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各种智能信息的综合应用,集建筑、系统、应用、管理、优化于一体,具有感知、传递、记忆、推理、判断、决策等综合智能能力,形成人、建筑物、环境协调一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可持续的功能环境的建筑。
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智能系统工程的系统配置子项以信息应用系统、智能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为系统技术专业分工模式和设施建设模式,并规定技术要求为后续设计要素。
中国的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发展了20年。行业经历了起步阶段、规范阶段、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形成了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智能建筑工程已经扩展到各种类型的建筑,并延伸到城市建设和相关行业。地理上,智能建筑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推广,未来将在农村、生态园区、工业区等领域推广;技术上从机电管理逐渐发展到数字化、网络化。随着时间、领域和技术的扩展,智能建筑覆盖的面积逐渐增加,行业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新型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新增建筑面积对智能建筑行业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占据主要市场需求。
随着建筑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智能建筑在我国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从2012年的25%上升到40%左右。随着信息技术和水平的提高,BIM、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和云计算可以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这些技术都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然后应用到建筑行业。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嫁接“互联网+”是智能建筑发展的一个热门趋势。智能建筑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互联网+”概念的植入为智能建筑的建设提供了无限可能。因此,智能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智慧建筑都被纳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并得到推广。
虽然国内智能建筑发展蓬勃,但行业仍处于混乱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施工各方配合不好,不同类型的施工项目配合有不同的智能化要求。
第二,系统集成商水平不高。只要智能建筑市场需要在智能建筑领域有针对性的发展,就可以满足各种工程需求。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设计、规划、施工、监理和验收流程。其中涉及到系统集成商的水平,系统集成商要和建设领域的相关部门做好配合。
第三,缺乏原创产品。中国智能建筑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未来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低端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小规模制造商将被淘汰。高端市场的增长会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但也会对进入者的技术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未来,一些资本和技术能力强的企业将能够充分分享行业的增长,实现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建筑业主要依靠资源要素的投入和大规模投资来促进其发展。建筑业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建筑行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的融合度不够,互联网和建筑机器人在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应用不足。作为抢占未来建筑行业科技发展高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高度融合的新型人才智能化的战略选择,迫切需要促进智能建筑与建筑产业化的协调发展。
施工工程师是指从事建筑工程总承包和施工管理岗位,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
两点结合就是智能建筑人: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管理、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工程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高度集成人才。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工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消防等智能智能建筑项目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不仅熟悉传统的工程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知识,而且熟悉BIM技术和预制建筑技术。
由于智能建筑人才短缺,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你既要有高学历,又要有一些项目经验。所以很多单位会在内部培养晋升机制。但是工资水平可以说是领先于建筑行业的其他岗位。在目前的招聘市场中,面向智能化建设方向的岗位逐渐涌现,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比例还在进一步上升。在未来的竞争中,国内发展势头激进,但目前人才相对有限,人力资源市场供不应求。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前途和实力是相匹配的。如果你想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工资高,但只有硬件水平的行业,那是不可能的。要想职场发展好,一定要和学习齐头并进,尤其是建筑领域,这是很多工程师的目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