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格式(一招教你优秀论文怎么写)

园长幼师评级评优评职称,抓教学还要研究怎么写论文,今天“当代杯”教师大赛组委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论文写作的实用攻略与技巧,其中很多都是来源于当代杯教师大赛论文评审组的专家意见,跟着专家学习,专业成长有方向,一起来看看吧~



01


论文格式正确很重要

论文格式不正确,歪歪扭扭,令人头疼!

我们先来看下“当代杯”教师大赛论文格式基本要求,做个参考吧~

第十八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论文

参赛作品名称


参赛作者


省市

单位名称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


第一作者简介



1.字体要求:全文字数3500字以内,宋体五号,行距1.5倍,首行缩进2字符

2.摘要:150字左右,不要直接重复引言

3.关键词:一般3-5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https://ct.istic.ac.cn/site/organize/welcome)中选用。

4.正文要求:可以图文并茂,一张图片或表格相当于300-500字符

5.参考文献(是指论文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中一些观点的原文引用,也可以是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中一般用[1][2]标注):

[1]××××××××××××××××××××××××××××××

[2]××××××××××××××××××××××××××××××

示范格式如下:

(1)专著格式:陈朝阳,王克忠.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期刊文章格式: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2012(36):104-105.

(3)报纸文章格式:丁士修.建筑工程管理[N].建设日报,2005-12-24(11).

(4)学位论文格式:钱丽华.中职语文写作策略教学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103.

6.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民族(汉族可免),籍贯(省市或县),职务,职称,学历,研究方向。



//划重点//:

一份合格的论文首先要有完美的排版,字体、字号、间距、首行缩进,规范统一的排版就像一个着装整齐的精神小伙,令人眼前一亮哦!


02


论文内容很重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简凝练的文章内容才是内涵的体现。

那么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呢?“当代杯”教师大赛论文评审组专家建议:


1.论文研究选题

一等奖论文: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较强。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且题目表述清晰完整,与论文的结构和核心观点相呼应。


2.论文研究问题

一等奖论文:研究问题清晰、阐述明确。


3.论文结构

一等奖论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4.论文研究设计

一等奖论文:研究设计科学,研究方法得当且操作性强


5.论文研究结果

一等奖论文:研究结果的呈现结构清晰、论点鲜明、论据得当充实、论述充分,语言逻辑简明清晰,符合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6.论文分析与讨论

一等奖论文:分析讨论深入(能揭示背后的影响因素或发展机制),对教育建议有一定启发。

//划重点//:

“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不强;研究问题模糊、不聚焦;缺少研究方法;“散文化”的语言,行文缺乏逻辑结构,直抒胸臆的语言表达;没有深入的机制或影响因素讨论,没有教育建议的启发性,泛泛而谈;论点不鲜明,论据不充实,写作不流畅。”这样的论文是很难被欣赏的。

认真而充分的准备才是良策!


03


论文学术端正很重要


不要抄袭!

不要抄袭!

不要抄袭!

重要的事情说第三遍!

如果论文中有参考借鉴文献的部分,参考部分不应超过全文的25%,并在作品表参考文献部分中注明清楚,以供读者或评审老师查阅。

原创很重要,专业成长路上,好成绩一定是付诸努力,亲身实践,不断钻研总结的结果,切不可投机取巧。

园长幼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启蒙者,是孩子成长的指路明灯,愿每一次研究结果都能被珍视,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4



一等奖论文欣赏

最后分享一篇“当代杯”教师大赛一等奖获奖论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北京市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周艳慧

省市+单位名称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二幼儿园

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发生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

方法:选择北京市某托幼机构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图形视力表(4岁以下)及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采用自制问卷《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原因调查》对受检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视力低常的相关因素。

结果:共对 30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检出视力低常的人数有28人,视力低常的检出率为9.15%,其中3岁组为8.57%,4岁组为9.23%,5-6岁组9.22%。除父亲视力和看电视距离外,其他因素均与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无显著性相关(P>0.05)

结论:遗传、看电视的距离与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有关;出生体重、饮食情况、睡眠时间、看书光线、看电视的频率时间、户外活动的时间、乘车或行走看电子产品的习惯等与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没有影响。


关键词:视力;学龄前;儿童

3-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敏感期,视力保健也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在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敏感期,早期发现其视力低常的问题,并且尽早进行干预的话,这可以防止儿童视力的不可逆伤害,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常见类型主要有远视、近视、散光、屈光参差、弱视、斜视等,也可合并出现。但是目前对于北京市海淀区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现状的研究报道尚没有,本研究对北京市海淀区某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北京市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306名。入选标准:3-6岁健康儿童;排除标准:①由外伤引起眼部器质性损伤的儿童;②其他疾病引起的视力异常儿童;③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先天疾病的儿童。

