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赵靖回到家乡后发现,在许多大城市的酒店和楼盘使用的3D全景演示技术,在乌海还是个空白。她觉得3D全景演示技术在乌海应有广阔市场。赵靖的创业想法得到了就业部门的支持,在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扶持下,赵靖和几位同学成立了一家专门为客户制作3D全景演示和3D全息投影的公司。“3D全景演示就是将互联网与3D全景拍摄相结合,让消费者在没有到店的情况下就可以了解场地全貌,可广泛应用于房地产、酒店和博物馆等。”赵靖说,如今,不少酒店和房地产公司已经开始和她合作。
像赵靖一样,许多创业者在创业政策的扶持下,走出了创业第一步。
政策扶持铺设创业路
乌海市在推进“创业就业工程”中,将全民创业与重点扶持、重点群体就业援助与扶贫帮困有机结合,出台了各项扶持创业和就业帮扶政策,建立起稳定的就业长效机制。
毕业于天津青年职业学院的张俊雪,如今在乌达区银泰商业街经营着一家服装店。母亲双腿残疾,父亲又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难。张俊雪想创业,但启动资金成为摆在她面前的最大难题。乌达区巴音赛街道办事处先锋社区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帮助她申请了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为她的服装店开张解了燃眉之急。
“除了贷款的支持外,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到店里了解经营情况,还邀请我参加创业者座谈会,有这么多人帮助,我现在非常有信心经营好自己的服装店。”张俊雪说。
为了解决创业者的资金难题,自2003年乌海市开展了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以来,充分发挥资金在创业中的扶持作用,为有项目、想创业的人扫清障碍,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已成为促进创业就业的新引擎。截至2015年9月,乌海市累计投入担保基金4353万元,发放贷款65580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6158人,吸纳带动就业27651人,财政贴息2600万元。
为进一步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高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乌海市在国家和自治区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14年出台了《乌海市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重点在扶持对象、贷款额度、贴息额度和担保方式四方面实现突破,将个人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50万元,将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金额提高至30万元;降低准入门槛,凡是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均可申请小额贷款;降低担保门槛,由原来只限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可做反担保,扩大到凡有固定工作稳定收入的人员、抵押、质押、联保、人与物相结合反担保形式,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均可作为反担保的条件,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和创业人员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就业培训打通技能关口
48岁的杨凤英曾从事过家政行业,但收入并不高。2014年9月,听说乌达区建成了家庭家政实训培训基地,而且免费培训,她就报了名。一个月的培训下来,杨凤英不仅学会了护理病人、照料老人、婴幼儿的配餐和护理,而且还学会了高档家具的保洁等技能。如今,杨凤英几乎每个月都能接到月嫂服务的订单。“通过专业的培训,我对产妇和孩子的护理更加得心应手了,工资也比培训前增加了一倍多。”杨凤英如是说。
乌海市在贷款政策扶持的同时,还推行了“创业贷款+创业培训”工作模式,对符合条件的贷款人员进行免费的SYB创业培训,把资金扶持与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结合起来,主动帮助贷款户选择经营项目,确立经营方向,有效地提高了创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创业技能,增强其创业成功率和市场竞争力,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近年来,乌海市还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重点开展电工电焊、机修仪表等热门项目培训。目前,乌海市已建起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与特种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可承担自治区西部地区锅炉、起重机械、厂内特种车辆等18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实操培训;市妇幼保健院发挥自身行业优势,创办了巾帼家政实训基地,可培训月嫂等人员;乌达区建立了家庭服务业培训实训基地,开展了家政理论和实操为一体的综合培训;在库区移民再就业市场建立了手工编织培训实训中心,帮助参加培训的妇女联系订单,使她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劳动增加收入。2011年—2015年10月,乌海市就业技能累计培训28756人,培训后累计实现就业25687人。
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成功扶持了乌海市添源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
(乌海日报 孙跃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