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奥粉饼专柜价格表(28元共享价值4000元中高端化妆品,你想进去化个妆吗?)

只需28元就能用上,4000元大牌的共享化妆间,小姐姐你会尝试吗?

近日,湖北武汉一商场内出现一个2平方米的共享化妆间,外观和共享KTV类似,装修风格从内到外都是当下流行的粉系INS风。

化妆品包括Dior、雅诗兰黛的粉底液、兰芝的隔离、mac的眼影和高光,NARS的修容,纪梵希四宫格腮红、兰蔻天鹅颈睫毛膏、迪奥的粉饼等。

按专柜售价粗略估算下来,价值约4000元。

据了解,目前美妆盒子一共推出了四种套餐,15分钟的快速补妆套餐价格为28元,时间最长的45分钟套餐则需58元。

看起来很美好

当来不及化妆,要出差、临时有重要的见面或者其他应急需求的女性,能提供一个共享化妆设备,让女性用户拥有临时的私密化妆场所,看起来是一个很美好的计划。

但网友吐槽专柜试号只会在手上试色,这种共享是新增了传播疾病渠道,多人使用同一化妆品能否保持清洁干净?是否可以保证使用者皮肤的健康?是否会有故意浪费的情况等?

36氪,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投放后,客单价在 28 元左右,平均每天有 25 个用户使用盒子,使用时间在 10 分钟左右,用户数量以每周 40% 的速度增长。

2017年猎聘的调查显示近半数女性认为上班有必要化妆,近四成职场女性认为上班化妆显得更专业。

欧莱雅的 2017 年化妆品年报显示,中国彩妆市场强劲增长,2017年在高端市场占比高达 25%,整个亚洲在化妆品市场的增速达 37%。2018年4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化妆品消费的收入已经达到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增加了15.1%。

和共享化妆间不一样的是,在日本,在不少车站都专门供女性化妆的化妆间。日本NHK电视台曾于2014年推出了纪录片《纪实72小时:化妆间里的女人们》,聚焦大阪车站公共化妆间里化妆的女性。在这个大阪车站的化妆间里,顾客每小时付300日元(约18元人民币)就可以获得独立的化妆隔间。这个化妆间里有从外地乘夜车赶回公司上班的女人,有为了赶去面试而化妆的女人,还有等待约会在此精心打扮的女人。

除了日本,韩国首尔地铁的汝矣岛站也于2016年推出了女性用化妆间。

迪奥粉饼

创始人韩淑琪表示正在与一些化妆品厂家洽谈合作,希望在未来能够合作开发一次性小包装化妆品,如眼影、口红分装等,粉扑、化妆棉,像粉底液、卸妆水等可以采用按压式的容器包装,避免直接接触,顾客使用后还可以把小包装的化妆品带走。

据了解韩淑琪计划采用用户付费+广告+线下合作的模式。韩淑琪表示,希望为用户提供好的化妆体验,也希望瞄准学生群体和希望购买某一单品的客户,让他们在盒子中试用化妆品,盒子可以为商家导流,因此补妆盒子中采用的都是偏中高端的产品。

在全国也仅在北上广、南京、杭州、武汉等6个城市布局。

“真共享”还是“伪共享”?

共享化妆空间是共享经济浪潮中生出的又一种新业态,一个很新奇的东西,人们会对其产生兴趣,但一段时间过后,是“真共享”还是“伪共享”?

共享单车

曾经领跑共享经济的共享单车如今问题不断,2018年12月,大概是ofo最难捱的日子。ofo位于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的总部就遭到上门前来讨还押金的用户的围堵,队伍从五楼排到一楼,又从大堂延伸到马路上。

截至12月18日20时37分,排队退押金用户已突破1000万人。以每人99元计算,ofo需退还押金9.9亿元;若以每人199元计算,那么ofo需要退还的押金总额高达19.9亿元。

今年1月有媒体曝出,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若按照ofo每月4-5亿元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日订单量也降到了1000万单左右。

并且ofo被屡传卖身,资金短缺的阴霾一直笼罩在其上空,近日又传出买办公用品。

美团收购的摩拜也亏损严重,美团2018年中报显示,摩拜从2018年4月4日被收购至2018年6月30日就已经贡献亏损15.11亿元。

据腾讯科技联合数可视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仅2016年就有超过2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共存,一年时间里,这些公司的融资总额超过30亿元。用户规模也呈指数级增长,2016年共享单车的用户规模达到了1886万人,同比增长达到惊人的700%。

共享租车

途哥(TOGO)也遭遇了用户堵上门来要求退还押金的窘困。根据官方数据,途歌注册用户数为300万人,若每位用户押金为1500元,其押金规模或达45亿元。

曾在2014年如火如荼的P2P租车平台,经过两年的发展并没有迎来预期的高潮。

到了2016年,一些P2P租车平台纷纷转型,共享租车(即分时租赁)是他们看好的下一个机遇。2016年,宝驾租车更名为“宝驾出行”,同时将公司的主营业务从P2P租车调整为分时租赁共享平台;友友租车也已全面转型为新能源分时租赁公司,并更名“友友用车”。

然而现如今,不是沦为倒闭就是迎来关闭业务。

共享顺风车

滴滴官方表示,将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后,预示着滴滴关于共享出行经济梦的破碎。

据CNN对美国的警方报告、联邦法庭记录、县法院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在过去4年里至少有103名Uber司机、18名Lyft司机受到指控,他们涉嫌强暴、强行触摸、绑架,还有其它一些罪行。

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行业也从2017年的火热中逐渐降温,大量企业倒闭后只剩下小电、街电等几个品牌。

而共享充电宝的天花板则可能在于其市场份额本来就不大,艾瑞数据预测共享充电宝行业2020年市场份额为3.3亿,这样的市场份额显然并不能让创业者和资本满意。

还有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睡眠仓、共享按摩椅等。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2018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全景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57220亿元,同比增长44.6%,其预计2018年市场增速将放缓至31.2%。

共享经济大退败,等待共享化妆空间的检验仍有很多。

(以上部分内容整理自界面新闻、36氪、楚天都市报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