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是什么级别是团长还是师长(团长和团政委,有的是副师级,有的是大校?军盲还真敢说)

部队的团长和政委,到底哪个大?其实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对军事知识毫不了解。对军事非常熟悉的朋友都清楚,团长和政委是完全级的,都是正团级军官,同为全团人员的首长,也是全团的最高领导,共同负责全团的工作。


包括团长、团政委在内的部队的军政主官,其职权大小,根本无从比起,因为二者级别一样高,权力也是一样大,但分工不同,就是所负责的事情不同。从级别上来看,团长和团政委都是正团级军官,军衔都是上校。前两天在某平台上看到一个军盲,探讨这个问题说,居然说团长和团政委,有的是正团级,有的是副师级,还说两个人的军衔,有的是上校,有的是大校。

这样的可笑荒唐的言论,简直让人笑掉大牙,贻笑大方。我军部队的团长和团政委,其级别一定是正团级,不可能是副师级。至于军衔,则过去还有中校,现在已经没有了。正团级军官标配就是上校,至于所谓的大校,更不可能,试问哪个正团级军官,能佩戴大校肩章?

红军时期,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军余部,在撤往井冈山途中,施行了有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就建在了连队”的原则,也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是有了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人民军队才会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通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最终胜利,建立了共和国。

三湾改编以后,我军的政工制度正式确立,此后政工制度逐渐在我军部队中完善,连级单位设立指导员,营级单位设立教导员,团和团以上单位设立政委,而指导员、教导员和政委,这些是政治首长,他们和对应的军事首长,如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和军长等是完全平级的,权力也一样大,共同对部队的事情负总责。

就像连长和指导员、营长和教导员、团长和团政委、师长和师政委、军长和军政委,都是完全平级、权力相当的军政主官,在军队系统,军政主官的权力一样大,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不存在连长和指导员、营长和教导员、团长和团政委谁大谁小的问题。

很明显看得出来,我军各单位,同时拥有两个首长,一个军事首长,一个政治首长,都是所在单位的最高领导,这就是我军的双首长制。

部队的军政主官,到底怎么分工呢?这个问题军队是有明确规定的:


军事主官负责军事作战事务,包括作战指挥、军事训练、后勤保障、装备维护等等工作,凡是和军事有关的事情,都是由军事主官来决定的。

大校是什么级别

政治主官主要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包括部队的政治教育,学习培训,思想建设、组织活动、人事任免等。凡是和政治有关的事情,都是由政治主官来决定的。

实际上,现在的军事主官与政委的工作分工、责任明确、权力制约等制度,已经经过了三次修改。分别在红军时期、八路军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修改过。在人民军队早期,政委的权力更大,比军事主官要大得多。


军事主官负责军事指挥,工作重心偏向于作战和训练,例如怎么训好兵,怎么打好仗,怎么打赢仗。而政治主官负责政治工作,偏向于思想建设、人事任命。当然了,部队中谁要想入党或者提干,则要看政委的意见了。

在工作上,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是搭档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如红军时期我军三大主力里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和总政委陈昌浩就是老搭档,无论是鄂豫皖苏区还是川陕根据地,徐向前和陈昌浩配合非常好,在和国民党军队作战过程中,取得胜利,并把红四方面军发展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二人功不可没。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以后,中央以红四方面军为基础组建了西路军,徐向前和陈昌浩仍然是搭档,率领西路军进行了悲壮的西征之旅。尽管后来陈昌浩因为西路军事件,逐渐走下坡路,并消失在政治舞台上,但他作为政治主官,为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诸多贡献。而军事主官徐向前,则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代表,建国后成为了开国元帅。

解放战争时期,第二野战军的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也是搭档关系,而且他们搭档的时间长,早在抗战时期,刘伯承任八路军129师师长时,师政委就是邓小平。两个人作为军政首长,搭档了非常久。这对组合无疑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杰出的组合,在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随后的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刘邓两人指挥所部,会同陈毅、粟裕和谭震林领导的部队,席卷东南半壁江山,将蒋介石和国民党赶到了台湾。

由此可见,在我军的历史上,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作为搭档,如果配合得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我军拥有非常完善的政工制度,这也是我军区别于其他军的核心所在。我军的政工干部,除了和军事首长搭档的指导员、教导员和政委,还有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副主任等。这些政工干部在部队中发挥中非常重要的作用。

革命战争年代,政工干部的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征兵,二是扫盲。

我军部队在红军时期,主要依靠政工干部发动群众,只有能够宣传革命理念,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让部队发展壮大。打仗终归是要靠人来打的,所以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是很重要的。做好思想工作才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加入到队伍中,同时让士兵知道,他们是为何而战,这就是政工干部的职责之一。

由于民国时期普通老百姓文盲居多,政工干部都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的,这样才能够给群众讲清楚革命的道理,因此扫盲工作也就成了政工干部的工作之一。要知道在兵荒马乱的民国,不识字的文盲遍布中国,稍微能认识几个字,就算知识分子了,非常受人尊敬。无论是红军还是八路军,亦或者是新四军,要想在我军担任政工干部,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他们有了文化素养,才能给士兵扫盲,让士兵更快成长,适应部队需求和发展。

在平时的工作中,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都是相互配合着来工作,不会去考虑权力大小这方面的事情。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部队带好和管好,既要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也有保证部队的纯洁性。军事上要过硬,政治上要合格。这是对部队的核心要求,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只能是依靠两位军政主官的合作来完成。

可以明确的是,以团级部队来说,军事作战方面是以团长为主,政治范畴工作以政委为主。那么,当团长和政委,就部队的工作意见不统一时,该如何处理呢?此时,团党委班子成员说了算,也即团党委有最终决定权。当然,团长和政委都是团党委班子成员,应该也会包括副团长、副政委、团参谋长等团部主要军政干部。

在《亮剑》中,团长李云龙甚至说打仗的事情,他说了算,而生活上的事情,则是团政委说了算,这些是大谬。部队管生活的是后勤部长,而不是政委。在独立团,团长和李云龙和政委赵刚的权力是完全相当的。在重要事情上,如果赵刚不同意李云龙的做法,那么李云龙不能擅自做主,必须由团党委开会讨论决定。

如果情况紧急,团党委来不及开会讨论,那么如果是涉及军事上的事情,军事主官一锤定音;若是涉及政治上的事情,政治主官说了算。事后向上级报备即可。

随着部队师改旅的进行,师和团都被撤销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旅。我军部队基本上不存在团级部队了,过去非常耳熟的团长和团政委,基本上已经绝迹了,此时仍然讨论团长和团政委的大小,明显有些不合时宜。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