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系统就像是野生动物的眼睛。没有这双眼睛的帮助,很容易“抓瞎”,迷路。然而,这双高科技“眼睛”有时也会出错。9月3日上午,在四川2021自然保护区巡护技能大赛户外巡护比赛期间,记者跟随的来自四川广元青川的参赛选手相遇。
“其实,这很正常。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都会影响GPS定位的精度。”来自广元青川唐家河的参赛选手马说,巡防队员要通过日常的积累和学习,脑子里要有一张地图。另一位同样遇到问题的选手表示,GPS定位存在一定误差,也与输入的经纬度坐标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有关。0.0001和0.00001,看起来差别不大,但实际上可能相差近百米。
四川广元青川唐家河参赛队从左至右依次为、马、肖飞。
打底裤和解放鞋是标配
3日上午,四川2021自然保护区巡护技能大赛在四川眉山洪雅县瓦屋山拉开帷幕。本次比赛分为室外巡逻比赛和室内快速答题两部分。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户外巡逻比赛。来自四川省20个大熊猫分布县(市、区)的20支队伍抽签确定巡逻路线,评委检查装备后依次出发。
比赛一开始,湿滑的路面就成了拦路虎。每个人的动作看起来都像慢动作。赛后有球员感叹,他的队友外号叫“晏阳子”,平时爬陡坡跟走平路一样,那天也是小心翼翼。虽然与野外实际情况有出入,但事故符合野外巡逻的特点。
当天,记者跟随车队从四川广元青川唐家河出发。参赛队的三位选手实力相当,分别是52岁、从事野外巡逻28年的老兵马,28岁的野生动物摄影师肖飞,以及女选手。这次比赛有60名选手,其中只有两名是女性。
虽然那天的户外巡逻不用钻山林,但大部分队员小腿上还是扎着绑腿。“摸摸看,很厚。”马说,绑腿既能防止蚂蚱等昆虫叮咬,又能避免被带刺的植物划伤,这是野外巡逻的标准。除了打底裤,参训人员还有一双鞋底柔软、防滑性好的解放鞋,也是巡逻警卫的必备装备。
选手小腿上的蓝色带子
一个小数点与实际相差可达数百米
“导航显示器只有1米远。”肖飞一边盯着手里的GPS定位器,一边提醒马和注意附近的草丛里是否有代表野生动物粪便的道具。然后他们三个环顾四周,什么也没发现。马胡雯说,与大家平时使用的手机导航不同,巡逻人员将目标位置的坐标输入定位器后,可以看到距离目标的距离,但不会有具体的路线,因为野外没有路,巡逻人员会根据距离的变化不断调整方向,向目标靠近。
定位系统虽然是巡逻人员的有力支撑,但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时也会出现偏差。马说,山脊和空宽的地区信号强,误差小。当天的路线位于峡谷内,误差会相对大一些。这时候就需要靠经验来做判断了。“我想是在河对面。”马观察了周围的环境后分析,航行距离是直线距离,离河面大概五六米,基本在误差范围内。这种情况在野外经常遇到,需要过河或者绕道。
于是,按照马的思路,他们三人继续前行,向河对岸走去。当小菲手中的定位器显示距离输入坐标越来越远,达到30米时,三人找到了代表野生动物粪便的拍照道具。比赛结束后,其他选手也提到了航行偏差的问题。“输入的经纬度坐标小数位数不同,误差范围相差很大。”一位选手说,精度到小数点后四位的误差范围是100米左右,精度到小数点后五位的误差范围是20米左右。如果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基本没有误差。所以我们不能低估哪怕是0.0001或者0.00001的差别。
小菲在上传照片。
当天除了参赛选手,还有前来积累经验的守望者。来自四川松潘的何明军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是他当巡警的第三年。因为地处高原,何明军外出巡逻,最短的需要十天左右,最长的需要二十多天。每次巡逻出发,身上的装备大概有50斤重,主要包括干粮和炊具吃,帐篷住,镰刀、定位器等巡逻基本装备。“冬天,海拔高。我不敢在外面洗澡。回来洗澡感觉轻了十斤。”何军笑着说。
红星新闻记者林聪摄影报道
编辑谭王宇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