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喜提首杀!这可能是进入2022年以来,美国军火商乃至美军收到的最好消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美国驻阿联酋大使优素福·奥泰巴的话,近日阿联酋军方使用“萨德”系统成功击落了多枚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弹道导弹。终于迎来首杀,这似乎验证了该防空系统具备实战能力,但这能证明“萨德”靠谱吗?非也非也!
▲阿联酋阿布扎比遭胡塞武装袭击
事实上,此次“萨德”拦截虽然拿了首胜,但如果仔细分析其中细节会发现,在成功拦截背后也伴随着失败。根据美国《防务新闻》1月21日报道,此次拦截发生于1月17日,也就是也门胡塞武装使用无人机成功袭击阿联酋阿布扎比工业城储油设备当天,这天胡塞武装除了发射自杀式无人机以外,还同时还发射了多枚弹道导弹以及巡航导弹,而这些导弹主要袭击目标是有美、法联军驻扎的空军基地附近的一处石油设施,面对来袭导弹阿联酋动用“萨德”进行拦截,不过在实际拦截过程中只有部分导弹被成功拦截,其余部分拦截失败。这也就意味着虽然“萨德”获得了首杀,并取得了战果,但却依然无法用靠谱来形容。
▲“萨德”系统组成
一、“首杀”不具备代表性
1、让美军寄予厚望的“萨德”系统
对于“萨德”系统,国人并不陌生,毕竟2016年“萨德入韩”事件可是闹得世人皆知。而对于该系统,美国也是对寄予了厚望。“萨德”全称“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属于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研制计划始于1987年,在完成对应设计需求与项目计划后,1990年美军对外公开招标。不过随着海湾战争爆发,相关招标计划被迫推迟,一直到1992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才赢得了合同。此后经过长达十几年的研制,一直到2007年才进入生产阶段,次年5月开始装备美军。而截止正式列装,美国军方已支付了高达72.12亿美元的研制费用,什么概念?美海军最先进的“福特”级航母研发费用也只有43亿3000万美元,可见美军为了这套反导系统也是下了血本。
▲AN/TPY-2火控雷达组成
对于这套系统整体细节不过多提及,单拿出令美军最引以为傲的“萨德之眼”——X波段AN/TPY-2火控雷达为例,该部分可以说是“萨德”系统核心之一,更是能够成功预警,成功拦截弹道导弹的关键,当年“萨德入韩”对中国威胁最大的也正是这款雷达。不过虽然这款雷达问世十余年,但美军保密工作极高,对于相关数据迟迟没有公开,根据201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解析导弹防御系统》报告,部署在日本的这套X波段雷达探测范围大致在1500公里左右。
▲AN/TPY-2火控雷达相关信息
不过该报告似乎刻意隐藏了这款雷达的双工作模式——前置模式与末端模式,其中前置模式搜索距离更远,相关资料显示,在RCS=10平方米以及最佳信噪比时,处于前置部署模式的AN/TPY-2火控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可达到3735千米,这也就意味部署在韩国和日本这款雷达可对位于中国东北、华北以及沿海沿线进行有效监控,这就为美军提供了充足预警时间。而如果雷达处于末端部署模式,虽然探测距离缩短,但探测精度却直线上升,在RCS=0.1平方米,信噪比等于5时,最大探测距离仍可达到834千米。仅从以上两组数据来看,用“萨德之眼”来形容AN/TPY-2火控雷达并不为过。可以说利用这款雷达,可以为“萨德”系统提供充足的反应时间以及精准的跟踪,这也为后期拦截奠定了坚实基础。
▲“萨德”进行中程导弹拦截测试
2.屡测屡败的“萨德”
但即便有这么一款优秀的雷达加持,也掩饰不了“萨德”的失败。十几年时间,斥资几十亿,利用了大量先进技术的“萨德”系统理应成为美军重要反导帮手,可实际效果却并不乐观。1995年4月“萨德”系统拦截弹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首飞测试成功,但随后测试结果却堪称噩梦,根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布的数据,截止1999年8月,该系统共进行了11次测试,包括8次拦截测试和3次非拦截测试,其中3次非拦截测试2次成功,1次失败,而8次拦截测试仅2次成功,6次完全失败。从失败的结果来看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包括燃油系统软件错误、助推器分离故障、推进系统短路、导向故障等等。面对这一系列故障,美军极为不满,为此洛马公司也停止了相关测试,开启了改进工作。