1.2方法

1.2.1视力检查

按照《北京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常规》(2016年版)【1】中对视力检查的要求:检查视力前在各年龄班对儿童多次进行集体培训,使每位调查对象能够配合检查。检查由幼儿园医务室经过北京市妇幼机构统一培训的保健医生进行检查,检查室内光线适宜,秩序良好,检查距离5米,视力表高度1.0行高度为受检者眼睛高度。检查时,一眼遮挡,由班级老师协助遮挡被检幼儿其中一只眼睛,但勿压迫眼球,按照先右后左顺序,单眼进行检查。自上而下辨认视标,直到不能辨认的一行时为止,未能辨认出半数及半数以上视标的一行记录为被检者的视力。

1.2.2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问卷《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原因调查》对受检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与视力相关的影响因素的资料进行分析。问卷一共有23个条目,条目内容主要包括:幼儿视力低常的类型、幼儿出生体重、父母亲视力、吃深绿色蔬菜水果的频率、吃明目食物的频率、睡眠时间、看书光线情况、看电视的频率距离及时间、看电子产品的时间、户外活动的时间、乘车或走路看电子产品的习惯、家长保护孩子视力的行为等。发放问卷306份,回收300份,应答率98%。

1.3判断标准

3岁以上如果视力低于0.6,4岁以上如果视力低于0.8,5-6岁如果视力低于1.0则视为视力低常【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相关分析分析视力低常的影响因素。

2结果

2.1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的情况

共调查306名3-6岁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163名(53.26%),女童143名(46.73%)。视力低常的28名,视力低常率为9.15%,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的分布情况详见表1。3岁组与4岁组相比视力低常率无统计学差异(X2=22.104),P>0.05;3岁组与5-6岁组相比视力低常率无统计学差异(X2=21.965),P>0.05;4岁组与5-6岁组相比视力低常率无统计学差异(X2=23.118),P>0.05。

表1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的分布情况

年龄组(岁)

受检人数

检出异常人数

检出率

X2值

P值

3~

35

3

8.57%

33.997

0.516

4~

130

12

9.23%



5-6~

141

13

9.22%



2.2不同性别组视力低常分布情况

男童视力低常率9.20%,女童视力低常率9.09% ,不同性别视力低常分布情况详见表2。不同性别儿童视力低常率无统计学差异(X2=13.08),P>0.05。

表2不同性别组视力低常分布情况

性别

受检人数

检出人数

视力低常率(%)

163

15

9.20

143

13

9.09

合计

306

28

9.15

2.3视力不良类型分布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视力低常的类型分布详见表3。从下表可以看出:视力低常常见的类型是远视(3.00%)和散光(2.00%)。

表3视力低常类型分布情况(n=300)

视力不良类型

人数

%

近视

2

0.66

远视

9

3.00

散光

6

2.00

弱视

3

1.00

斜视

3

1.00

远视+散光

2

0.66

远视+斜视

1

0.33

远视+弱视

1

0.33

散光+弱视

1

0.33

2.4视力低常的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睡眠时间为8.80±0.71小时;平时户外活动时间(不包含幼儿园内的)1.67±1.24小时;周末户外活动的时间为3.48±1.94小时。其他相关因素情况详见表4,除父亲视力和看电视距离外,其他因素均与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无显著性相关(P>0.05)。

表4视力低常的相关因素(n=300)

条目

占比情况

相关r

出生体重

①<2.5千克

②2.5~4千克

③>4千克


15(5.0%)

253(84.3%)

32(10.7%)

0.061

母亲视力情况

①有

②无


186(62.0%)

114(38.0%)

0.074

父亲视力情况

①有

②无


160(53.3%)

140(46.7%)

0.143*

吃深绿色蔬菜水果情况

①从来不吃

②有时候吃

③经常吃

④每天都吃


5(1.7%)

125(41.7%)

118(39.3%)

52(17.3%)

0.059

添加明目食物情况

①总是

②时常

③偶尔

④每天都吃


58(19.3%)

130(43.3%)

108(36.0%)

4(1.3%)

-0.087

看书光线

①偏暗

②一般

③明亮

④讲不清楚


3(1.0%)

84(28.0%)

204(68.0%)

9(3.0%)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

0.041

看电视频率

①经常

②偶尔

③从不


113(37.7%)

170(56.7%)

17(5.7%)

-0.083

看电视距离是否合适

①合适

②不合适


89(29.7%)

211(70.3%)

-0.165*

看电视时间

①30分钟以内

②30~1小时

③1~2小时

④2~3小时

⑤3小时以上


122(40.7%)

120(40.0%)

48(16.0%)

6(2.0%)

4(1.3%)

-0.07

看手机、IPAD电子产品时间

①30分钟以内

②30~1小时

③1~2小时

④2~3小时

⑤3小时以上


176(58.7%)

