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最近发布的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2亿4100万。目前,微信用户数量巨大,微信的使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微信的帮助下,一些黑色和灰色行业也在悄然蔓延。微信启封产业链就是其中之一。
为他人解封微信账号是否违法?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确定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正确规范我们的网络行为?记者近日对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采访,并邀请检察机关和有关专家对非法开启微信账号的行为进行了揭发。
高某和张某是一对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成立了超级工作室,帮助其他人打开微信账号。他们多次利用微信诈骗犯罪嫌疑人账户。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演播室先后开启3315个微信账号,其中300多个账号涉及欺诈案件。12起立案诈骗案的受害人被骗人民币96万余元。2020年8月,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被告高某有期徒刑每年罚款15000元,为期六个月;被告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微信协助目前是一个高佣金项目。你可以通过协助解封一个账户获得35元到50元的佣金。如果某人的微信信号非常有价值,他们会要求他们以数百元的价格帮助解封。此外,微信协助也非常简单。你只需要遵循操作和进入辅助验证。“商城区(江干区改为上城区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副厅长潘颖颖介绍。
大学生为什么要打开兼职微信?潘颖颖说:“这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新型网络犯罪,易于传播和模仿。大学生自身存在社会经验不足、心智不成熟等问题,这给了骗子一个机会。”潘颖颖还表示,“与提供互联网接入、通信技术、支付结算等帮助行为不同,微信的封存往往涉嫌违规、违法或犯罪,因此微信账户的启封行为非常违法。”
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情树他说,帮助人们知道他人会利用信息网络犯罪,同时也提供帮助。主观上持积极态度,构成直接故意犯罪;帮助人们了解他人可能利用信息网络犯罪并提供帮助。主观上,如果持放任态度,则构成间接故意犯罪。尤其是帮助破解微信号的职业行为,其主观恶性较大,所造成的后果已经相当危害社会,因此构成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此类网络犯罪?铁路警察学院公共安全管理系副教授沈伟红建议建立跨部门、多主体的网络犯罪司法合作机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教育部门、宣传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执法监督协调,形成防控网络犯罪的合力。“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技术措施,屏蔽涉嫌欺诈的兼职招聘信息,有效防止此类信息的传播。根据网络犯罪的常见类型、惯常做法和动态特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重点加强e监控金融机构、网购平台等容易发生网络犯罪的领域,从而提高大学生预防网络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浙江省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王霞芳建议,检察机关要充分利用“捕检结合”办案机制的优势,提前介入,指导重大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疑难复杂、利益相关者型网络犯罪案件,从而解决案件管辖和攻击范围问题;与相关部门建立相关合作机制,利用常设联系平台,积极推进信用处罚、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的有效对接;利用检察建议,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加强监督。
资料来源:《检察日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