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即是有为,有为反而不如无为。
有一个叫阳子居的人问老子一个问题:“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望先生不吝赐教。”
老子微微一笑,点头示意他问。阳子居问:“先生,有一个人,行动果敢敏捷,同时又具有深入透彻的洞察力,而且他又勤学于道,先生说,这样的一个人是不是就可以称为是理想的领导者了呢?”
老子仔细地聆听着,边听边思索。等阳子居说完,老子微微摇了摇头,抬眼望着阳子居,笑着回答说:“如你所言的人其实不过像个小官吏罢了。他的才能其实是有限的,而有限的才能往往成了束缚自己的绳索。”
“为才所困,终使自己身心俱疲,心力交瘁。恰似虎豹因其身上长有美丽的斑纹和光亮的皮毛反而招致猎人的捕杀。猴子因为灵敏活泼,机警灵巧;猎狗因其擅长猎取动物,善于奔跑,所以被人抓来,捆之以绳索。有了优点反而引来灾祸。你说,这样的人是理想的领导者吗?”
阳子居若有所悟,问道:“是这样。是不是就像马儿因为善于奔跑,结果是被人豢养,成了供人骑耍的工具。”
老子微笑点点头,表示他很赞赏阳子居的聪慧。
阳子居又问:“如此说来,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理想的领导者呢?”
老子回答道:“一个真正的理想的领导者应当是这样的,他的功德普及天下,恩惠泽被后世,而在一般人眼中,一切功德又都似乎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他的教化惠及万物,德追乾坤,然而,人们又丝毫感觉不出他的教化;他治理天下时,根本不会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迹,而对万民百姓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只有做到这一点的领导才是真正理想的领导者。”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无为而治,顺势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