96(32.0%)

25(8.3%)

2(0.7%)

1(0.3%)

-0.028

乘车或行走看电子产品的习惯

①从不

②偶尔

③经常


175(58.3%)

114(38.0%)

11(3.7%)

0.039

2.6家长的认知

通过对家长保护孩子视力的行为的调查发现,选择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有294人(98%),选择纠正孩子看书写字的不良习惯的有253人(84.3%),选择给孩子准备自己的书桌和台灯的有228人(76%),选择提供充足的光线让孩子看书写字的有253人(84.3%),选择做眼保健操的有212人(70.7%)。总体来看,家长们现在都能重视孩子的眼保健,能从生活的点滴为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3、讨论

3.1视力低常情况

本次调查北京市某幼儿园306名学龄前儿童视力情况,共筛查出视力低常幼儿28名,视力低常率为9.15%。与彭燕梅【3】在2017年北京市怀柔区4-6岁幼儿园儿童视力筛查情况分析中的筛查结果9.40%相比略低,与付敏【4】在2294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调查分析中筛查的结果11.25%相比略低。这可能与近些年看来,社会、幼儿园、家长等各界共同关注幼儿视力健康有关,有的幼儿在这之前已经发现了视力低常,并经过干预训练得到了好转有关。

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幼儿视力低常率无统计学差异,这与苏妹珍【5】在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中报道的相同。多项研究显示,儿童视力异常发生率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张兰【6】在8767例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中报道的3岁、4岁、5-6岁视力异常率分别为9.16%、11.31%、1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彭燕梅【3】在2017年北京市怀柔区4-6岁幼儿园儿童视力筛查情况分析中报道的4岁、5岁、6岁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8%、9.9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3岁、4岁、5-6岁儿童视力低常检出率分别为8.57%、9.23%、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该研究的调查对象中3岁组,6岁组的样本量偏少有关。

3.2视力低常类型

人类屈光状态通常是从远视、散光逐渐发展到近视,而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远视高发时间段【7】。根据调查问卷分析,视力低常的类型主要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弱视、斜视还有混合型等,其中远视(包括混合型中有远视的)占4.33%,散光(包括混合型中有散光的)占2.33%,居多,这与马瑞雪【8】在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调查、视力异常影响因素及相关预防干预措施的研究中调查结果视力异常中以散光(5.6%)、远视(2%)居多的报道相符。

3.3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相关因素

3.3.1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生物学因素(遗传和低出生体重)

视力发育的影响因素一直都是各个学者讨论研究的热点,国内有相关文献报道,如罗立峰【9】在学龄儿童视力影响因素分析中指出:除了学习负担、不良习惯外,遗传因素也对儿童视力有比较大的影响;还有学者张永刚【10】从遗传角度分析,有视力异常家族史的儿童视力异常的几率明显增高,这与本次问卷调查中分析的结果:视力低常的有无与父亲视力情况显著相关,这可能就是遗传的因素作用。

既往研究发现,儿童视力与出生体重有关。如刘子江等【11】在乌鲁木齐市6月~6岁儿童屈光状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中指出,婴儿出生时体重过轻(<2500g)与屈光不正发生相关,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母孕期营养状况差,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所致。然而,赵志清【12】对2037例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影响因素分析的调查中发现出生体重与儿童视力问题无统计学意义。本调查中是否有低出生体重史与视力有无情况不相关,与赵志清的报道相同,但是与刘子江的研究结果不同,考虑其研究对象中包括婴幼儿,相对于学龄前儿童,低龄婴幼儿的视力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更密切。

3.3.2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环境因素(采光和看电视的距离)

既往研究显示【13】家庭的采光状况与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而岑竞业【14】在台州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的调查中发现生活采光对视力异常没有影响。本调查中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看书光线明亮的204人(68.0%),一般84人(28.0%),与视力低常不相关,可能是因为调查对象是市区儿童,居住环境好,样本有一定的偏性。

另外有研究显示【15】儿童经常连续用眼超过1小时,看电视距离<3米和看书时书眼距离<33cm是视力异常的危险因素。本调查中显示有70.3%的结果看电视的距离(看电视的距离=液晶电视对角线距离×3)不合适,与视力低常的有无情况相关,这与张丽的观点相同,这可能与家庭的设计和居住面积有关,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客厅的面积普遍较小。

3.3.3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行为习惯因素(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间、频率和习惯、户外活动、睡眠、饮食情况)

随着电脑、电视、手机、IPAD的普及,许多儿童沉迷于看到电视、玩网络游戏等,导致眼球睫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引起调节痉挛,最容易导致视力下降【7】。本调查中的结果显示看电视、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率与学龄前儿童视力有无不相关,与其结果不同,可能是因为齐险峰的调查中调查对象中年龄偏小,不能很好的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率。

