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彼得·杜顿在接受《悉尼先驱晨报》时对外发出警告,澳大利亚的对华立场应该更加强硬,比如动用海军力量在南海对抗中国,否则“澳大利亚及其盟友将会失去未来十年”。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杜顿)
杜顿搬出所谓“中国军力扩张”、“中国在南海建设人工岛和军事设施”来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并指出在澳大利亚海军在不远的未来拥有核潜艇之后,这种对澳的不利局面将会结束,但澳大利亚将会失去未来的十年时间。值得一提的是,杜顿认为的“不远的未来”指的是2038年澳大利亚预计接收核潜艇的年份。
但考虑到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和经济增长持续萎缩,澳大利亚被外界担心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维持所谓的“地区威慑”,对军事装备投入巨额资金进行采购,是否物有所值。杜顿于去年接任澳大利亚国防部长之后,就表示要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
(法澳两国领导人于2018年在悉尼会面,此前双方已经敲定12艘潜艇的购买合同)
谈到这里,我们不由得又想到了去年澳大利亚高调宣布的“核潜艇计划”,澳大利亚将在英国和美国的帮助下建造属于本国的核潜艇,同时毁掉了之前和法国的潜艇合作方案。如果一切按照计划进行,澳大利亚海军将至少获得8艘核动力潜艇,以取代现有的老式柴电潜艇,预计首批潜艇于21世纪30年代末下水,即上文的2038年前后。
如果仅凭澳大利亚的实力,根本不可能独立造出核潜艇,澳大利亚的军工业和造船业基础极其有限,最新一艘潜艇还要追溯到20多年前。每年澳大利亚军方只培养数名核工程专业的人才,科研支出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所以只能依赖于英美等军事强国。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一艘柴电潜艇)
那英美如何想呢?英美同盟素来紧密,美国近年来又持有强硬对华政策,英国自然无条件跟随美国的步伐,甚至将“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舰队派往印太地区来威慑中国,可以说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事实上澳大利亚近10年来在中美之间持有的是摇摆政策。
但可能是承受不住美国施加的压力,从2017年下半年,澳大利亚的一些媒体和政客开始炒作“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正在对澳大利亚实施政治和科技的渗透,不过这仅停留在舆论阶段,双方关系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但2018年澳大利亚率先发难,直接粗暴地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华为参与当地的5G建设,在西方国家中打响了“禁用华为”的第一枪。
(澳大利亚最早禁止华为参与当地5G建设)
随后而来的一系列操作,如2020年4月澳大利亚要求对华展开“新冠病毒溯源独立调查”、2020年7月恶意干涉南海问题、2021年4月单方面撕毁澳维多利亚州和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备忘录和框架协议。到了年末又开始呼吁各国“抵制中国冬奥会”,中澳关系因为澳大利亚的单方面恶举,已经跌入到建交50年以来的谷底。所以,中澳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澳大利亚的责任。
如果澳大利亚继续维持这种对华政策,继续甘愿充当英美对华威慑和封锁的“排头兵”,那么2022年中澳关系还将会进一步恶化。而如今,澳大利亚防长又公开放话“要继续维持对华强硬立场”,甚至还要派军舰到南海进行对华威慑,看来,澳方并没有改善双方关系的意愿。
(澳大利亚要为中澳关系恶化负全部责任)
近些年来的事实证明,如果中澳合作共赢,澳大利亚将会获得丰收的几十年;而如果澳大利亚背离正确道路,失去的可能就不只是10年这么简单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