨人种,结合遗物,确认身份。所以,压根不用担心这些烈士的身份。

这里是烈士们新的家

接他们回家简单,可要给每具白骨一个名字却并不容易。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多烈士的家属要么已经与世长辞,要么就是年事已高不易寻找,甚至,一些瞒着家里人参军的烈士,他们的家人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还有个烈士叔叔、爷爷、父亲。

为何我们要如此的大张旗鼓?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宋阿毛身上的照片

这是死鹰岭阵地上,宋阿毛烈士在一张照片背后写下的文字。1950年11月28日,入朝还不到一个月的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七团六连,奉命在长津湖战斗中,固守死鹰岭高地,阻止美军南进。

宋阿毛就是这个连里的一员。因为提前入朝的命令,原来的补给计划并没有落实,很多战士穿着单衣,就冲进了朝鲜战场,来到了死鹰岭阵地,在零下40多度的环境中,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大兵展开殊死搏斗。

战斗打响后,守在死鹰岭阵地上的六连没开一枪,害怕是空城计的美军一直不敢上前,直到他们派人爬上阵地,才发现这些阻击的志愿军战士冻成了雪人,而他们每个人,都还僵直地保持着战斗姿势。

与天斗,与地斗,与日本鬼子、与美帝国主义斗,为祖国捐躯,为理想献身,这些话对于跟宋阿毛一样的人而言,可不是说说而已。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段话,是朝鲜战场前线通讯稿《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第一句,作者魏巍用他的文字,记录下了当时战斗最真实的场景,写下了对这些志愿军战士最深沉的敬佩。

《人民日报》上谁是最可爱的人

当它第一次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时候,就在广大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毛主席看过后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周恩来在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上讲话时,直接推开了讲稿,对着话筒大声说:“在座的谁是魏巍同志,今天来了没有?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是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从1840年开始,就萦绕在中华民族心中的梦。为了这个梦,中华民族遍尝艰辛,走过百年屈辱,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篇章。

长风万里,直下看山河。回顾那场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御强敌于国门之外。他们用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换来了新中国的安全,换来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看着志愿军遗骸回国的场景,不少网友纷纷感慨:“太好哭了。”中国早就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中国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如今,谁,还敢轻视这头已经醒来的雄狮?谁还敢轻易做出侵犯中国的举动?

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中国已经傲然站立在世界东方。倘若真的在天有灵,不知道再次听到国歌声的他们会作何感想?

1958年,周总理访问朝鲜时,在烈士陵园里潸然泪下


忠魂不灭,浩气长存;牢记历史,吾辈自强!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