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的意思和道理(井底之蛙中的“井底”,不仅指地理空间,更指自闭的行业)

井底之蛙的成语人人都知道,个个都会用。井底之蛙的故事,不少人都听说过,或者看到过。

人们对井底之蛙的解释是: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井底之蛙)

清华大学黄裕生教授在微头条中写道:“有一个有趣的规律:井底之蛙永远只能碰见井底之蛙,并且也总是以另一只井底之蛙来验证自己的井天就是天本身。因此,别样的天都是虚妄的,都是空洞的,都是想象或杜撰的。”

黄教授这个“有趣的规律”,对我们重新理解庄子《秋水》的深刻含义,真正读懂井底之蛙中“井底”的真正指向,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井底之蛙图)

庄子在《秋水》中写道:

“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视)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 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井底之蛙图)

庄子说的很清楚,“坎(埳)井之蛙”长期局限于“井”中,不知“海”之大,而“吾乐与!”当得知海之大后,顿时就“适适然”和“规规然”了。

几千年以来,我们一直把没有读书或读书不多、没有远行或没有出过国的人,喻为井底之蛙。认为这些人都是土鳖,没有见识、没有格局,办不成大事、没有出息。

如果我们沉下心来,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认认真真审读《庄子•秋水》,就会惊奇地发现,庄子说的这个“坎(埳)井”,不仅仅是指地理的空间,更是指自闭的行业。

(井底之蛙图)

有一句话叫“隔行如隔山”,意思是说,不是本行业的人不懂本行业的套路,每个行业都有行业的壁垒。在自然科学领域和专业技术行业,这种壁垒表现得十分明显,尤其在国与国之间表现得更为显明,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对本国核心科学技术的垄断、封锁和保密,对他国高科技的打压、排斥和围剿。如美国对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打压、排斥和围剿等。

这对那些奉行“科学无国界”的媚洋者来说,不是打他们的脸,而是抽他们的筋,剥他们的皮,把他们赤裸裸的绑在大街上游行示众!所以,那些奉行“科学无国界”的人,不是趋利者,就是求荣者,背后肯定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井底之蛙图)

在社会科学领域即大文科范围,我国虽有两千多年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但因没有理论升华,形成体系,自鸦片战争后逐渐丧失世界话语权,沦失高教教材自主性,导致社科理论界这专那家左教右授,无一不是在西方理论中成家立业的,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当代政治经济体制机制越行越远,除了学舌和抄袭,就是复制与粘贴。

特别是某些所谓的专家教授研究员等公知,自以为喝洋水多,学历高,有出国经历,在某一领域浸淫时间长,自封或被封为XX专家或首席XXX或教授的精英,就利用课堂、媒体、网络、出版等等平台或机会,大肆兜售老英强美鬼日的理论,给他们输送人才,培养代理人,搞乱人们的思想。

比如宋某某在课堂上公开否定日本在南京的大屠杀,任某某公开提出每年多印2万亿元多生500万人,某某提出按小孩的多少发放养老金,某某提出房价越高人民越富有,只要首付放低人人都可以实现按揭有房,某某提出中国应该原谅日本,放弃核武器,当好美国的小弟等等稀奇古怪的东西。

井底之蛙的意思

(井底之蛙图)

这些人之所以提出许多令平民百姓咬牙切齿的种种观点,除了其立场观念外,主要就是他们长期浸淫在狭窄封闭的专业象牙塔里,不知道整个中国的发展态势,不清楚整个中国人民的所思所想,站在他们的“金碗”里“吾乐与!”

用黄教授的话说,即“永远只能碰见井底之蛙,并且也总是以另一只井底之蛙来验证自己的井天就是天本身┅┅别样的天都是虚妄的,都是空洞的,都是想象或杜撰的。”

这些自以为是的公知就是黄教授说的井底之蛙,他们能够碰见的永远都是“另一只井底之蛙”,并用其“来验证自己的井天就是天本身”,“ 别样的天都是虚妄的”、“ 空洞的”和“想象或杜撰的。”

(井底之娃图)

这些公知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含金量的铁饭碗和高收入(体制内和体制外收入、国内和国外收入),因此他们这种井底之蛙,不是一般的井底之蛙,而是专业井底之蛙,井底精英之蛙,即是井底中的上流之娃!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