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上,绿色和低碳仍然是热门话题。在“双碳”目标下,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支持”节能减排的建议。
进一步推进光伏发电工业发展
吕亮功代表建议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吕亮功表示,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年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年辐射量超过5000mj/m2。2011年以来,中国开始大规模推进光伏电站建设。从政府到企业,各个领域都在大力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在“双碳”目标下,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大幅增加光伏发电。根据该计划,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从2020年的248gw增加到2025年的434gw。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太阳能发电业务始于2016年。近年来,除了增加下游太阳能光伏发电除了项目的投资强度外,还涉足上游光伏材料领域,延伸光伏产业链。到2020年,中国石化已建成光伏发电总装机85兆瓦,年发电能力近1亿千瓦时。“然而,吕亮功表示,国内企业对光伏产业的探索和研究相对较晚。在近年来的布局和发展过程中,他们在技术、政策、发展环境等方面遇到了瓶颈。对此,他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提高技术水平技术研发支持;二是进一步优化完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例如,在光伏电站非技术成本的运营成本中,各种税费约占光伏电站千瓦时成本的15%。增加光伏发电税收优惠将有效降低千瓦时成本;三是加快电力系统调整改造,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电力系统建设。
加强技术研究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谢廷峰提出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帮助实现“双碳”目标。马永生解释说,CCUs(二氧化碳捕获、利用和存储)是一种大规模的碳减排技术可以帮助促进实现碳峰、碳中和目标。他建议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攻关核心技术,推进CCUs产业链示范和商业化应用,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税激励政策,法律法规,为CCUs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帮助实现中国“双碳”目标。
据马永生介绍,在国际上,2020年,CCUs实现的碳封存全球规模约为4000万吨,占总碳排放量的0.1%;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2035年和2050年,全球使用CCU减少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16亿吨、40亿吨和76亿吨,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7%、11.8%和22.4%。CCUs技术将在未来全球碳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家里中国工程院预计206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5.7亿吨标准煤,其中化石能源消费仍占26.8%,将产生27.1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其中16-19亿吨的碳排放量可以被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碳汇所抵消,但仍有约10亿吨的差距。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具备大规模捕获、利用和封存的工程能力。2021中国CCU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强化的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储存约51亿吨和90亿吨二氧化碳,利用贫化气藏可以储存约153亿吨,而注入深层咸水层的储存潜力更大,通过CCUs填补这一空白将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
因此,我国CCUs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与国际总体发展水平相当,但一些关键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不同地区的土地储备潜力差异很大,成本较高。加快发展步伐,形成有效的工业化规模经济利用,帮助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迫在眉睫。
作者:张天弛
编辑:周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