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浩
“每天赚钱的小把戏”——如今,一些自称容易赚钱的应用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比如小乐游戏和收费软件。这些应用声称,只要操作简单,消费者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你能通过玩游戏轻松赚钱吗?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现,这些应用大多来源不明。所谓赚钱,其实是一种吸引流量的噱头。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下载并测量了一款名为“新版消星”的消费音乐游戏。作为一个新用户,第一次进入游戏会给你66元,但最低退出门槛是100元。进入游戏后,每个关卡都设置了一个红包盒,如果你消除它,你可以得到红包。前提是你必须观看30秒到50秒的视频。这些视频大多还推荐一些可以赚钱的小游戏。看完之后,你可以得到一个从几美分到1元不等的红包。如果消费者想点击“跳过”,他们可能会进入下载界面。
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发现红包的数量一直在减少。在第30关之后,比赛变得越来越困难。虽然你可以使用道具,但你也需要观看视频才能获得道具。节省86元后,看视频只能得到3到6美分;省钱94元后,看一段视频只能得到2美分;节省96元后,一部视频只能得到1便士。
工作人员坚持看675个视频,赚了100元。然而,他被告知,他必须连续30天登录,每天观看20个完整视频才能取款。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未能找到该公司的相关信息。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还发现,在一些应用市场上存在大量赚钱的应用程序,例如小乐广告和游戏的链接。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这次也对“手机充值”进行了评估。进入“押金”后,直接收到约67万金币。这些金币的取款金额约为6.7元。它还被告知,只有在注册7天后才能撤回。第一次支取0.3元,第二次支取20元。消费者可以通过视频奖励、转盘奖励、翻牌奖励、红包等形式赚取金币。测试发现,许多任务还需要观看视频或下载其他应用程序。当手机接通电源时,界面显示“充电赚钱”,几乎每短时间自动添加六枚金币,无需任何操作。此外,每次将额外赠送500枚金币。如果你想翻倍,你还需要看视频。
那么,这张表格能赚多少钱?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测试的手机电量从59%到99%不等。总共需要49分钟才能赚到2952枚金币,约0.029元,收费一小时后约为3美分。
此外,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还测试了各种赚钱应用,如猜成语赚钱、走路赚钱、听歌曲赚钱、读小说赚钱等,情况也是一样。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总结了几种赚钱游戏的常规:“赚钱”隐藏着繁琐的任务,这需要消费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一系列任务,以达到规定的取款量。任务奖励的“陷阱”让人们进退两难。在早期阶段完成的任务将获得相当大的回报。目的是吸引消费者继续这样做。然而,当消费者认为他们离取款门槛越来越近时,任务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奖励也会越来越少。消费者觉得他们离“终点”只有一步之遥,但他们不愿意放弃。
赚钱的游戏大多来源不明。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下载游戏,但这些小游戏大多找不到运营公司的相关信息,而是向消费者索要相关信息和权限,风险很大。
在这方面,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敦促应用市场加强对赚钱应用的审计。App还应及时进行自查和清理,不得投放来历不明的第三方游戏广告和链接,成为“常规”消费者的帮凶。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还提醒消费者,所谓的赚钱应用主要是一种噱头。通过吸引消费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它可以提高软件的流量,并获得流量红利。消费者应仔细下载,记住“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并确保在体验此类应用程序时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来源:中国消费者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