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良”的化学名称叫“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这种材料做成的衣服,现在来看不环保、不舒服、透气性差、不吸汗、容易走光,但是结实耐穿、颜色鲜艳。在70年代是非常流行的做衣服的材料,通常被用来做短袖衬衫。当时的男女青年谈恋爱时,一般男士会给女士送条“的确良”裙子,女的也会经常把“的确良”衣服拿出来向邻里炫耀,显示男士对她的关心。“的确良”之所以在当时很流行:一是70年代的衣服颜色是清一色的粗布衣服,“的确良”满足了老百姓对审美的多样化需求;二是解决了大多数家庭布票不够用的问题,因为当时有些店家扯“的确良”是按照买10尺收5尺布票来售卖,最大限度满足了人们基本穿衣需求。据说当年四川一小伙排队买“的确良”想给自己做件衬衣,结果轮到他时只剩一尺布了,无奈之下只能买下回家做了一条内裤,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穿的是“的确良”,就在外裤上做了牌子,写上“内有的确良”。有一天去上公厕,顺手将牌子挂在厕所门上,出来时发现厕所外排了长队,人们以为这里是在卖“的确良”。那时候女性的着装主要以蓝色、灰色、军绿色或者小碎花上衣,蓝色、灰色、军绿色或者黑色裁剪肥大的裤子为主。一般上学女孩会穿花裙子,成年妇女会穿打了褶子的蓝色、灰色、黑色裙子,穿白裙子的姑娘因为很容易被看到裙子内侧的内裤颜色,而被人认为是“不学好”的浪女。那时候男女谈恋爱,女孩常会坐在男友自行车后边,害羞的穿过邻里街坊的视线。
喇叭裤源于水手服,水手在船上作业为了避免海水冲上甲板灌入靴子,就将裤管加肥盖住靴子口,这种裤子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由美国传入中国的。喇叭裤是一种立裆裤、低腰短裆、紧裹臀部;裤腿上窄下宽,臀部大腿紧贴身体,膝盖以下逐渐放开裤管的长裤。当时男女青年的标配是喇叭裤和厚鞋底。谁要是穿着喇叭裤穿街而过,立刻会引起很多人关注。但当时许多人还是不能接受喇叭裤这种新潮的服装,认为它代表着虚幻、没落和腐朽的思想观念。如果有青年人穿着喇叭裤、带着墨镜和假发,会被人认为“很不正经”“流里流气”。因为人们对喇叭裤这种新兴事物看法不一,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警察追捕到穿喇叭裤的年轻人后,会用剪刀把他们穿的喇叭裤剪破,来对年轻人进行思想教育;长发男子穿着喇叭裤上街会被街道大妈押送游街;警察追捕穿厚鞋垫的女子时,女子会威胁警察,如果再靠近她就从鞋上跳下去。(夸张形容当时和喇叭裤相搭配的鞋底很厚)。
一九七六年,法国国际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在巴黎举行的中国轻工产品博览会上,买下了一幅手工编制的《万里长城》挂毯,从此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皮尔卡丹决定进军中国市场。一九七八年,第一个国际时尚品牌范思哲进入中国。一九七九年,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临时搭建“T”型台,让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模特,据说当时能够看到这场时装秀的人员只限于外贸界和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就这样皮尔卡丹和它的12名模特通过这场时装秀改变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一九八一年,“皮尔卡丹”品牌时装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一九八三年,皮尔卡丹在北京创立马克西姆餐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