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升级了能看到访客2021(抖音社交之路(1):为什么做社交)

编辑导读:众所周知,Tik Tok是短视频产品,但它并不愿意只做一个视频产品。在社交领域的频繁布局,显示了Tik Tok社交化的决心,但为什么要社交化,会带来哪些改变?笔者对此发表了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背景

自2019年1月起,微信不再向Tik Tok提供开放平台登录服务,还屏蔽了关于Tik Tok的小视频链接分享。在张一鸣字节跳动七周年庆典上,据说2018年仅在Tik Tok就收到20万用户反馈,通过微信发送被屏蔽的Tik Tok链接。随着微信的封杀、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社交在Tik Tok变得越来越重要。早在2017年的“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上,张一鸣就宣布将从“智能推荐”转向“智能社交”。是社交产品的必经之路。本文将描述Tik Tok的社交之路,Tik Tok为什么社交,Tik Tok近年来的社会变化,以及我的一些看法。(文章有点长,更新了几次,产品是小白。请给我你的建议。)

二、抖音的社交之路

2019年1月,多闪上线。

“多闪”以短视频+社交为基础,其中主要功能是“跟帖”,此外这款产品还有视频红包、战斗地图等功能。上架超过24小时,下载量突破100万。可惜的是,更多的闪光灯只是短时间吸引了市场的眼球,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太大的波澜。一周之内,用户留存率从34.34%下降到16.34%。

2019年5月,飞聊上线。

飞聊是字节跳动旗下的一款开放式社交产品,集成了贴吧、微信、豆瓣等功能。不同的“群”形成了共同粉丝的聚集地,用户可以在这里进行低门槛的互动。根据麦琪数据提供的数据,飞聊的Android终端在上线之初人气火爆,日均下载量高达9万,随后在同年6月中旬,日均下载量下降到不足2万[1]。现在飞聊已经被大部分应用商店下架,官网也不能提供下载[2]。

2019年8月,Tik Tok测试了群聊功能。

在社交软件中,群聊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形式。从单人社交到多人社交,群聊可以说是私域流量落地和承载的典型形式。随着Tik Tok用户的增长,多人社交成为需求,为用户提供了多对多的交流空房间。在消息栏创建一个Tik Tok群,并邀请朋友聊天。群聊可以发文字、语音、发红包、发照片,基本延续了微信的基本聊天功能,也符合用户习惯。

2020年3月,Tik Tok测试了“语音直播交友板块功能”

Tik Tok的语音直播入口位于“直播开启”功能区。打开语音直播后,主播可以回答连麦。如果观众申请连麦过多,主播可以点击创建聊天室,支持连麦观众同时在线聊天。

2020年4月,Tik Tok测试了“连接”功能。

该功能根据用户信息和Tik Tok使用情况,随机匹配一个用户进行1v1实时视频聊天。连接后,如果双方都有进一步沟通的愿望,可以向连接助手申请,在消息列表中找到对方。

2020年4月,Tik Tok测试了“视频通话”功能。

在Tik Tok的视频通话功能中,朋友可以在通话过程中与自己的美女进行视频通话。与微信不同,Tik Tok的通话入口更加明显,附加功能更多(道具、美颜等。).

2020年9月,Tik Tok测试了“好友”和“日常”的功能

Tik Tok的“朋友”标签实际上可以称为“视频版的朋友圈”。用户可以通过视频轻松展示自己的日常生活,获取好友的最新消息。同时,为了降低普通用户发布“视频朋友圈”秀的每日门槛,Tik Tok还推出了一天即可看到的“每日视频”功能。

2021年春节,Tik Tok推出红包活动,推广“视频拜年”的形式

2021年春晚,Tik Tok第二次牵手央视,成为红包独家互动合作伙伴。同时,春节期间,Tik Tok设置了拍视频领红包、拉好友领红包、同城看视频和直播领红包、低价拿年货等互动环节借助春晚的巨大流量,Tik Tok向用户展示了自己的社交玩法,引导更多普通人在Tik Tok拍视频,建立熟人社交关系。

2021年3月,Tik Tok测试了“粉丝群聊”功能。

粉丝群聊功能是群聊功能的进一步延伸,是基于博主与粉丝互动的社交方式。博主可以设置相应的进入门槛,粉丝可以通过粉丝群聊及时获取博主的信息(如发视频、广播等)。如今,短视频平台催生了大量网络名人博主,粉丝群聊的出现有利于增强网络名人博主与粉丝的互动。

2021年3月,Tik Tok测试了“一起看视频”和“一起唱歌”的功能

一起看视频,一起唱歌,有利于增强用户之间的互动。用户可以通过创建相应的房间邀请其他用户一起观看视频或唱歌,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和表情弹幕进行实时互动。

2021年4月,Tik Tok测试了“最近访客”功能。

目前该功能只显示30天内的记录,用户在访问他人主页时也可以主动选择开启或关闭来决定是否留下记录。据报道,Tik Tok最近的访客记录只向自己显示他人的访客信息,而不向他人显示自己的访客信息,即单向访客显示。

2021年4月,Tik Tok测试“摇一摇”和“个人名片”功能

“摇一摇”类似于微信上的“摇一摇”。用户打开Tik Tok App摇一摇手机后,可以找到附近同时在摇手机的新朋友,还可以参与“摇一摇找朋友”活动获得优惠券等福利。“个人名片”类似于微信的朋友名片,Tik Tok的个人名片功能暂时应用于商家和企业,服务于企业之间的沟通。

