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电商领域的交锋再次转移到一年一度的年货节上。
和往年一样,1月份,淘宝和天猫分别开始年底春节促销。淘宝有“无关门时间”,天猫有“元旦”。随后,JD.COM、Tik Tok、快的汽车等电商平台都打出了“春节不打烊”的旗号。
每年春节前的电商年货节,为消费者在春节前购买年货提供了更多的实惠。但是,这也意味着很多电商几乎没有休息。一家原本想到明年关门的商家说:“过年的时候同行还在收发件,怎么敢脱产品?”更何况就算发布了关闭公告,还是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
但今年,电商的春节变了。
春节是否关门,完全由商家自己选择
春节是全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辛苦工作了一整年之后,商人放假,多陪陪家人,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
然而,这个传统从来就不属于电工。对于很多电商从业者来说,春节打烊时间不是想玩就能玩的。
从2018年开始,各电商平台开始了“春节不打烊”的活动。“电商商家不休息”似乎成了很多商家的常态,尤其是一些产品在假期热销的商家,原来的休假状态变成了加速模式。一位在广东做香肠生意的卖家说,过年是最忙的时候,一般要提前一月准备,但即使准备好了,订单也会超预期暴涨,还是忙不过来,更别说祈祷休息了。
这些卖家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节,但至少比平时多赚了钱,也算是辛苦他们一点了。但是,有些商家不能关店,因为他们的产品在节假日期间销量不会有大的波动,因为一旦店铺里的商品下架,很可能会影响店铺和商品的重量。
另一个潜在的担忧是,当熟客进店看到空空,如果有同行不关门,顾客会换到另一家店购买,可能导致顾客流失。
关门春节,一个普通的需求,变成了电商的“奢求”。
小茹是杭州一家淘宝店的店长,经营韩国料理已经有几年了。为了前两年多挣点钱,春节期间她几乎请了一天假。况且她刚接触到商家的直播,忙得没时间回家过年。
然而,今年不同了。她已经好几年没有和家人在一起了。她打算贴个停业通知,安心回老家过年。“电商商家是人,是家庭,是孩子的父母,在外面忙了很多年。今年,她将享受7天的豪华假期,”小茹对总经理道说,但同时,小茹也忍不住担心商店的重量。
不曾想,上周淘宝推出了支持商家的“一键关闭”工具,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她的顾虑。通过与2号平台的沟通,小茹被告知,只要符合设定的日期,消费者对发货的异议和投诉就不成立,不会影响店铺的信用等级。
林峰专业维修经理汪鸿雁也对“一键关闭”功能的推出颇有感触。往年春节,虽然店家提前做了关门公告,但还是有部分消费者没看到。他们下订单后要求送货。为了不被投诉,她只能尽力安排送货。
“电商们很羡慕那些每年过年都开实体店的人。他们要早关门,就早关门,回家过年。然而,平台的评级和评估以及商店的权重都限制了我们的业务,”汪鸿雁无奈地说。所以,在网上看到平台的“一键打假”功能后,她异常开心,“不仅因为可以安心过年,还因为淘宝人性化的改变,可以感受到平台对商家的重视和保护”。
目前淘宝的“一键打烊”功能已经开通。原来的商家打架是个人行为,现在变成了平台认可的官方行为。电商商家自然更有信心想要“春节期间打一仗”。
更好的淘宝来了?
一键关闭看似只是淘宝的一个小改变,但却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淘宝正在从商家的每一个小需求出发,对规则进行更加人性化的改变。
就像一键打,不仅有助于解决商家过年想放松的痛点,还能让商家在“打”和“不打”之间做出选择。
淘宝介绍,这款“一键打”工具将提供“打”和“不打”两种功能选择。春节期间想好好休息的商家会选择“一键打烊”,平台规则支持店铺不减权益,保证来年生意照常。
现在春节赶时间,选择“不打”,平台也会在搜索推荐上给予展示支持,让商家的体验更好,消费者的体验更好。
该工具一上线,商家好评如潮,连陶总都感叹淘宝真周到!
