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的由来与谁有关(“二百五”这个词咋来的?和战国时期的苏秦有关,满是套路!)

“二百五”这个词,是形容一个人傻傻的。

现在,这个词挺流行,有人在骂人的时候经常用。

但是,这个词是咋来的呢?

原来,“二百五”这个词和战国时期苏秦有关。

看过下面这个故事,你就会知道,古人满是套路。

(苏秦)

战国时有两个纵横家一个叫苏秦一个叫张仪,一个帮助;六国实现了合纵,一个帮秦国实现了连横

“二百五”这个词就和苏秦有关。

苏秦家里以务农为生。

早年,他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穷困潦倒,狼狈而回。 家人都私下讥笑他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

苏秦甚感惭愧,于是闭门不出,遍观所藏之书,感叹道:“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周书阴符》,伏案钻研。一年后,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认为凭此可以游说当世君王了。

当时,秦国强大,其他六国弱小。苏秦就说,应该六国联合起来,一起抵抗秦国。

于是,苏秦游说完各个诸侯后,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苏秦合纵六国后,返回赵国,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

有人毁谤苏秦出卖国家、反复无常,将要作乱。后来,苏秦害怕被杀,就提议前去齐国

但是,在齐国时间补偿,作为六国丞相的苏秦在齐国遭到了刺客的刺杀,没抢救过来死了。

当时的齐国国王是齐闵王,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六任国君,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4年在位。齐闵王为人骄傲,喜欢享乐,但在位期间也屡建武功。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

但是久久查不到凶手。

于是他想了一个计谋。

(苏秦)

齐闵王让人割下苏秦的头颅,悬挂在齐国国都(今临淄)的城门上,张贴出告示说:苏秦是内奸,杀他是为齐国除了一个定时炸弹。应该赏黄金千两,望义士前来领赏。

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前来声称是他们杀的苏秦。齐王说:“你们可不许说谎。”这四个人一口咬定是他们所为。

二百五的由来

齐王说:“好,真勇士也,赏给你们黄金千两。可你们打算怎么分呢?”四人回答:“平分,一人二百五。”这时齐王变脸了,他拍案而起,厉声说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拉出去砍了!” 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历史君觉得这四个人真的是“二百五”为了钱把自己的小命都丢了,真的好傻。

(每日汉字)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