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秋叶大叔 | 编辑:小新
“一周之后,所有中小学教培老师全体离职,约2万多人。”
12月22日上午10点,好未来学而思举办了一场线上告别会,超2万名员工参加。
据媒体报道,学而思将于12月31日正式关停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服务,而此次告别会就是为了不得不离职的中小学教培老师举办。
学而思创始人张邦鑫说:“感谢每一位坚持到最后的伙伴,尽管我们早已经知道结局,但还是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01
从2003年创业至今,学而思进入到全国129座城市,有8万多位员工在此工作,还有2.5万多位员工坚持到现在。
虽然撤退的这个决定一个多月之前就已经有所预告了,但是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还是令人唏嘘不已。
“一个组织撤退的时候身影很重要,越困难、越山穷水尽的时候,越显示出一个组织真正能剩下什么。”张邦鑫在告别会上对大家说。
在告别会上,2万多名员工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回顾了和好未来一同成长的经历,张邦鑫回顾了自己从应届生,到成为一名学而思老师的发展历程。
张邦鑫以此总结了好未来的18年: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做了顺势而为的尝试。
“从小作坊一路走来,花小钱办大事。三次收缩、潮起潮落,人聚人散,有进有退,有失有得。沧海桑田,18年,我们无怨无悔!”
当然他也做了深刻的反思:作为一家上市教育公司,没有提前去重点布局素质教育,没有做到把握时代的大势。
“虽然很痛,双减是好未来18岁成年礼物,不抱怨、不躺平,积极地响应,务实地创造。”
最后,这场告别会以一首诗结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邦鑫面对镜头前的2万多名员工鞠了一躬,并说了一句:“大家保重”,随后才离开。
这场告别会的主题是“感恩同行”,不只是针对好未来2万多名离职员工,更是整个教培行业的一次标志性的落幕。
行业震荡下,能体面告别的老板,确实值得敬重。
与此同时,全网教培圈里满是感慨和感动的声音,有不舍,有感恩,也有怀念……
可以看出来,无论是离职、在职的员工,或者是学生、家长,对于学而思的感情都是十分深厚的。
学而思的退场,仅仅是教培行业的一个缩影。
“亲爱的同学……今天的别离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这是字节跳动旗下大力教育在裁员时写给员工的信件中一句话。
7月30日晚高途创始人陈向东发布的内部信坦言,“我们之所以做出如此艰难的决策,核心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运营模式,我们必须聚焦我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必须为未来的发展备好充分的弹药和资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此前所说:“校外培训机构在转型时,一定要搞清楚一个基本事实,做大教育生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还想通过搞教育培训做大机构、上市,可能怎么转型都会碰壁。继续做教育培训,必须坚持做教育,那么,站在做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教育选择角度,还是可以有所作为。”
也许在政策洪流面前最清醒的人是新东方的俞敏洪,他说:“为什么要死盯着新东方的失败、新东方这个业务也不能做了,那个业务也不能做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想开一点呢?为什么不想想也许我们什么都可以做呢?”
但对学而思这样的教培人来说,也许什么都可以做,但是做别的事情,都会杀死自己当年入行的理想。
02
张邦鑫在内部信中说:“今天的好未来只是缘起于一个家教和一个梦想。”
大学时期的张邦鑫为了挣学费,做了七份兼职,其中有三份是家教,两份是带辅导班。
因为帮助一位学生在数学成绩上取得显著提升,并连续多次获得满分,张邦鑫在家长圈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推荐,二十多位家长都找到了张邦鑫。
这让张邦鑫看到了巨大的商机,2003年他与同学一起创办了“奥数网”,同时在线下开设数学小班授课。2005年,公司正式改名学而思。
就这样,以奥数培优起家的学而思,从一个20平米的小培训班,两年成功营收突破千万。张邦鑫也选择了从北大退学,专心投入创业。
2006年,新东方登陆美国纽交所,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俞敏洪也成了最中国有钱的英语老师。
也许是看到了同为北大前辈的指引,2010年30岁的张邦鑫也赴美敲钟,成为纽交所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敲钟者。
学而思也成为了国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小幼教育培训机构。2013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好未来。
或许是比俞敏洪年轻18岁,又赶上了互联网浪潮,在对待科技和AI技术的态度上,张邦鑫比俞敏洪更激进,一直走在新东方的前面。
依靠差异化,好未来走出一条和新东方截然相反的道路。
新东方赶上了出国留学的浪潮,主打成人教育,好未来则发力中小学生培优,恰好顺应了中国家长们争先恐后望子成龙成凤的心理。
2017年7月28日,好未来后来居上,市值达到127.43亿美元,首次超过新东方。2020年疫情期间,好未来总市值更是一度突破500亿美元。
曾经有人这么评价:张邦鑫内心一直持有一颗教育初心。
只是随着教培行业的大潮袭来,跟谁学、作业帮、猿辅导等教育公司纷纷入局,行业内卷加剧,好未来也不得不加大投入,采取烧钱获客,拼命抢占有限资源。
在我看来,互联网公司入局做在线教育,是浪费了改造教培行业的一次机会。
按道理,互联网公司的在线教育模式,应该凭借更好的在线学习产品,可无限复制的低成本,逐步蚕食高价教培的空间,让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好的教育,让普通人的孩子也可以因为有了网络打开人生的可能。
这才是教育的意义,给起点不公平的人,改变命运的希望。
结果呢,线下教育贵,线上教育也贵,到头来穷人的孩子还是线下学不起学而思,线上读不起作业帮,这不应该是教育的初心。
这样下去“双减”政策迟早会出现。
仿佛应了那句话:有时候飞得越高,摔得越惨,双减政策对好未来的影响,远远超过新东方。
在双减政策正式披露的前一天,好未来的股价大跌70.76%,市值蒸发了500多亿美元。
03
其实早在7月27日,张邦鑫就已经向自己的员工确认了公司的命运:“我们这些机构配不上我们的客户了,我们公司也配不上我们的高管和干部了。”
很多的老师,早已经知道自己会离开,但是依然选择坚守,甚至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免费给学生服务。
有老师说,“非常不舍,但是大势所趋,不得不面对,我们能做的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政策的重压之下,今年有许许多多的教培企业无力支撑,纷纷转身谢幕。
前一段时间,俞敏洪和新东方也选择了体面退场:裁员4万人,发完了老师的工资、还清了学生的退费,还捐了8万套课桌椅。
俞敏洪在朋友圈正式宣布:教培时代结束了。
就像俞敏洪所说:“尽管困境和痛苦依然会不期而至,但人生境界必定会提升,就像我们登上了更高的山头,必然能够看到更加壮阔的世界。我一直相信,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巨头的退场,总是不经意成为历史上的每一个拐点到来时的背景。
转型已经开始了,俞敏洪的新东方选择了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突出重围。
而张邦鑫的好未来选择了继续在素质教育领域进行探索,试图找到一条让公司活下来的路。
大变局之下,两个人又将开启各自的另一种人生。
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拥有重新上路的勇气,一定能够熬过寒冬,迎来曙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