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通讯社田小川)
肖芳主编
京东似乎已经确定了便利店领域,并在经历了一波“关门潮”后依然雄心勃勃。
近日,一些媒体记者了解到,京东已经成立了一个新的团队来开展直接的便利店业务。该团队的一部分由五名从旧便利店711品牌挖走的管理人员组成。
对此,京东第一次模拟考试表示,京东便利店是无限零售的产物,为店主提供便利,京东提供供应、出口品牌、模式和管理,并将坚持这一模式。
此前,京东一直在积极推动其“百万京东便利店计划”。2017年4月,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设定目标,并表示未来五年将在全国开设100多万家京东便利店。
五年,一百万家商店
一年后,刘强东在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峰会上透露,截至2018年3月,京东每周都开设1000家新商店,每天接待5万家应用商店。
刘强东今年的目标是在2018年底前每天开设1000家店铺,未来每300米开设一家京东便利店。对此,一些便利店从业者表示,京东便利店是夫妻店。每周更换1000家店铺并不难。
2018年3月20日,京东商城新通道事业部总裁郑宏彦在京东新渠道无限零售战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京东已完成45万家京东便利店的布局。郑宏彦表示,京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近一半的五年目标,剩余的55万人预计将在2018年完成。
然而,根据刘强东设定的目标,到今年年底,每天将开设数千家店铺,按全年365天计算,2018年最多将开设36.5万家店铺。郑宏彦给出的数据明显高于这个值。他们的能力不一致,这背后的数字谜团也受到了许多局外人的质疑。
京东便利店采用加盟店模式。AI金融机构发现,这家传统夫妻店只需支付5000元的最低押金,就可以挂上“京东便利店”的品牌。这也是京东敢于发布数百万公司口号的原因。
加入京东便利店有三种模式,可根据个别店面面积和地理位置进行区分。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可选旗舰店需支付2万元押金,装修更精致;60-100平方米的可选精品店需要1万元;30-60平方米的店铺可以选择高档店铺,5000元可以顺利加入。这种形式也是目前最常见的。
加盟商无需支付系统使用费、品牌合作费、培训费等费用,但需承担店铺装修改造所需费用。特许经营的后门商店可以承担多种功能。除了普通百货公司的销售,如个人美容护理、日化洗护、纸张清洁、京东代购、网上代购、收货、电话充值、机票和酒店预订等。
但即使只是外表上的改变,每周1000个家庭的目标也不容易实现。2017年6月,京东百万便利店项目负责人、新渠道事业部副总裁杜爽从京东辞职。据报道,她辞职的原因可能是“今年开50万家便利店”的压力。
“100万京东便利店”的目标尚未实现,但互联网上京东便利店倒闭的消息从去年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但通过“京东便利店”的地图搜索,发现一些已经关闭。
对此,AI财经致电京东新渠道,对方表示:“无论哪种合作成功或失败,部分地区地理位置差或客流低,可能导致后期合作不成功。”对于“门店关闭潮”,京东表示,这些门店不能说已经关闭,只能应用于终止合作,门店实际上已经开业。
互惠还是“相互伤害”?
在北京之外,刘强东更多地瞄准了数千英里之外的农村。
刘强东在2017年宣布100万家便利店的计划时表示,京东将在未来五年在全国开设100多万家便利店,其中一半位于农村地区和每个村庄。
时代在发展。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便利店的升级势在必行。那些凌乱拥挤的货架、无名小吃,以及坐在门口收钱的叔叔阿姨,可能会在未来永远留在记忆中。
京东的商业版图片下乡,一方面可以说是准确地抓住了市场空缺,并支持这些店主,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另一方面,这也可以说是退居第二的结果。目前,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便利店已落入红海。7-11,全家族、劳森、豪德、国安等一系列连锁品牌在类似商业模式下迅速推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来者很难找到生存空间。
离开大城市,中国农村或四、五线城市的便利店市场仍有很大空间。
人工智能金融通讯社发现,京东的品牌在四、五个城市拥有良好的声誉。刘强东(NicholasTse)白手起家的个人成功故事对想做小生意的企业家有着莫名的吸引力。河北省廊坊市一位开了半年多便利店的店主说:“我之所以选择开京东便利店,是因为我信任京东。京东也是一步一步来的,公众声誉也更好。”
京东便利店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京东之前建立的良好声誉。这种快速扩张背后隐藏着品牌价值过度消费的担忧。