经过长达5年的等待,2005年11月22日洛马公司开启了所谓的第一次工程制造测试,结果“不负众望”,成功了。截止2019年8月,前前后后进行了19次测试,这其中除了3次失败,1次取消,剩余16次全部成功。单从数据来看,非常好看,测试成功率已达到84.2%,而且根据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的信息,2011年10月测试成功拦截了两个目标,2017年7月更是以近乎实战形成功拦截一枚中程弹道导弹,这对“萨德”具有里程碑意义。
▲美军公开的“萨德”拦截画面
但是!这些所谓的成功数据很可能是伪造的!2017年5月美国国会公布了一份从美国智库手中获得内部报告,这份报告显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了赢得“萨德”合同,在关键测试过程中进行了造假,尤其是2011年以及2012年的测试中该公司技术人员提前获知了靶弹弹道目标,随后直接将相关参数输入“萨德”系统中,这种做法等同于提前规划好拦截轨道,坐等靶弹上钩,如此测试有意义吗?而早在2016年,美国媒体《洛杉矶时报》就曾援引美国五角大楼消息人士的话,洛马公司在测试过程中存在严重舞弊,而“萨德”很可能存在严重缺陷。
面对这么一套充满严重缺陷问题的拦截系统,无论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是美国五角大楼都非常渴望通过一场实战证明这套系统的可靠性,证明七十多亿美元研发资金没有打水漂,因此对于阿联酋此次拦截成功,美军异常兴奋,而洛马公司估计更是全公司欢腾,可此次拦截中出现的失败就打算选择性遗忘了吗?
3.一次“巧合”的成功
对于“萨德”此次成功,可以说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众多因素才促成了成功,这其中除了一部分运气成分,一部分“萨德”本身性能,同时对于对手情况也不可忽视,从目前已知信息来看可以肯定此次导弹是由也门胡塞武装发射,对于这支武装,虽然用乌合之众形容显得有失偏颇,但整体实力确实不敢恭维。
▲此前胡塞武装公开的部分导弹
早在2019年7月,胡塞武装公开展出过6款弹道导弹、1款巡航导弹,包括“巴达尔”系列战术导弹(巴达尔-1P、巴达尔-F)、“火山”系列导弹(火山-2H、火山-3)以及圣城-1巡航导弹。虽然看上去导弹品种齐全,但实际主要技术来源都来自伊朗,至于伊朗技术来源也是四处仿制,仿来仿去,到胡塞手里啥水平?估计连中国最弱的弹道导弹都不如。首先,以胡塞现有技术能力,导弹本身故障率就值得商榷,其次,飞行速度也不会很高,即便“萨德”性能再差,拦截难度也不大。面对这么一个对手,不得不说“萨德”首胜真的很幸运。
二、应对“萨德”,中国早有手段
谈了这么多,最后还要回归“萨德”与中国身上。既然美国在日本、韩国都部署了这套系统,而且此次在阿联酋还取得了实战成绩,面对这么一套系统,我们又该如何应对?首先,客观角度,“萨德”系统对于我国威胁最大的是那套X波段AN/TPY-2火控雷达,然而这套雷达威胁也仅局限于常规情况,一旦爆发冲突,这套雷达首当其冲成为我军打击目标,届时无论是使用反辐射导弹、电磁压制还是使用饱和攻击,我军完全有能力在第一时间解决这套火控雷达对我军的远程监控,而一旦戳瞎了“萨德之眼”,这套系统还能发挥什么拦截作用?
▲东风-17不欺负人吧?
不仅如此,即便以上所有方案都失效,解放军还有一招杀手锏——高超音速武器。对于此类型武器发展,我们可以非常自信地说已走到世界前列,并且远优于美军。有消息称我军东风-26弹道导弹飞行速度已达到16-18马赫,这种飞行速度不仅“萨德”没有能力拦截,现阶段全球现役任何一款拦截系统都不具备拦截可能。如果说动用东风-26太欺负人,那飞行速度10马赫的东风-17,“萨德”不也一样无能为力吗?因此虽然此次“萨德”获得首杀,但这对于现如今的解放军并不具备实际意义,对此美军心中也是一清二楚。
综上来看,虽然此次“萨德”在阿联酋获得成功,美军颇为兴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终于有了炫耀的资本,但至于真实情况如何,其中水分有多少,美国人心中最清楚。最后,额外提一点,根据美国中央司令部证实,在掌握胡塞发射导弹后,位于阿联酋空军基地的美军全部进入掩体,躲避了约30分钟,随后又被要求穿上防护装备保持至少24小时,由此来看对于“萨德”,美军也没信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