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加工厂创业心得(甘肃皋兰县陈柏年返乡创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做共同致富的有心人(人物故事·聚焦乡村创业))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陈柏年,1992年出生,甘肃省兰州市高栏县石洞镇东湾村返乡创业大学生。在过去的七年里,我们主要加工和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麦粉和面条等一系列产品。

陈柏年经营的兰州祥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努力,已被认定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员103人,带动25户贫困户建卡登记,年分红1500元,带动周边150户农民年均收入达到5万元。

核心阅读

甘肃省高栏县“90后”陈柏年大学毕业回国创业,抓住当地小麦品种优势,进行大规模种植,加工销售面粉、面条等特色产品。他一路通过农产品加工致富,积极开拓周边市场。

■创业经历

首先,不要盲目冲动地创业,不要认为回国创业的门槛很低,要综合考虑资金、物流、市场等因素,提前制定创业计划;其次,农业生产周期长,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贪大求快,不能贸然扩大规模。要在研究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以市场前景好的优质农产品为重点,打造精品品牌;第三,创业风险大,上游风险难以控制。与客户打交道时,不要签订口头协议,更多使用书面协议。

——陈柏年

入穗后,陈柏年心里有个底:小麦长得很好。如果天气好,雨水充足,就会有丰收。小麦是他们自己的合作社加工面粉和面条的基础,这也是103名成员和数百名农民的期望。

陈柏年是“90后”一代,住在甘肃省高栏县石洞镇东湾村。回国七年后,他种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麦,加工销售了面粉、面条等一系列产品,年销售额约600万元,带动周边150户家庭年均收入达到5万元。

试水

“我没赚多少钱,但村民们收获颇丰”

大学毕业前,陈柏年决定回家创业。

“你是学生,能种庄稼吗?”父亲说完,再也没有开口。

“你父亲是对的。你回来后能做什么?”母亲也不赞成。

“依托现有合作社,扩大和壮大面粉和面条行业。”陈柏年说,要提高农业附加值,就必须升级农产品,走品牌化道路。

“这是个好主意。”母亲瞥了父亲一眼。“学者的精神三年后就会显现。”当父亲起身离开家时,陈柏年垂头丧气。

三年后,陈柏年觉得自己没有脸见父亲。

“就是这样。”陈柏年表示,接手合作社后,他想大规模转让土地,种植当地特色小麦。“当我回家创业时,我刚刚看到了它的前景。”陈柏年说,这种小麦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此外,小麦颗粒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小加工厂创业

在高栏县,这种特色小麦历史悠久。“它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和抗病性,非常适合当地种植。缺点是产量不高。即使有好收成,每亩产量也不能超过200斤。产量低,收入不高,因此农民逐渐失去了种植意愿。”陈柏年说。

“小麦的质量决定面粉和面条的质量。”陈柏年说,当他们买小麦时,他们必须环顾街道。数量难以保证,质量参差不齐。所以他决定转让土地,自己种植。“我当然想转让我的土地。”东湾村村民王春莉说,流转成本是每亩450元,他可以在自己的田里“打工”挣钱。“如果你忙着工作,每天可以挣150元而不用担心。”

陈柏年已经转让了800亩土地,种植了各种小麦。“人民收入有保障,我的小麦有质有量。”陈柏年充满信心。经过一些艰苦的工作,“我没赚多少钱,但村民们有一个好收成。”

后来,面对高额贷款,陈柏年惊慌失措,“我吃不好,睡不好。每天一睁开眼睛,脑子里就有一件事。我该如何偿还贷款利息?”陈柏年说,回国创业的困难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我想撤退,但没有出路。摊位太大了,我只能继续努力工作。”

改变

过去不受欢迎的特色小麦现在成了一种芳香的糕点

“一开始我想不出来。”陈柏年说,在干旱的头两年,产量自然很低。第三年,天气很好,收成仍然不理想。梁转悠说,他独自来到麦田,沿着山脊和沟渠行走。看着800多亩被山脊分割成碎片的土地,陈柏年找到了症结所在。

“而且成本控制不太高。”陈柏年说,当时村民们不同意把公寓推成一片,因为担心合同到期时找不到土地边界,导致没有法律法规来模拟机械操作。这样一来,必然会增加员工数量,数量越多,成本就越高。“另一方面,管理相对广泛。”陈柏年说,有些人不遗余力地精耕细作,而另一些人则不愿做出贡献。“第三个原因是产品太单一。”因此,它似乎扩大了规模,但实际上也增加了支出。

