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编:汪洋
2011年2月,诺基亚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正式转向Windows Phone系统。
2013年9月,微软和诺基亚宣布,微软将以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硬件与服务部门。
2014年4月25日,微软正式完成对诺基亚硬件与服务部门的收购。
此时微软在新CEO纳德拉的领导下全新启程,并继续秉承原CEO鲍尔默最后提出的“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前行;诺基亚开始主营HERE地图服务、网络部门和先进技术部门,原诺基亚解决方案与网络部门主管拉吉夫·苏瑞(Rajeev Suri)出任公司的新首席执行官(5月1日正式上任)。
微软/诺基亚收购完成之事新观
近日微软和诺基亚均发布了最近一个财季的财报。据微软发布的截止到3月31日的2014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软件营收仍是其最主要营收来源,微软仍然是一个软件公司;据诺基亚发布的2014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已被收购的部分)仍然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但除此之外的其他剩余业务是盈利的。
微软转型新阶段 两问题待解决
收购的完成对于微软来说意味着由软件公司向硬件设备与服务公司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也仅是一个新阶段的地基刚刚形成、建筑新房的基础材料刚刚准备好。至于其打算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和在地基上如何构建一幢稳固又实用的新房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微软转型新阶段(图片引自thenextweb)
首先,在收购前,诺基亚与微软已经就Windows Phone展开了两年半时间的合作,效果显而易见,由于Windows Phone系统当时正处于发展最初期,并且更新极其缓慢滞后,二者的合作并未受到1+1>2的效果,甚至由于两个公司之间的运营差异对其合作效率造成了明显影响,造成的结果却是1+1<2。
显然,同在微软的管辖之后,一些原本具有的部门间合作效率低下问题会有所改善。但毕竟二者原本并不属于同一公司,工作背景和模式都有所不同,微软如何让这原属诺基亚的32万员工更好的融入微软模式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显然,原诺基亚CEO埃洛普目前仍担任该部门负责人是一个暂时稳妥的方案。但似乎只让其名字变成“微软”而不采取其他整合不太可能,所以如何高效的将原来的微软与新加入的群体进行整合是微软接下来需要做的其中一件大事。
另外,既不同于谷歌的完全开源的生态模式、又不同于苹果的完全封闭的生态模式,微软意图打造的是一个半封闭的新生态模式,但这种生态如何更好的运营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微软自己掌管着Windows Phone系统生态大权,同时自己又刚刚收购了原Windows Phone阵营的最大头贡献者诺基亚手机、并作为OEM厂商的身份与其他Windows Phone生态下的厂商产生直接的竞争关系,这势必会让其他OEM厂商加入Windows Phone阵营产生顾虑。虽然在Build2014大会上微软又公布了一些新的OEM合作伙伴,但显然目前还没有看到其他OEM厂商在Windows Phone生态中有太显著的动作。这将是微软接下来面临的一个更主要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Windows Phone生态圈和微软整体未来的发展。
诺基亚重新出发 瘦身轻装上阵
尽管很多人不愿见到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面临被收购的结果,不过从诺基亚的角度来想,对于已然满是伤痕的诺基亚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卸掉包袱、转变身份重新出发的阶段。
诺基亚重新出发
剔除业绩不堪的硬件与服务部门之后,诺基亚剩余的三大主营内容都是发展状况健康的部分,舍弃原本的主营业务手机硬件、转而投身软件、技术和服务或许是一次很无奈的瘦身,但在移动互联网机遇无数的这个时代,诺基亚目前主营的三大业务虽然范围缩小,但轻装上阵既能够让目前状态更专注、又或许也同时为未来诺基亚的重新崛起点燃了新的星星之火。因为诺基亚的品牌仍在、并且在软件、技术和服务方面也保持着行业顶级水平,同时微软仍是诺基亚这些业务的紧密客户和合作伙伴。
结语:
看够了对诺基亚的追忆、遗憾和对微软生态的怀疑,从“正能量”方向来看,微软与诺基亚的收购事件对于都面临不同问题的二者来说也可以说是向各自新的机遇进发的身份转换,其中多多少少有一点“互换角色”的意味——微软从软件厂商向硬件设备和服务转变(也可以说是软硬一体化),诺基亚从手机硬件为主的厂商开始变成了软件和服务等为主的厂商。同时微软和诺基亚在各自新的身份上也面临着充分的挑战,尤其对于微软来说,面临谷歌和苹果,其在移动领域作为挑战者的角色后面要走的路并不轻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