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易生是啥(为何一元纸币上出现这位侗族女孩?16岁貌若天仙,后来怎么样了?)

1

如今大家出门很少随身携带现金了,你还记得那张“一元钱”的人民币吗?

现在这张红色的“一元钱”人民币面值多少呢?

首先,它分为三个版,分别是80、90和96年版本。

据统计,目前80年代版一元钱面值大概在5-15元一张,90年代版在3-8元左右,96年代版在1.5-4元左右。

有些十连号的“一元钱”大概在几百元左右,像DF11111111这样的豹子号则能达到几万左右。

所以家里还有这种“一元钱”的朋友一定要保留好。

那纸币上的侗族女孩又是谁呢?

当时她被人们称为“寨子里的一枝花”,长相倾国倾城,16岁时美丽的容颜就被印在了人民币上。

后来有村民说:“她就像换了一个人,几乎认不出当年的模样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

2

纸币上的女孩名叫石奶引,1961年出生于贵州庆云乡井寨村。

她从小就长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笑容明媚,盘着侗族特有的发髻,像是从林间走出来的精灵。

而且在她身上有着典型的民族风格,她的温柔和阳光也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这样美好的女孩,自然也成了村里同龄男孩人人眷恋的“梦中情人”。

有个玩伴经常打趣道:“也不知道谁的运气好,以后能娶到石奶引”

但长相如此完美的石奶引,家庭条件却十分贫寒。

石家有六个兄弟姐妹,父母一个外出干工活,一个在家干农活,挣的钱完全不够基本开销,更别说上学了。

所以,石奶引仅有的文化水平就是学会了如何写自己的名字。

不过她也有一个长项,她在十几岁时就学会了织布、染布、做手工,弄得有模有样。

1978年3月的一天,她穿着自己做的衣裳和闺中密友去赶集,却发生了一件事,让她那美好的面容名动了整个国家。

3

当时集市上很是热闹,连路沿外的空地也没闲着,卖什么的都有,各种吆喝声高低起伏。

石奶引和伙伴被一家卖刺绣香囊的小摊吸引,两人一边嬉笑一边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香囊。

这时一个陌生的男子拍了拍石奶引的肩头,说道:“我可以为你画一幅肖像画吗”?

原来,这个男子就是负责第4版人民币图案的设计师——侯一民

这场“邂逅”完成了一个设计师的心愿,也为石奶引的人生带来了光彩,这场缘分还要从侯一民来到贵州说起。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民币的设计可不是闹着玩的。

它的图案将作为一种特别的艺术表达形式流传于整个国家,它象征着国家的形象,也代表着祖国的风情。

身担重任的侯一民曾朝思暮想的列出过很多方案,但没有一项令他满意。

后来他来到贵州,想体验一下少数民族的生活,顺便找找灵感。

这里的村寨不像城市的楼房,它格外的简单且美好,每到夜晚少男少女都会聚在一起载歌载舞,质朴的民族风情打动了侯一民的心。

“我可以把少数民族少女的脸画下来啊”!侯一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这个主意。

少数民族的少女既代表了青春的美感,也表现出了国家的多民族化,岂不两全其美?

侯一民的想法的确很好,那怎么才能找到这个最合适的少女?

一番打听后,他得知隔天就是赶集的日子,附近的少男少女都会去凑热闹,于是他一早就在街边等候着“最佳人选”。

他拿着画板站了好久,路过的人形形色色,美丽的女子也有很多,却没有一个人让他挥起画笔。

直到他看见正在挑选香囊的石奶引,眼里才有了光芒。

在侯一民眼里,大美就是最淳朴的美,只需一眼,他就确定了石奶引就是他要找的人。

打过招呼后,两人都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可侯一民并没有把这个“漫长的故事”和“特殊的目的”告诉她,生怕让这个美丽的姑娘心生负担。

石奶引以为眼前这个人就是个画师,看起来也很和善,于是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侯一民开心的不得了,他让石奶引站起来用侧脸对着他。

只见他笔尖匆匆、一会儿抬头看看石奶引,一会低头继续构思,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幅巨作。

画作完后,两人简单地道了别就各自离开了,石奶引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并没有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