“下定决心改变种植模式。”发行合同到期后,陈柏年没有续签。“让我们种植具有当地特色的小麦,然后他买下了它。”王春莉说,一开始,很多人都不愿意,“因为他们挣的是流通费和工资,别担心!”陈柏年为每个人算了一笔账,种下了这种小麦。他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下了它。没有证据的话语,签署协议揭露真相,终于打动了大家的心。“我想调动每个人的种植热情,培养他们的种植意愿。”陈柏年说。明年秋收,小麦得到了保证,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合作社正在慢慢走上正轨。”

用特色小麦很难致富。原材料问题刚解决,加工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落后的设备、简单的车间或家庭车间。”陈柏年说,但是麦子很嫩。三伏天天气太热,面条会走得太远;3月和9月天气太冷,脸色不好。“不热也不冷。”看着这个跟不上时代的生产车间,陈柏年咬紧牙关,“贷款数百万元建一个现代化的车间。”

现在,透过地板玻璃,工人们被埋入新车房,以这种小麦粉为原料加工面条,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过去不受欢迎的特色小麦现在成了一种芳香的糕点。”王春莉说,每亩土地的收入至少应该增加500元。“合作社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吸收人们就业,成员每年都可以支付红利。”陈柏年说,该县还正在推广种植,推进灌溉工程建设,使特色小麦产业进一步发展。

开发

“每年售出10多万盒,供过于求”

在这些年的创业生涯中,陈柏年几乎走遍了兰州的大街小巷。“我一天最多跑三次兰州。”陈柏年说,起初,货物的运送、卸载和装载都是自己完成的。“他既是司机,又是装卸工和推销员。2015年,这辆车行驶了10万公里。”

“经营市场很难,但我总是与熟人圈中的老客户打交道。”陈柏年说,当地市场小,特色小麦价格偏高,哪里可以卖更多的小麦?出口已成为必然选择。

几年前,陈柏年去深圳购买生产设备。当他去的时候,他带来了自己的特制小麦面。“这是一个简单的纸袋,里面有两块蛋糕。”陈柏年说:“按照当时的想法,只要面条足够好,包装就不重要。因此,该经销商拒绝了,并反复建议其他人在寄出几袋之前先尝一尝。陈柏年说没想到,这包面条让他转过身来。回到兰州,陈柏年接到商人的电话,“你看起来很普通,但味道很好。”。"

陈柏年赶往深圳。“这是一次令人大开眼界的参观。”陈柏年说,从设计到定位,从如何打动消费者到如何提高附加值,他的认知都得到了更新。他回来后,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向专家征求意见,然后到外面去学习。经过一些改进,陈柏年注册了他的商标,并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许多新包装的面条不仅引人注目,而且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为不同的消费者分不同的群体销售的。近年来,每年售出超过10万盒,供应短缺。”

随着销售的开放和市场的认可,陈柏年的合作社有实力帮助更多的人。“有些村民有粮食,但卖不出去,有些人几乎没有工作的方法。”陈柏年说,合作社与愿意种植的农民签订了合同,购买了所有东西,并吸收了一些人在车间工作。

蔡河村村民杨香花的丈夫常年生病。她的家人靠她维持生计。在合作社工作后,她开始做清洁和其他后勤工作,月薪2600元。“现在她在家工作,拿到工资,但她也可以照顾家人。”

“如果你真的想发财,你必须是可持续的。”陈柏年说,合作社的目标不仅是促进特色小麦的种植,振兴废弃土地,而且是从土地上解放一部分劳动力,并将其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做一个大蛋糕,实现良性循环。“为此,合作社签订了3500亩种植基地,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面粉、面条、谷物、胡麻油一体化生产园区。”他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拓展市场,许多城市都设立了销售网点。“开拓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我想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和我的村民一起致富。”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正义公子
    正义公子
    发布于:2022-04-27 22:48:21 回复TA
    我想不出来。”陈柏年说,在干旱的头两年,产量自然很低。第三年,天气很好,收成仍然不理想。梁转悠说,他独自来到麦田,沿着山脊和沟渠行走。看着800多亩被山脊分割成碎片的土地,陈柏年找到了症结所在。“而且
  1. 四虎归山
    四虎归山
    发布于:2022-04-27 06:23:23 回复TA
    所在。“而且成本控制不太高。”陈柏年说,当时村民们不同意把公寓推成一片,因为担心合同到期时找不到土地边界,导致没有法律法规来模拟机械操作。这样一来,必然会增加员工数量
  1. 小猪配王子
    小猪配王子
    发布于:2022-04-27 21:34:30 回复TA
    ,提前制定创业计划;其次,农业生产周期长,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贪大求快,不能贸然扩大规模。要在研究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以市场前景好的优质农产品为重点,打造精品品牌;第三,创业风险大,上游风险难以控制。与客户打交道时,
  1. 印绿民宽
    印绿民宽
    发布于:2022-04-27 20:03:52 回复TA
    我们没书没笔,可是我们有颗不想挂科的心。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