第一种是昂贵的。对于京东便利店来说,很多人觉得商品丰富新颖,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很多顾客的直觉感觉是昂贵的。“一般来说,小便利店的饮料比超市贵1元,京东便利店贵50美分。”有惠州在楼下投诉京东的便利店。
其次,便利店很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店主的购买价格不便宜。许多新加盟商认为,京东也是这些便利店的主要原因。京东在合作说明中明确要求京东掌柜包购买量占整个商店的50%。然而,许多便利店店主表示,从京东店主宝那里购买商品并不便宜,甚至比从原供应商那里购买商品更贵。这样一来,便利店老板的利润就被压得很低。
一位新店主说:“虽然开店前我就知道利润不会很高,但我没想到利润会这么低。旺仔245ml铁罐的价格是48瓶200元,也就是4.17元一瓶。让我卖5元,但我们的大超市只卖4.5元。”
另一位店主表示,店主宝藏中的商品种类严重不全,无法满足该店的日常销售需求。京东能提供的廉价商品并不常见,也不容易在当地买到。
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么多人想加入?事实上,大多数人想要的是“京东便利店”的标志。在松散联盟的背后,许多店主在支付挂牌费后仍像以前一样经营。至于50%的购买要求和100%无假货的质量保证,在山寨猖獗的农村市场,完全遵守协议的商店太少了。
绝大多数便利店都穿着京东的“外壳”。com,以现代化的名义。本质上,它们仍然是小商店。
对于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便利店,京东显然无法定期逐一检查,也无法保证提供专业的业务指导。一旦京东监管不力导致便利店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将侵蚀京东自身品牌价值。
一些业务正在蓬勃发展,另一些则难以维持
巨头的商业意识往往非常敏感,而京东并不是唯一一家瞄准便利店市场的公司。
全国便利店市场似乎已经饱和,但事实上还有很大的空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10万家便利店,拥有260多个品牌,市场规模超过1300万亿元。根据业界的共识,大约每3000人支持一家便利店。根据这个计算,这个国家至少需要40万家商店。
在目前的便利店市场中,行业集中度较低,数百万家夫妻店分散在各地。占据大城市的品牌便利店也分为四个部分。梅一家和天府主要进攻广东,唐久和金湖占领山西,全职和好邻居更喜欢北京,红旗连锁占领四川,苏果占领江苏。
随着罗森、这家人和其他日本老便利店宣布,他们将加快国内市场的布局。国内巨头也宣布了便利店的“大跃进”计划。除了jd。2017年,阿里巴巴零售宣布2018年将覆盖100万家天猫门店,苏宁店该公司还宣布,计划在2018年在全国开设1500家门店。
(来自互联网的图片)
京东通过改造“夫妻店”迅速扩张,他们显然没有时间充分考虑商店的管理。然而,以数量取胜毕竟不是最好的目的地。我们越是追求“数量”,就越是忽视“质量”的要求。
同样,在北京,AI财经发现,一些京东便利店生意兴隆,每天的流量在7000-8000元之间,而一些商店很难做生意,每天的流量不到2000元。然而,正如一些便利店老板所说,“主人带头,主要靠自己经营”。对于便利店来说,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一定的客流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
对于这些便利的店主,京东除了提供品牌和一定的物流支持外,还需要在运营管理和门店硬件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2017年11月初,位于广渠门外大街通州区马驹桥附近的京东便利店纷纷开业。这是在北京开设的首批两家京东便利店。AI金融和经济部门发现它们的状况良好。一些店主说,“京东总部会派人为方向上提供指导。因为离总部很近,京东经常去商店查找问题,基本上每周一次。”然而,北京以外一些市县的便利店店主表示,他们没有收到业务指导,也没有人来检查商店的运营情况。
对于京东便利店的未来发展,一位在北京回龙观开了近半年店的年轻店主说:“很难说这个行业未来会发生什么。河马鲜活、苏宁小店等直营店的发展将对个别门店产生很大影响。”
便利店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早期阶段,它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主要集中在商店硬件、库存、系统和渠道上。对于个人来说,开一家价值数万元的小店很容易,但连锁店的优化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京东希望利用这一渠道,在短时间内在全国各地开设便利店,为真正的便利店节省大部分步骤和大量资金。
然而,中国农村地区或县的松散“食堂”根本无法支付更多的资金和智慧来更新自己,更不用说快速占领市场了。
从电子商务的角度来看,线上线下融合必将是未来的大趋势。然而,仅仅发展移动互联网还不足以完美地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协作。这一过程需要探索和坚实的规划。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