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天后,一些村民一个接一个地外出工作,他们的孩子无人看管。洋林村组织志愿者开设“假日班”。杜怡雯摄
(春节走基层)江西省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年味浓以其特有的风俗吸引游客
中国新闻网江西上高2月12日(新华社)标题:江西归侨华人聚居村年味浓以其独特的风俗吸引了众多宾客
吴鹏泉、晏芒元和杜怡雯
在农历虎年春节期间,走进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鳌山镇洋林村,一排排整齐的农舍建筑上挂着红灯笼、对联和窗花,充满了节日和新年的气息。
鳌山镇原名江西国有鳌山华侨农场,是江西省三大华侨农场之一,也是归侨人数最多的地方。洋林村是一个由归国华侨和瑶族、侗族、傣族、壮族、北京族、苗族和汉族七个民族组成的村庄。
近日,洋林村干部徐达成一大早来到村委会,与志愿者陈卉文一起等待孩子们。“农历七天后,一些村民陆续外出工作,孩子们无人看管。村里组织志愿者开设了‘假日班’,让孩子们有一个安全完整的假期。”徐达成说。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来了,村委会变得越来越活跃。春节期间,孩子们围着陈卉文,分享有趣的故事。
虎年春节期间,我走进了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鳌山镇洋林村,充满了节日和新年的气息。杜怡雯摄
“我们通常从上午9点到11点做家庭作业指导和阅读,从下午3点到5点做有趣的游戏和练习书法……”陈卉文介绍说,由于疫情,洋林村的一些村民选择“就地过年”,所以“教室”也会根据情况组织“家庭联谊”,让孩子和家长“云中相聚”。
看着孩子们努力学习、快乐玩耍,徐达成满脸笑容,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新年。“刚搬到洋林村的时候,我还年轻,家里很穷。我只能吃一顿丰盛的新年大餐。我不得不等到春节才去镇上的集市集中购买年货。现在很方便。我可以随时去超市,快递也可以送到v培根。我可以在网上买到全国各地的特殊产品。"
近年来,家堡峪村逐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国家广场和归侨走廊,重点发展菊花、蓝莓等特色种植业,创建了特色民宿、民俗小吃、水果采摘等一批旅游项目。洋林村也从一个“脏兮兮”的村庄变成了赣西著名的风情旅游村。
春节期间,洋林村的七个民族聚集在民族广场,欣赏民族舞蹈,品尝民族美食。
图为洋林村部分村民的合影。杜怡雯摄
“春节期间,许多游客来到洋林的‘入住’处,体验我们少数民族的特殊习俗,品尝五颜六色的洋林蛋糕、五色米饭和其他民族美食,喝一碗我们特色的越南水酒,过一个不同的春节。”徐达成说,洋林村的烤全羊也很有名。春节期间非常流行,需要提前预订。
南昌大学学生宋凯丽利用假期和父母来到洋林村,感受不同的新年气息。“我们一进村,热情的村民就向我们打招呼。他们唱着正宗的民歌,带着特别的‘越南水’向游客表达敬意和祝福。这特别有趣。”
“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多年前,我们组织来自七个民族的年轻人唱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之歌《冰雪舞动》,促进民族团结,为冬奥会加油!“洋林村支部书记张胜德说。
在张胜德看来,不管春节的外在形式如何变化,洋林村的年味并没有褪色。它既保留了传统的民族特色文化,又紧跟时代步伐。归来的流浪者给家乡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让洋林的年度风味更加丰富多彩。(完)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