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15日电(翟卓 韩婕)11月15日,万亿MLF资金“如期”落地,逆回购操作量也结束了连续六个交易日的千亿规模,重回100亿元。
分析认为,万亿MLF+百亿OMO的操作组合既可在短期内形成流动性净投放,较好对冲税期高峰扰动,同时也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资金需求,当前央行呵护市场流动性平稳的态度较为明确,短期内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均衡偏松。
连续第三个月等量平价续作到期MLF
具体来看,央行15日早间发布公告,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今日开展10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含对11月16日及30日合计10000亿元MLF到期的续做),为连续第三个月等额续作到期MLF资金,且操作利率继续维持在2.95%不变;同时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0%与此前持平;鉴于当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口径计算,公开市场合计净投放910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15日为本月缴税截止日,一般而言,缴税前后2-3个工作日属于资金面偏紧时点,叠加大规模逆回购资金回笼,资金面存在潜在波动可能。但万亿MLF的落地可在短期内形成流动性净投放(16日MLF到期量为8000亿元,而另2000亿月末才会回笼),对税期高峰形成较好对冲,从而熨平资金波动。
与此同时,11月并非传统缴税大月,且10月27日召开的国常会决定制造业中小微企业11月起可缓缴税款,加之“双11”时点已过,综合来看央行OMO投放压力降低,由此逆回购操作规模也结束了连续六个交易日的千亿规模,重回100亿元级别,既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也防止出现“过于宽松”。
受资金面变化影响,15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种跌幅扩大,7天资金转为下行,整体保持窄幅震荡。具体来看,隔夜Shibor跌6.90BP,报1.7870%;7天Shibor跌2.40BP,报2.1000%;14天Shibor涨1.80BP,报2.1110%。
其实MLF正式落地前,市场对央行操作模式的预期仍存在小幅分歧,而争议或主要来源于碳减排工具的落地以及相伴而来的降准预期再次走低。不过光大证券王一峰解释道,考虑到碳减排支持工具尚未进一步明确相应细则,对流动性的利好效应不会得到“瞬时体现”,由此当前影响资金面的关键点仍在于OMO、MLF如何操作。
短期内流动性有望保持均衡偏松
而除缴税压力外,本周资金面的扰动因素还包括逆回购到期以及政府债券缴款等,但万亿MLF资金落地后整体来看资金面压力已经不大,短期内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均衡偏松。
具体来看,本周(11月15日-19日)公开市场累计有5000亿元逆回购资金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到期规模均为1000亿元,另周二(16日)还有8000亿元MLF资金回笼。
政府债券缴款方面,据广发证券刘郁测算,本周政府债净融资额为-682亿元,其中国债净融资-1532亿元,地方债净融资850亿元,较上周372亿元的净融资额低1054亿元,对流动性的消耗力度可控,预计不会形成额外压力。此外,本周还将有3291亿元同业存单到期,较上周的3770亿元小幅减少479亿元。
而回顾上周(11月8日-14日)央行累计开展5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合计净投放2800亿元。当周资金利率整体下行,其中R001均值下行6BP至1.96%,R007均值上行2BP至2.20%;DR001均值下行6BP至1.92%,DR007下行1BP至2.12%。3M期Shibor利率企稳,3M期存单发行利率震荡上行。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党委12日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跨周期设计,统筹考虑今明两年政策衔接,更好支持消费投资恢复,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华创证券周冠南表示,央行重申7月政治局会议对跨周期和政策衔接的要求,并提及“更好支持消费投资恢复”以及“抑制价格过快上涨”,既有对当前经济增长边际走弱的回应,也有对通胀形势的回应,仍处于相对矛盾状态,预计后续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当前温和偏松态势,但总量型工具的使用概率偏低,能否进一步宽松或需等待涨价因素弱化。
其实自10月以来,央行流动性投放已呈现“OMO大幅增量、MLF等量续作、定向工具发力”的特点,呵护市场流动性平稳的态度比较明确。经过7月份降准之后,市场已基本回归至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下,央行对流动性的掌控能力,较二三季度显著提升。王一峰预计,现阶段维持稳定友好的市场环境是央行的最优选择,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定调前,释放明显宽松信号概率仍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