2021年6月,Tik Tok测试“同城圈”功能

“城市圈”的入口位于“城市圈”页面。该功能主要用于帮助本地用户在特定兴趣圈子内交流交友。

2021年6月,Tik Tok测试了“k歌”功能。

与现有的主流k歌产品不同,Tik Tok K歌[3]的功能有竞争机制,大大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这个功能的界面非常简单,用户点击“我想唱”就可以进入音乐录制界面。在录音界面,点击拍摄按钮,录制并演唱录制的音乐。录制后,用户可以编辑歌曲并将其发布到个人主页。

三、抖音为什么做社交

1.社交是产品的必经之路。

2021年1月28日晚,在Tik Tok联合极客公园举办的“创新大会2021”首秀直播中,北京字节跳动CEO张南表示,Tik Tok从娱乐模式到社交模式再到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正好印证了曹飞的一句话“社会化是产品的必由之路”。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记录生活,想表达,想和别人有一些联系,有一些互动,是一种本能。随着Tik Tok用户的增长,Tik Tok的社交之路已经成为用户需求,用户需要表达和互动。

2.短视频用户增量接近天花板。

在短视频平台两大巨头“南Tik Tok,北Aauto更快”的局面不变的情况下,虽然Tik Tok的用户规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互联网用户整体的增长,依靠蓬勃发展的移动浪潮的Tik Tok也有着不小的危机感。

《2021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短视频迎来发展红利。从2016年到2020年,短视频用户数量一直在增加。到2020年,中国将有7.22亿短视频用户,预计2021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达到8.09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受访的中国短视频用户中,分别有70.9%和52.3%的人表示使用过Tik Tok和Aauto更快,短视频软件的用户逐渐重复。此外,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等平台不断蚕食短视频领域。近年来,短视频用户的增长规模即将到来。

3.社交闭环是短视频用户争夺战的重要一环。

随着短视频用户增量天花板的到来,用户留存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Tik Tok需要保持现有流量池中的用户,以防止流失。

在众多视频平台竞争激烈的今天,多平台分发已经成为视频创作者心照不宣的做法;(创作者多平台发布场景:用户小红是视频自媒体,视频是主要经济收入。视频总是在多个平台一起发布,她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由于在Aauto quickless中与粉丝的互动性强,她经常使用Aauto quickless与粉丝交流,而其他视频平台只是简单的同步视频来获取收入。)

微信封杀Tik Tok击中了Tik Tok社交属性缺失的要害(微信封杀现场:用户小丽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有想分享给朋友的冲动,但因为不喜欢和Tik Tok的朋友互相关注,只能通过微信分享。这时候由于微信的屏蔽,分享的冲动会大大降低,现在创作者几乎都是在多个平台分享。当微信视频号的内容和Tik Tok差不多的时候,微信作为日常社交工具,更能满足用户。

所以把用户留在软件里,减少用户因无法互动而造成的流失,成为Tik Tok做社交的直接原因。在吸引用户的同时,也要留住用户。提升用户体验,加强创作者与粉丝的联系,形成社交闭环,无疑是短视频用户争夺战的重要一环。毕竟社交产生的流量粘性最大。

4.社会互动的角色

我们都知道任何产品形态都离不开社交属性,那么社交对Tik Tok有什么影响呢?【4】

  • 社交化可以解决精准推荐的问题:一方面,基于用户社交关系链的分发可以弥补Tik Tok集中式算法推荐的不足,增加内容传播的场景,降低内容生产的门槛,充分激活中腰尾部内容的长尾效应;另一方面,基于用户社交连接的分发裂变,可以大大提高视频传播效率,为平台带来精准用户。以微信视频号为例。微信视频号的朋友喜欢tab,抓住了用户“朋友喜欢看什么或者可能我也喜欢看”的心理,想知道朋友在看什么。好友喜欢页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选择成本。毕竟是朋友筛选后觉得不错的视频。另外,电商的精准推荐需要社交,社交关系链可以帮助电商算法推荐,把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直接放到用户面前。
  • 内容在二次传播时更有价值:信息在人与人之间发酵、加工、关联,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命力。众所周知,仅靠官方官网的宣传往往很难达到爆款的效果。但两次沟通过程中人们亲自发挥的一些推荐理由或一些推荐创意,往往能激发周围人的兴趣,一步步尝试相关产品。(就我个人而言,一开始对Tik Tok有短视频偏见,后来受身边人影响,入坑Tik Tok)
  • 社交产品更稳定:有关系链,有用户贡献。当用户在平台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关系链,或者在平台上贡献了自己的内容,往往就离不开了,这样可以让用户抓住碎片化时间,保证app的打开时间。
  • 群体智慧高于个体智慧:在社交群体中,用户群体的智慧往往高于个体。随着一些功能场景的实现,用户可能会拓展更多的使用场景。比如在微信红包的使用过程中,最大的红包抽到的时候,其实是群体的智慧。
  • 相关来源:

    [1]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飞聊》今年:字节“社交突围之路”

    【2】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周刊第153期

    【3】微信官方账号:摇一摇商业媒体的“Tik Tok内测“k歌”功能,是否有必要将社交游戏进行到底?》

    [4]曹飞演讲:“社会化是产品的必由之路”

    抖音升级了能看到访客

    本文由@MF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联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星河影
      星河影
      发布于:2022-04-27 04:54:25 回复TA
      ,无疑是短视频用户争夺战的重要一环。毕竟社交产生的流量粘性最大。4.社会互动的角色我们都知道任何产品形态都离不开社交属性,那么社交对Tik Tok有什么影响呢?【4】社交化可以解决精准推荐的问题:一方面,基于用户社交关系链的分发可以弥补Tik Tok集中式算法推荐的不足
    1. 吴哲眉欣
      吴哲眉欣
      发布于:2022-04-27 23:17:01 回复TA
      一个人,如果连自我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即便给你整个世界,你也早晚毁掉一切。你成不了心态的主人,必然会沦为情绪的奴隶。请记住:脾气永远不要大于本事。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