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1怎么做(「神马课堂」RAID基础知识)

一、RAID基本概念及作用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用于将多个廉价的小型磁盘驱动器合并成一个磁盘阵列,以提高存储性能和容错功能。

利用磁盘阵列技术,可以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另外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二、RAID的样式

raid1

磁盘阵列其样式有三种,一是外接式磁盘阵列柜、二是内接式磁盘阵列卡,三是利用软件来仿真。

1、外接式磁盘阵列柜最常被使用大型服务器上,具可热交换(Hot Swap)的特性,不过这类产品的价格都很贵。

2、内接式磁盘阵列卡,因为价格便宜,但需要较高的安装技术,适合技术人员使用操作。

3、利用软件仿真的方式,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低幅度还比较大,达30%左右。因此会拖累机器的速度,不适合大数据流量的服务器。

三、RAID的级别

RAID作为高性能的存储系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RAID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经发展出了多个级别,其中常用的是0、1、3、5这4个级别。下面对这4个级别做一简单介绍。

RAID0:将多个磁盘合并成一个大的磁盘,不具有冗余,并行I/O,速度最快。RAID 0也称为带区集。它是将多个磁盘并列起来,成为一个大硬盘。在存放数据时,RAID 0将数据按磁盘的个数来进行分段,然后同时将这些数据写进这些盘中,如图5-1所示。

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0没有冗余功能,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无法使用。

RAID1:把磁盘阵列中的硬盘分成相同的两组,互为镜像,当任一磁盘介质出现故障时,可以利用其镜像上的数据恢复,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对数据的操作仍采用分块后并行传输方式。所有RAID1不仅提高了读写速度,也加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其缺点是硬盘的利用率低,只有50%,如图所示。

RAID3:RAID3存放数据的原理和RAID0、RAID1不同。RAID3是以一个硬盘来存放数据的奇偶校验位,数据则分段存储于其余硬盘中。它像RAID0一样以并行的方式来存放数据,但速度没有RAID0快。如果数据盘(物理)损坏,只要将坏的硬盘换掉,RAID控制系统会根据校验盘的数据校验位在新盘中重建坏盘上的数据。不过,如果校验盘(物理)损坏的话,则全部数据都无法使用。利用单独的校验盘来保护数据虽然没有镜像的安全性高,但是硬盘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n-1)/n。其中n为使用RAID3的硬盘总数量。

RAID5:向阵列中的磁盘写数据,奇偶校验数据存放在阵列中的各个盘上,允许单个磁盘出错。RAID5也是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单独硬盘来存放数据的校验位,而是将数据段的校验位交互存放于各个硬盘上。这样任何一个硬盘损坏,都可以根据其他硬盘上的校验位来重建损坏的数据。硬盘的利用率为(n-1)/n,如图所示。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