既往研究显示,户外运动可以减少室内用眼时间,并且户外的自然光线和绿色的大自然可促进不成熟的视力发育【16】。本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平时户外活动时间(不包含幼儿园内的)1.67±1.24小时;周末户外活动的时间为3.48±1.94小时。《北京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常规》(2016年版)【1】中提出要求:日托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全托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3小时。该幼儿园为日托园,按这个要求加上幼儿在园的户外活动时间,基本能保证幼儿一天的活动需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学龄前儿童不论是视力的发育还是体格的发育都很有好处,不论是平时还是周末应多带孩子到户外游戏,既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还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但本研究中未发现户外活动与视力低常的相关性,可能与现在幼儿园都很重视户外活动,幼儿在园都能保证一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不足使眼睛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影响眼睛疲劳的环节,易引起视力低下【16】。本调查中睡眠时间平均为8.80±0.71小时,再加上幼儿白天在幼儿园午睡的2.5小时,基本能保证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发育的需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长都能时常的为孩子添加深绿色蔬菜及明目的食物,这有利于孩子视力的发育。侯赛【17】在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与日常生活状况关联研究中发现儿童是否经常吃鱼、动物肝脏、鸡蛋、鲜牛奶、胡萝卜、神色蔬菜、深色水果等富含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品与儿童视力发育有密切相关,挑食也是影响儿童视力发育的危险因素。张海芳【18】在学生视力发育与营养状况的关系中指出营养不良与视力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刘子江【11】提出营养不良与屈光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营养不良造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引起营养障碍,从而影响视觉系 统正常发育。

用眼卫生习惯对中小学生视力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是否躺着或者在晃动的车厢内看书对中小学视力造成很大的影响【19】。本研究中对乘车或行走看电子产品的习惯调查显示:从不175人(58.3%),经常11人(3.7%),与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不相关,因为本调查中的调查对象都是3-6岁学龄前儿童,他们的行为受到家长的影响比较大,总体来看家长对孩子的用眼习惯还是很重视的。

综上所述,视力的发育不是一个单一因素就能决定的,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当这些影响视力发育的因素叠加后,量变产生质变,最终引起了视力发育受限或下降。

4、小结

学龄前儿童由于年龄小,表达能力有限,很难及时发现幼儿的视力问题,因此幼儿园对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筛查工作,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视力低常有重要的意义。早期视力筛查可作为早期发现儿童眼病和视觉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20】。消除和改善影响儿童视力发育的各种不良因素,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社会、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综合预防措施,保护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常规》.北京妇幼保健院,2016:111,7.

【2】王淑敏,汪芳润.儿童眼保健操【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3-78.

【3】彭燕梅,邓丹丹等.2017年北京市怀柔区4-6岁幼儿园儿童视力筛查情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2):163-165.

【4】付敏,吕娟等.2294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4(3-4):19-20.

【5】苏妹珍.学龄前期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8,(5):983-985.

【6】张兰. 8767 例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 1) :34-36.

【7】齐险峰.学龄前儿童筛查结果及视力异常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19,39(5):63-65.

【8】马瑞雪,都建英.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调查、视力异常影响因素及相关预防干预措施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3):660-662.

【9】罗立峰.学龄儿童视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109-110.

【10】张永刚.吴江市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9,7(9):8-9.

【11】刘子江等.乌鲁木齐市6月~6岁儿童屈光状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18(3):插3-插4-121.

【12】赵志清,王结等.银川市金凤区2037例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9,41(1):87-89.

【13】吴广强,李忠等.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2):2495-2498.

【14】岑竞业等.在台州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1):192-194.

【15】张丽,吴丹.成都市锦江区3650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3):5136-5138.

【16】张瑞珍,刘燕等.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因素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1):38,41.

【17】侯赛,张秀军等.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与日常生活状况关联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3):222-225.

【18】张海芳,蔡晓湛.学生视力发育与营养状况的关系【J】.中国校医,2012,26(3):200-201.

【19】慕娟.用眼卫生习惯对中小学生视力影响的调查研究【J】.成才之路,2019,(14):29.

【20】陈菊花,宋学勤等.学龄前儿童视力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预防医学,2016,28(10):1062-1068.






//评委点评//:

该论文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格, 本文通过探讨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影响因素,选择了北京市某托幼机构3-6岁学龄前儿童306名,应用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后,采用自制问卷《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原因调查》对受检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视力低常的相关因素。除父亲视力和看电视距离外,其他因素均与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无显著性相关(P>0.05),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整篇论文的逻辑性强、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文本流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包含个人见解,推荐为优质作品。

“当代杯”教师大赛

——助力幼儿园师资专业化成长!——



05

赛事进行时

《第十八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报名中,比赛时间2021年2月1日-5月12日,赛事详情请关注“当代学前教育网”,感谢您的关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