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解读乔布斯,今天是我们解读乔布斯的第三讲,乔布斯的成长过程。
乔布斯被收养了以后,开始了他独特的童年。保罗和克拉拉夫妇为他们的儿子创造的童年,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典型的模式。乔布斯两岁那年,他们的父母领养了一个女儿,取名叫帕蒂,3年后,他们搬到了郊区的一个房子里。保罗担任“回收人”的CIT信贷公司将他调到了帕洛奥图的办事处,让他承受不起那里高昂的生活费用,所以他们选择了在南边的山景城落脚,哪里的生活开销相对低廉。
保罗·乔布斯把自己的对机械和汽车的热爱传递给儿子。“史蒂夫,从现在开始这就是你的工作台了。”他边说边在车库里的桌子上划出一块。乔布斯还记得父亲对手工艺的专注曾让他印象深刻。“我觉得爸爸的设计感很好,”他说,“因为什么都会做。要是家里缺个柜子,他就会自己做一个。给家里搭栅栏的时候,他给我一把锤子,这样我就能跟他一起干活儿了。”
大家听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就会发现乔布斯的养父其实给了乔布斯生活的体验,叫他共同来渡过平凡的生活。
50年后,当年的栅栏依然包围着山景城那处房子和院落。乔布斯向我展示的时候,轻抚着栅栏的木板,回想起父亲深深植入他脑中的一课。老乔布斯说,把柜子和栅栏的背面制作好也非常重要,尽管这些地方是人们看不到的。“他喜欢追求完美,即使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也会很关心。”
父亲继续着翻新、出售二手车的事业,并在车库里贴满了他喜爱的汽车的图片。他会向儿子介绍车辆设计的细节——线条、排气孔、铬合金以及座椅的装饰。每天下班以后,他就换上工作服,窝在车库里,史蒂夫也常常跟着他。“我原本想让他掌握一点儿机械方面的技能,但他不愿意把手弄脏。”保罗后来回忆说,“他从没有真正喜欢过机械方面的东西。”
看到这儿,我想说,乔布斯后来用非常严酷的方式或者说追求完美的方式去做手机,可能跟他的养父在他小的时候给他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关系。所以,作为父母,伴随着儿女成长,特别是父亲伴随着儿子成长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做事的认真、执着,追求做事的好的效果。
我们称乔布斯是天才,但是我们永远不要怀疑,这个天才是在一个平凡的父亲的引导下成长起来的。这是我的点评。
在引擎盖下修修补补根本吸引不了乔布斯。“我对修汽车没什么兴趣,但我特别喜欢跟爸爸待在一起。”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是被领养的,他还是越来越喜欢跟爸爸黏在一起。乔布斯差不多8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张父亲在海岸警卫队时的照片。“他在轮机舱里,上身赤裸,看上去很像詹姆斯·迪恩。对一个孩子来说,那一刻只能用‘哇,天哪’来形容了。哇,天哪!我的父母也曾经年轻过,而且长相也很不错。”
通过汽车,父亲让史蒂夫第一次接触到电子设备。“他对电子设备并没有很深的了解,但他在修理汽车和其他物件时,就在跟电子设备打交道。他为我展示了电子设备的基本原理,我觉得很有趣。”更有趣的是去废品堆里寻找零部件的过程。“每个周末,我们都有一次废品站之旅。我们会寻找发电机,或者化油器,还有各种各样的元件。”他还记得看着父亲在柜台前谈价格。“他很擅长讨价还价,因为他比卖家更清楚零件的合理价格。”这也帮助实现他父母当初领养他时许下的承诺。“我上大学的钱是这么来的:我父亲会花50美元买下一辆已经开不动的福特猎鹰(Ford Falcon)或者其他什么破车,花几个星期修好它,然后以250美元的价格卖出去—而且他不会去报税。”
其实从这一点来看,乔布斯的父亲给了他一个改装车的能力,这个能力使他有基本的生存能力。
乔布斯家的房子位于迪亚布洛大道286号,和他们周围的房子一样,都是由房地产开发商约瑟夫·埃奇勒(Joseph Eichler)建造的。埃奇勒的公司于1950-1974年在加州的各个地区兴建了超过11000幢房屋。受到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适合美国普通百姓的简单现代之家”这一设想的启发,埃奇勒建造了廉价房屋,这些房屋的特点是:落地的玻璃墙、开放式的平面设计、无遮蔽的梁柱构造、水泥地面以及大量的滑动玻璃门。“埃奇勒做得很好,”乔布斯有一次和我在附近散步时说,“他造的房子整洁漂亮,价格低廉,质量上乘。他们把干净的设计和简洁的品位带给了低收入人群。房子本身有很棒的小特色,比如地板下安装了热辐射供暖设施。我们小的时候,铺上地毯,躺在上面,温暖舒适。”
乔布斯说,他对埃奇勒建造的房屋的欣赏,激发了他为大众制造设计精良的产品的热情。“我喜欢把很棒的设计和简便的功能融入产品中,而且不会太贵。”他一边向我指出这些房屋的干净典雅之处,一边说道,“这是苹果公司最初的设想,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电脑时就尝试这么做,并在iPod上实现了这一设想。”
所以,大家听到这儿应该能感受到,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人的影响力有多重要。你接触的每一点,每一个理念,可能后期都会放大成生活的技能,甚至创新的来源,所以,我最近在讲一堂课的时候说,成熟的第一标志就是接纳自己的出身,现在我还是坚信这一点。