然而,商家对淘宝和天猫变化的感知远不止于此。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小企业的生存对经济活力的恢复至关重要。淘宝和天猫在过去的一年里推出了数十项商业支持措施,从根本上帮助中小商家提升竞争力。
王林是一家快餐品牌的负责人。去年6月18日,他第一次参加活动,赶上了一个好时候。一般来说,为了做好6月18日,商家往往需要提前做很多功课,了解用户、物流、产品等。,而这个过程是商业顾问操作必备工具不可或缺的。6月18日到来之前,淘宝天猫宣布业务人员直接免单,商家省了一笔钱。
王林说,不仅仅是业务人员,“比如运输成本下降的危险,还有物流仓储成本等。,从而节省更多成本”。
一组数据显示,去年6月18日有25万品牌参与,其中4.4万中小商家无缘参加今年上半年最大的促销活动。淘宝天猫通过放开限制,简化注册入口,让更多商家有机会在大促活动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新用户。在此期间,很多商家也直接受益于平台推出的一系列重磅举措,实现了降本增效。
他是常陆淘系的早期卖家,也是第一批获得淘宝流量红利的人。随着淘宝越做越大,他见证了淘系平台的运营规则越来越复杂。他说,“商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流量,就必须努力学习淘客的运营规则,包括搜索规则、推广策略、合作流程等。同时,他们还需要购买各种推广工具来获得品牌曝光,这对新品牌和中小店铺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这两年,尤其是去年,他想再开一家网店的时候,发现平台的很多规则明显开始简化,活动的营销玩法也比前几年简单了很多。
尽管常陆的新店打算在多个平台上运营,但他仍将专注于淘宝。
多年来,商家与平台的关系随着平台的强弱而变化,平台的强弱直接影响或决定商家的经营。现在淘宝服务商家的观念在逐渐转变,商家对自己的生意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平台要提供相关服务来支持,可能会在规则中具体规定。
一键关闭只是一个小细节。
更好的淘宝来了!
1月6日,岱山发布内部信,宣布原淘宝天猫业务新的组织架构。原有的淘宝和天猫事业群整合为三个中心:用户运营发展中心、产业运营发展中心、平台战略和运营中心,分别面向消费者、商家和平台。新架构将“全面关注用户体验和客户价值,消除惯性思维,鼓励机制创新”。
在新的架构中,调整最大的自然是相应业务的产业运营和发展中心,这意味着更加统一的管理态度。
这对于无数商家来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改变。因为无论是品牌还是中小商家,都将在新的统一平台机制下运营。淘宝和天猫在后台的全面整合,是阿里对消费者和商家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
事实上,这样的改变已经开始了。
熟悉天猫和淘宝商家工具的商家可能已经发现,曾经是天猫商家专属的商家工具,现在已经开始向淘宝商家开放,比如新客户的第一笔礼金,被称为“智能司机”的万象泰等等。
同样,今年的很多降费措施,无论是淘宝的中小商家,还是天猫的品牌商家,都享受同样的待遇,比如退货运费险、双11和618期间免费提前赔付回收等等。
在提升商家服务体验上,淘宝和天猫的努力方向一致,让淘宝商家更放心,产生更多期待。尤其是淘宝和天猫宣布全面整合后,释放信号已经非常明显。
陶总能从一些淘宝商家的口中看出他们的态度基本一致:更好的淘宝来了!
对于淘宝与天猫的全面融合,在淘宝经营多年的电商对道总经理表示,最大的期待就是淘宝商家也有机会出现在天猫商家原来的专属场地,同台竞技。
淘宝和天猫的流量逻辑和平台规则不同。淘宝的中小商家在两种运营机制下处于弱势,这也是阿里这两年着力改善中小商家经营环境的原因。如今,新的组织结构正在调整。相比于各种细致的服务调整,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阿里电商生态系统的内部竞争和流失,让中小商家获得更公平的权益。
商业服务体验的升级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商家所习惯。他们也渴望再次抓住这一变革的红利。
年关将至,忙碌了一年的小茹已经提前安排好了春节的关店事宜。今年,她想给自己放个小假,在东北老家过个舒服的年。“这样,她明年会更有活力”。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很多电商也在规划自己的回家路,充满期待。
路总是走得正的,以前在科技界被称为歪路、互联网、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任何形式的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转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