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不一定。
原因在于明朝时期中华文化已经开始衰落,在经历过“蛮族入侵”后,文明虽然得以保存延续,但逐渐趋于保守。
中化文明的衰落,易中天教授介绍过中华文明的演变史,他指出“商周时期是用眼睛看世界,春秋时期是用头脑看世界,汉唐时期是用心胸看世界,宋元有心无胸,明到了裤裆,清就到了膝盖”,所以“中唐以后,中华文明开始逐渐退。
这个论断,虽然刺眼戏谑,但意思却是非常明了。最明显的衰落特征体现在,建立高度独裁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和僵化,同时伴随着思想和文化僵化。
明朝的建立是在覆灭蒙元的基础上,延续有宋以来中央和皇权集权的独裁体制。做个类似的比喻,这样的改革等于把原先CEO职业经理人制度,改为家族继任的总经理责任制。尤其是内廷十二监(总经办)和内阁在政权建立之初就打着“驱除鞑虏”的口号。
儒、道、墨、法等百家争鸣,不论是在思想、科学、艺术上都有不逊于西方的成就。在接下来的王朝中我们可以看到精美的丝织品,强悍的武器,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和诗歌、音乐、舞蹈、百戏的艺术成就,正是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医学的体系形成,也是在那个时候跃马西域、封狼居胥。然后尽管经历了万户萧疏鬼唱歌的三国仍是魏晋风流,又是一个思想和艺术的小高峰。但是同样被外来的佛教一次次冲击,到公元十一世纪的北宋,佛教文化大大削弱了中华文化的外向性和创造性,笃信佛教的宋辽文人无法抵挡女真人大军,很快就被女真人将辽宋文化席卷一空,万户萧疏,音乐、艺术、建筑、科技、哲学都发展就此在中国北方中断。
百年以后,蒙古铁骑踏遍南中国,在晨钟暮鼓中,中华文化被破坏的支离破碎。随之而来的元帝国,在全境推行黄教,蒙古人、吐蕃人、汉人等就此沉沦,仅仅五十几年,大元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曾经无比强悍的蒙古、吐蕃再也没有横扫世界的勇气。在接下来的王朝中,佛教的影响随着道教的兴盛而下降,文化逐渐开始开放和包容,至明孝宗弘治年间开始到南明王朝灭亡,中华文化迎来了王阳明(心学)、何心隐(平等观念)、东林党人钱一本(大破常格,公天下以选举)、王夫之(虚君立宪思想)、黄宗羲(舆论监督)、徐光启(《崇祯历书》)、李天经(《坤舆格致》)、宋应星《天工开物》、公安派(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方以智(哲学与科学的概念)、朱载堉(十二平均律)、吴有性(瘟疫论)、李时珍(本草纲目)、苏州出现了较大型的由水力驱动的机织场……但是佛教的势力仍然广大,仅仅南京一地在明天启年就有正式大小寺庙180所加上私创寺庙计有300所以上,一个有着超过两亿人口的大帝国,仍然不敌仅仅百万人口的女真,文明再次中断。
即使在这个时候,明朝也并没有被世界超越。而此时的西方世界在文化方面还在仰视中原王朝。还在“寻找东方遍地黄金的美丽新世界”驱动下开启大航海。因此按我天朝尿性绝壁是赐供发还。
另外,还有明朝财政一直很紧张,东南沿海长期有逃户下南洋,这影响税收。因此海防,对外十分严格
总结一下,有明一代就是我大天朝不需要外循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