乔布斯家的街对面曾经住着一位成功的房地产经纪人。“他也不是很聪明,”乔布斯回忆说,“但看起来他好像赚了不少钱。于是我爸爸就想,‘我也能干这一行啊。’我记得他非常勤奋,去上夜校,通过了执照考试,进入了房地产业。紧接着,房地产市场崩溃了。”结果,乔布斯一家经济拮据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当时史蒂夫还在上小学。他妈妈在生产科学仪器的瓦里安联合公司(Varian Associates)找到了一份记账员的工作,他们家也给房子办理了第二份抵押贷款。有一天,他的四年级老师问他:“关于这个世界,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乔布斯回答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爸爸一夜之间就破产了。”虽然如此,乔布斯还是很为父亲感到骄傲,因为他从来没有学会那种卑躬屈膝的态度和圆滑诡诈的作风,尽管这些特质能让他成为一名业绩更好的经纪人。“想卖出房子,你就必须巴结别人,爸爸不擅长这个,他也不是这样本性的人。这一点我很钦佩他。”后来,保罗·乔布斯做回了老本行—机械师。
他的父亲宁静又温和,这些特质后来得到了乔布斯的赞扬而不是仿效。他还是一个坚决果断的人。乔布斯举了一个例子:
住在我们隔壁的是一个在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供职的工程师。他还没有结婚,属于“垮掉的一代”那种类型的人。他有一个女朋友,她有时候会做我的保姆。我的父母都要工作,所以放学后我就去他们家待几个小时。他会喝醉酒,然后还会打他女朋友。有天晚上她吓得魂不附体地跑到我们家来,那男人也醉醺醺地跟过来了,我爸爸拦住他,让他平静下来:“她是在这儿,但你不准进来。”他就站在那儿。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们以为万事都是平静祥和的,但这个家伙就属于那种生活一团糟的工程师。
这个地区与遍布美国的成千上万个树影稀疏的地区不同的一点是,即便是个一无所长的人也想成为工程师。“我们搬到这里时,每个角落都能看到杏子和李子果园。”乔布斯回忆说,“但因为军事投资的关系,整个地区开始急速发展起来。”乔布斯受到硅谷历史的熏陶,渴望自己也能施展拳脚。宝丽来的埃德温·兰德后来告诉他,艾森豪威尔曾要求自己帮助制造U-2侦察机上的照相机,以用来监视苏联的威胁。胶卷被装在小罐子里,然后送到森尼韦尔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这里离乔布斯家不远。“我第一次见到计算机终端,就是我爸爸带我去埃姆斯中心的时候,”他说,“我觉得自己彻底爱上它了。”
其他的国防项目承包商也于20世纪50年代陆续在周边地区落地生根。1956年,生产潜射弹道导弹的洛克希德公司导弹与空间部门(The Lockheed Missiles and Space Division)成立,恰好在NASA隔壁。4年后乔布斯一家搬到这里时,该部门已经雇用了20000名员工。几百米之外就是西屋电气公司,其生产的设备是用来为导弹系统制造电子管和变压器的。“拥有尖端科技的军事公司云集于此,”他回忆道,“这太不可思议了,太高科技了,生活在这里真让人觉得兴奋。”
各位朋友读到这儿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以后的事业发展和价值观有多重要。他的父母给了他一个接触高科技的童年,这也为他后来研究高科技提供了非常大的条件。
国防工业的复苏引发了一场依托科技的经济急速发展。这场发展的根基还要回溯到1938年,当时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和他的新婚妻子搬进了帕洛奥图的一座公寓,很快他的朋友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也在这座公寓的一个小屋里安顿了下来。房子有一间车库—这间车库后来成为硅谷的标志之一——在这里,他们敲敲打打,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产品:一台音频振荡器。到20世纪50年代,惠普已经成为一家制造技术仪器的快速成长的公司。
这里边说的是在乔布斯周围有惠普的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所以我们看到这儿能看得到一个公司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受周围环境极大的影响。
幸运的是,附近有一个地方为那些企业规模已经超出车库的创业者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斯坦福大学的工程系主任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在学校拥有的土地上开辟了一座占地700英亩的工业园区,提供给那些可以将学生们的创意商业化的私人企业。这一举动也让此地区变身为科技革命的摇篮。第一家租户便是瓦里安联合公司,也就是克拉拉·乔布斯工作的地方。乔布斯说:“特曼的伟大计划对技术产业在此地发展壮大的推动作用,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在乔布斯10岁那年,惠普公司已经拥有9000名雇员,并且成为每一个渴望稳定收入的工程师都梦寐以求的一流企业。
大家从这儿能听得到,乔布斯是在硅谷长大的,所以乔布斯后来做高科技跟小时候的环境浸润有很大关系。后边关于硅谷的发展,我们下一讲再讲,这一讲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今天主要介绍的是乔布斯的养父保罗·乔布斯在他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特别是讲到了他在周围的成长环境高科技的发展过程,下一讲见,谢谢各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