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田
有专门的仿制防伪标识,建立了虚假防伪认证网站。客户会通过扫描防伪标识上的二维码进入一个虚假认证网站。包装上往往会有这样的提示:扫描防伪二维码可以跳转到官网验证产品真伪。殊不知,一些不法商贩早就盯上了这一点,动足了脑筋。
近日,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案中,犯罪嫌疑人不仅专门仿制防伪标识,还搭建了虚假的防伪认证网站。顾客用微信扫描假冒防伪标识上的二维码,就会进入虚假认证网站“验证”商品。这样,假冒伪劣商品就披上了所谓的“质量认证”外衣。日前,虹口区检察院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对涉案的14名被告人提起公诉。
不卖假货证明
2019年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林接触到了某网购平台。与传统的电子商务购物流程相比,该平台将在交付前识别商品的真伪和瑕疵。比如,消费者购买运动鞋后,平台会对运动鞋进行检查和鉴定,然后将商品连同鉴定证书和防伪扣一起,用平台的包装标识包装寄给消费者,相当于质量认证。消费者收到运动鞋后,可以直接使用平台的App扫描身份证明和防伪扣上的二维码,查询运动鞋官方认证信息。所有通过这个App销售的运动鞋都是“一码一鞋”。
林认为,在消费者眼中,鞋子只要有认证证书、防伪扣等包装,就是认证正品。于是,林打起了假冒网购平台防伪包装的主意。
他从徐、、周等人处订购了一批假冒该平台的包装,即假冒鉴定证书、防伪扣、印有该平台注册商标的包装盒、胶带,并进行销售。“我做的假冒包装在细节上越接近正品,就越会被顾客喜欢,卖的价格也就越高。”林告诉检察官,他的大多数顾客都是制造和销售假运动鞋的商人。这些无良商家批量购买假包装后,将其假运动鞋包装成“正品”,从而高价销售,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制作虚假认证网站
林的“虚荣心”还不止于此。为了逼真,林让文做了一个假的验证二维码,然后一一印在平台的伪造认证证书和防伪扣上。此外,他还要求文某为他制作一个虚假认证网站,对虚假的验证二维码进行“验证”。这样就可以伪造假的鉴定证书和防伪扣,通过扫描假的二维码就可以显示相应的假冒商品信息。林某称,虚假认证网站上线后,由自己管理,文某维护,维护费用200元至300元不等。
扫描初始假认证证书上的二维码,不会直接弹出运动鞋的认证信息,而是进入一个需要填写的界面。填写运动鞋信息、照片、售价、出售日期等内容后,第二次点击提交并扫描二维码,平台会出现虚假信息认证页面。卖假运动鞋的商家可以用这种方法,将自己的假鞋披上“正品”的外衣,从林处购买假平台包装后卖给消费者。
按照林的要求,信息认证页面完全抄袭了网购平台官网:页面布局设计得和官网一模一样,连域名都和官网非常相似。消费者收到鞋子后,往往很难辨别真伪。经鉴定,假冒运动鞋的商家在虚假认证网站上使用虚假信息录入功能已超过26万次。
斩断灰色产业链
2020年5月,网购平台在网上发现了带有自己公司包装的假冒商品,但销售这些商品的商家并未获得该公司授权。经鉴定,这些包装都是假冒的,鉴定证书和防伪扣上的唯一标识都不在网购平台的数据库里。网购平台立即报警。
今年1月16日,林某归案。与林一起制售假冒防伪包装、生成虚假验证二维码、制作虚假认证网站的制假人员共13人。经审查,林某等人自2019年9月下旬起,未经许可,生产销售带有某网购平台注册商标的纸箱、身份证明、防伪扣、胶带等商品。截至案发,上述产品已销售859万余件,待销产品155万余件。
日前,虹口区检察院经审查立案,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对14名被告人提起公诉。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旦被收养,将会有酬金。举报微信关注:ihxdsb,举报QQ: 33864057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