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露锋芒
两年的大专生活,匆匆而过。95年7月,我又一次毕业了。
我的工作关系本来在我们乡教育组。但当时人人都想进城去教学,我也积极努力。于是我就找了城里工作的四爷,请他帮忙,希望调到县城里的三中教书。找人办事不能空手啊,当时四爷让我准备几瓶茅台酒,大概需要2000块钱的样子。但是家里太穷了,连1000块钱都拿不出来,实在没办法就放弃了。
天无绝人之路。那天我刚刚从周口拿回毕业证,骑自行车回家,在城南的桥头上遇到了我的初中老师邱劲学老师。
邱老师问我,教育局正在招聘高中教师啊,你报名没有啊?真是喜从天降,我飞奔赶到教育局,最后一个报上名。
这是太康县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开招聘教师,我竟然遇到了,真是有福啊。
反思:邱老师告诉我这个改变我人生的关键消息,完全是运气吗?不。邱老师,包括我的其他老师,都挺喜欢我。因为我不仅成绩好,而且谦虚懂事。如果我不招人喜欢,老师看到我也不一定搭理我。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过了几天,在书昌兄弟的陪同下,我来到县城教师进修学校,参加试讲。书昌兄弟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如果不是他,我的人生之路不知走向何方。这是闲话,以后再讲。
负责组织面试的是当时的教育局长,姓沈,后来掉河里淹死了。我抽到的是8号,就是第八个去试讲。因为是夏天天热,人们都昏昏欲睡。我偷偷观察,前面试讲的时候,下面的评委多半都半昏半醒。
轮到我了。我走上讲台。我讲的是当时英语课本第一课——卡尔马克思。我一开口就是英语,全程英语授课,下面的评委一下子都惊醒过来。在当时,在我们小县城,能够全英授课的寥寥无几。
讲了十分钟左右,黑板上基本上板书满了,我就走下了讲台。(补充一点,经过师范三年的训练,我的三笔字都不错)
出门后,一个又高又胖的男人追了过来。他问了我几个问题,最后问我,你想不想来二中教书?我说当然想了。我做梦都想,好吧。毕竟二中可是县城的高中啊,比三中还好。
后来才知道那个胖子是二高的校长,邢允献校长,教英语的。邢校长后来私下跟我说,当时他让二高的老师故意给我打低分,这样省得我被一高抢走。
听说当时应聘二高的老师有十几个,最后只要了我一个。不管怎么说,被二高录取了,我非常高兴。不用花钱求人就能进高中,真是天上掉馅饼砸到脑袋上。
反思:真的是运气好吗?当然不。被录用的根本原因是我的英语口语说的好,素质过硬。要不然,懂英语的邢校长会要我吗?我们又不熟。
第一届毕业生
报到
报到那天我问了五六个人,才终于找到灯塔旁边的二高校园。校园门口朝北,进来的路都是泥土路。校园里面只有一栋教学楼,其他都是瓦房。
学校给我安排一间房。做饭、睡觉、备课都在这间房里。房间里还有一张办公桌,是物理老师孙业红的,他白天在这里偶尔办下公。后来孙老师得了肝癌,30多岁就去世了。
于是我就当起了高中英语老师。
八本教案
刚开始教的时候,很多东西不懂,尤其是语法一塌糊涂。
那时,我22岁,是学校里最年轻的老师。我不怕丢脸,有问题就问其他的老教师。有时候他们也讲不明白,我就查字典。我买了最新版的牛津词典。
所有的课余时间我都在备课。书上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我都会在字典上查一遍。然后把重要的句子,需要给学生讲的东西都写在教案上。
有了充足的准备,上课就不再怯场。课间时间也经常在班里和同学在一起。再加上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所以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这样认真的备课、上课,很快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到了期末,竟然写了厚厚的八本教案。现在想起来都有点不可思议。
与众不同
我的勤奋努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校长也看在眼里。于是我就一路教上去,高一高二高三。99年我带的第一届高三毕业了。然后就一直教高三英语。
高三是毕业班,重要性不言而喻。教高三的老师都是骨干教师。由此看来我的成长应该是很快的。
为了教好英语,我三年买了12本各种英语词典。我还买了步步高复读机,来练习听力。学校的英语听力广播也是由我来负责。每天晚上我都戴着耳机在校园里走来走去,监听英语听力播放。
收听的设备是FM调频耳机。当时流行子母机电话,子母机的频道和英语听力的频道有时会发生重合。发生过一件事儿,一个老师在电话上唱歌,结果被全校学生收听到。
在学校里我始终众不同,这点是后来别人告诉我的。
现在回想一下,作为老师,我当时经常戴着耳机,无视他人。真是与众不同。
还有一点,那时候的老师上课都是说家乡话,只有我用普通话。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呆在一个小地方,他总要出去的。那么他就需要一个沟通的语言。对我来说普通话如此,英语亦如此。
这一点后来真的应验了。
反思:八本教案、各种词典、带着耳机无视他人,这代表什么?是勤奋和专注。准备好了,你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未完待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