此时的她并不知道发生的一切,她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按照原有轨迹转动。

4

1984年,23岁的石奶引经媒人撮合嫁给了隔壁村的小伙石学海,两人相处和睦,很快有了一儿一女。

由于两人都没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技能傍身,只能继续靠辛苦劳作养活一家四口。

虽然日子比较艰苦,但好在子女健康、家庭美满,也算是甘之如饴。

有时候丈夫为了补贴家用会出去打零工,而石奶引也会捡起小时候的拿手活做些织布、绣花、绣鞋的工作。

由于长期和染料、针线打交道,石奶引得双手结了厚厚的一层茧,眼睛也开始一天比一天模糊。

她的指甲缝里,也开始慢慢变黑,怎么洗也洗不掉。时间一长,曾经纤细白嫩的手变得粗糙黝黑。

每当她想摸摸儿女的小脸蛋时,两个小家伙总会避开,咿咿呀呀地说着:“妈妈,疼,疼......”。

就这样,她靠着一双充满褶皱的手在大染缸里“挣钱”,拉扯儿女长大,自己却有了几缕白发。

1987年4月27日,第4版人民币面世,上面有个侗族姑娘的侧颜。

很多认识石奶引的街坊邻居都觉得像她,有熟人拿着“一元钱”人民币过来给他看,问她这是怎么回事?

石奶引一看,这哪是像她呀,分明就是她十六七岁的样子。

就在她百思不得其解时,想起了多年前在集市上遇见的那名给她画像的陌生男子,这才恍然大悟。

接着,“石奶引就是一元人民币上的侗族姑娘”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瞬间响彻云霄,很多媒体都将其刊登在了报纸上。

一时间,“石奶引”这个名字被众人熟知,还有远道而来的朋友到寨子里看望她,大家都想看看这名奇女子的绝世容颜。

可惜,岁月的痕迹早就布满了石奶引的双手和脸颊,她常常自嘲道:“我不再是图片里的小姑娘了,干活干的都不像样啦”!

那么突如其来的出名,又对石奶引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一开始,石奶引还能借着名气卖点手工艺品,或者与来客合影挣点小钱。

但时间久了,随着一元人民币的减少和手机支付功能的出现,她的名气也渐渐消失殆尽了。

她也坦然接受,依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家里的条件还是非常贫困,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仍然不到两千。

好在政府下发了低保政策,石奶引一家才稍微减轻了负担。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生活在偏僻的寨子,又没多少文化,这个年头没点文化真不行,根本走不出寨子”。

直到2017年,有一个人来到了寨子里,才改变了石奶引以及村民们的生活。

村民都说他是个“救世主”,是天上派下来的“神仙”这是怎么回事呢?

5

2017年5月,果树种植专家凌裕平来到贵州当地考察。

他发现这里的经济状况比较差,脱贫发展也受到了限制,于是他开始带领团队在这里专项扶贫,救济老百姓。

也是在这里,他认识了第四版一元钱人民币上的“原型”石奶引。

令他没想到的是,石奶引相比起其他村民至少还有点名气,但她并没有因为“名人效应”而得到改善。

相反,她被岁月的艰辛压弯了腰,50岁就佝偻得厉害,脸上也没了少女时代的灵动感。

看着田野里奔跑的孩子,以及变化之大的石奶引,凌裕平决定带石奶引和整个寨子过上好生活。

在一番勘察后,凌裕平开始教石奶引和其他村民如何更好地种植水稻,还教会了他们如何养一些市场价高的黄鳝泥鳅

就连如何利用荒山和稻田提高利用率的方法凌裕平也教给了大家,甚至他亲力亲为,手把手地教会了石奶引及村民们。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时,石奶引家里光是养殖的泥鳅每年就能赚取5000元,整个寨子也在向着小康生活奔赴。

6

如今,我们很少再能见到印着侗族姑娘的一元钱了,而石奶引也不再是那个十六七岁的少女了。

每当有人打听起石奶引,村民也总会说:

发易生

“她就像换了一个人,几乎认不出当年的模样了”

但石奶引却比以前更加快乐了,不光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她还脱离了“文盲”的标签。

因为她现在已经从“寨子里的一枝花”变成了“寨子农业一把手”。

有谁在种植或养殖方面有问题,她总会停下挥舞的锄头去帮别人解决难题。那种自信和乐观,是她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都说“岁月催人老”,但内心的丰盈总会给人带来“年轻的秘籍”。

有些美,正是侯一民所说的质朴美,它是从内心而来的力量。

就像此时的石奶引,虽然美人抵不过岁月,但眉眼之间全是温暖,仿佛还是那个印在一元钱纸币上的侗族姑娘。

你还有没有这种红色“一元钱”呢?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