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记者李霭莹潘晓晨)4月初,中开高速公路磨刀门西江特大桥施工现场,最后一根主墩索塔柱浇筑完成;不久前,3月,皋兰港大桥主墩桩基工程正式贯通。
这两座桥,一座连接中山,另一座连接珠海,将成为江门连接湾区城市的地标。
随着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江门与海湾地区城市的整合正在加速。近年来,江门抓住了“两个区”建设和“两个城市”联动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全城的力量推动了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华侨”资源,充分发挥了“华侨华人”的优势,抓好“华侨”文章,努力在珠江西岸建设新的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河海门户,共同推动香港、澳门湾地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江门市交通投资908.5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近三倍。进一步构建内外通达的大交通体系,与海湾城市和粤西的交通联系越来越紧密;共有125个业务便利服务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跨境处理,江澳门金融合作累计业务额突破1900亿元,业务环境不断优化。
联通“软硬”▶▷
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
在珠海西面的黄毛湾,一座栈桥像弯月亮一样经过。大湾区新通道建设正如火如荼、声势浩大。自2020年黄茅海跨海通道开工建设以来,该项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进展。
黄海跨海通道作为广东、香港、澳门大湾新区的一项跨海工程,对于加强江门与珠海、香港和澳门的交通互联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硬连通”的不断升级,江门作为湾区西翼枢纽枢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全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竹溪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正式开通,成为深江线、广松营城际铁路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交汇点。连接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香港珠海澳门大桥的三条战略通道的建设步伐加快,Huangmaohai跨海通道取得新进展,江门全面融入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已成为现实。
“澳门居民不必专门去江门。他们可以在家里处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这特别方便。”早些时候,江门在香港和澳门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站,受到澳门立法委员郑安庭和澳门江门青年协会会长的表扬。
在“硬联通”的支持下,江门正在深化“软联通”机制,加快湾区人才和资金流动,一批政府服务“湾区办公厅”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政府服务大厅大湾区综合服务窗口,广州、佛山、珠海、深圳等地20多个高频政府服务实现了跨城市沟通;“工商登记+智能审批”率先在中国进行网上试运营,服务范围扩大到香港和澳门。
建筑承运人▶▷
搭建企业创新发展平台
“我们将对陈皮的酶组成进行科学分析,为拓宽陈皮产业发展道路提供科技支撑。”近日,广东省科学院检测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检测中心)第一台企业工作站在江门建成。在揭幕仪式上,广东鑫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忠满怀期待。
企业的创新水平与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密切相关。为此,江门市积极打造各类创新载体,进一步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帮助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江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
以2020年为例,江门先后引进了省智能制造研究院江门中心、省半导体工业技术研究院江门中心、江门工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搭建了更多合作平台。其中,江门工业研究院于去年8月正式落户江门人才岛。项目建设方式为“新研究院+孵化基地”。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1万平方米的研发孵化基地,支持高新技术创新。
江门是华侨华人的故乡,有400万多名华侨、香港同胞和澳门同胞。近年来,江门成功举办了首届华侨交流与合作、广东、香港、澳门青年文化创意发展大会,并成立了江门华侨文化研究所。经过五年的发展,“海外华人梦园”华侨创业创新产业集群已扩大了一批高素质的华侨华人和香港、澳门青少年创业创业孵化项目。
不久前《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方案》印发实施,标志着江门市第一个省级大湾区重要平台蓝图已经确定。下一步,江门将加快华侨平台建设,进一步凝聚华侨华人的心、力和智慧,吸引广大华侨参与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的建设。
服务人才▶▷
引导香港青年与澳门青年共建侨乡
从江门市出发,高速行驶近1小时,到达开平仓城镇下乡。在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中,三位90后的香港青年在这里扎根了五年。2019年底,他们创办的鱼菜共生创新项目代表广东获得“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在中国农业和农村集团中排名第一。
关键是要引导香港和澳门青年建设梦想的侨乡,优化人才服务。近年来,江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促进人才要素在湾区自由流动。
随着《江门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港澳居民就业创业专项实施方案》随着一系列就业和创业政策文件的出台,江门支持香港和澳门青年创业和就业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在江门、香港和澳门设立了一个公共创新交流站,以促进香港和澳门的青年创业。同时,在江门、香港、澳门设立了公共创新交流站,为香港和澳门的年轻人提供免费创业服务。
创新创业离不开展示平台。2019至2020年间,江门连续两年举办“乐业武义”创业创业大赛,吸引了110个香港和澳门项目。江门“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连续七年成功举办,为香港、澳门、台湾等75个科技创新团队的进入和对接做出了贡献。
为了使香港和澳门能够实施青年创新工程,江门还积极推进了群众创业和创新载体建设和科技孵化器建设。五个香港、澳门青年创业创业孵化基地,包括竹溪市高级工业人才创业与创新园区,在全市共培育了82个香港和澳门项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