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网站建设团队(祝贺!中山医院心内科教师团队获评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制教师队伍”评选结果,中山市医院心脏病学教师团队也在其中。

心脏,曾经是手术刀上最难接近的禁区,不能容忍在一寸土地上“穿针线”的任何错误。中山医院的心脏病学教师团队正在用一寸心的创新破解生命的密码。医生也是老师。在教室里三英尺高的讲台上,他们还用语言和例子来培养新星。

1999年队长葛均波他以一颗真诚的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优惠待遇,辞去德国埃森大学血管内超声室主任的职务,回到中山医院心内科。

近年来,在葛均波的带领下,团队聚焦临床实际问题,瞄准国家卫生领域的重大需求,聚焦缺血性心脏病,以此为突破口,开展心血管疾病全链事件防控研究,尤其注重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缺血性心肌疾病的研究转化医学研究

团队导师葛均波院士

网站建设团队

积极推进医药自主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长期以来,在葛均波的领导下,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包括血管内超声研究、新型冠状动脉支架的研发支架在预防和治疗内部再狭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心脏病学它为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做出了杰出贡献。

葛均波首先提出血管内超声易损斑块的定量诊断指标已成为鉴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重要标志;首次发现“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心肌桥属于检出率从…起冠状动脉造影从0.5增加∼2.5%至95%以上,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团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可降解涂层的新型冠状动脉支架,显著降低了传统支架的成本血栓这种新型支架已在全国900多家医疗机构应用,并出口到10多个国家。它已成为中国国内创新和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该成果被评为2006年“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两项优秀研究成果之一,并于2011年获得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首个完全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xinsorb”的研发成功,引领了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支架在世界上最有力的声音。

在技术创新方面,葛均波还多次带领团队成员在业内首次实现:2005年,国际倡议“反导钢丝技术及其捕获技术”;2010年,中国首次实施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2012年,mitraclip完成了中国第一例经皮二尖瓣成形术;2013年,中国首次实施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2014年,中国第一例经皮左心耳闭合术完成;2015年,世界上首次完成肾动脉交感神经深低温冷冻消融;2018年,世界上第一例经心二尖瓣夹闭术完成;2021,第一个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中国完成。

团队研究成果

为了推动中国医疗创新的全面进步,葛均波及其团队于2015年牵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医生为主体的创新团队——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目前,创新孵化平台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医生创新平台之一,推动了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进程。

葛均波还将坚持创新的理念传授给了他的学生。他非常重视独创性,经常告诫学生,“出去讲课,试着谈谈我们的独创性,使用我们自己的材料,在临床实践中用科学问题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批判性地接受一些国外的研究结论”。

以德育工作积极推进医学人才培养

“医学以仁学为基础,美德以医学为基础。”这是葛均波在教学生时经常说的话。葛均波虽然有几项职责和复杂的事务,但他会亲自向每个月来导管室学习的研究生演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操作,并耐心解释操作思路和要点。葛均波将逐一详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他没有忘记告诉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总结不断实践的经验,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有机地结合临床经验和基础科研方法解决问题。

葛均波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一封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信之后,他给所有的学生写信,“这次竞选中没有观众。”他身体力行,先后报名参加了湖北省第二批和第三批医疗队。虽然未获批准,但他在后方迅速做出反应,主持制定了疫情防控形势下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流程和防护策略。他呼吁学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特种医疗器械的研发。他还利用网络会议等多种网络渠道进行宣传和解读,为科学防控、准确实施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保障。在疫情防控期间,葛均波率先组织中山医院130多名心脏病专家进行免费远程会诊,方便患者诊治。他用一系列动作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医疗责任。

在疫情期间,葛均波院士“给所有学生写了一封信”,在银幕朋友圈里一扫而过

在教授学生时,葛均波经常强调与患者家属交谈和交流。从患者角度出发,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病变血管情况,选择最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治疗方案和手术器械。

在学生眼中,葛均波就像一个团队的“大家长”。只要他想要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他就会把它当作自己的东西来处理。春节期间,葛均波将看望病房和实验室值班的学生和医务人员,并在新年第一天邀请学生在家吃饭。葛均波坦言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照顾。他现在所做的只是一种传承。

“我们越接近对方,就越能感受到葛老师真诚品格的光辉。”一些学生评论了葛均波。他经常警告学生不要太功利主义。对于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手术量的现象,他对学生们说:“手术不多,但很好。你可以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是一项真正的技能。其他人做5例,你做10例。这是工作量。”。他还反复告诉学生,科学研究必须现实,不能因为所谓的“高影响因素”而牺牲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提交论文之前,学生应向整个研究团队承诺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并树立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信念。

葛均波认为,如今,教师不仅在学术领域影响学生,而且在道德素质方面对学生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眼里,老师是榜样。”就像导师葛均波陈灏珠这位院士的专业知识、科研思想和人格魅力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他也试图继承和延续老师的方式。“在学生进入我的团队之前,我会给他们提供一到两个研究方向。我不会设置太多框架,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我想听听学生的一些科研想法报告,我会给他们一些修改建议,然后实施。”葛均波说,他尽最大努力根据学生的能力、时间和用途来教育他们,“这也为给学生提供了一条好的出路提供了保证”。

为了积极推进国家医学人才队伍建设,葛均波作为主编,组织和带领包括团队成员在内的众多国内医学专家编写了第八版和第九版《内科学》教材。团队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教师和医生。作为教师,团队所有成员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平均每人每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授1-2门课程。作为导师,该团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医疗技能,培养科研思维,强调科研诚信。

以严谨的学风、和谐的引导关系、积极的同侪氛围和全面发展的模式,被评为2021年度。复旦大学十大“三好”研究生指导团队。

科技兴医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建设

多年来,该团队一直在努力实现国家心血管健康目标。团队立足国家卫生领域的重大需求,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广泛布局,重点攻关,开展心血管疾病事件全链防控研究。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和“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全国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小组”科学基金等方面相继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和国家“十一五”计划科技支持计划211工程建立了包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内的40多个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985个项目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放射治疗临床医学中心、国家卫生委员会病毒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技术与设备创新单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设备》等近10个国家级和省级平台,累计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调动全队力量,积极参与“健康中国2035”,助力中国心血管防控战线建设,推动中国心血管事件拐点早日到来。

葛均波说:“目前,工作团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缓解患者痛苦和慢性病管理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我们的初衷,继续通过我们的专业技术为人民带来更多福音。”作为一支充满活力、合作发展的团队,葛均波团队将继续为会员和医学生搭建攀登学术前沿的阶梯,成为他们成长的巨大肩膀,为中国心血管行业的发展培养许多优秀人才和储备。

来源

中山市医院

医学科学与工程系等

文字

张欣

编辑

刘亦飞驰马楚涵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热吻小玫瑰
    热吻小玫瑰
    发布于:2022-04-27 02:07:27 回复TA
    究,尤其注重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缺血性心肌疾病的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团队导师葛均波院士积极推进医药自主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长期以来,在葛均波的领导下,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包括血管内超声研究、新型冠状动脉支架的研发支架在预防和治疗内部再狭窄
  1. 卓娣怡娴
    卓娣怡娴
    发布于:2022-04-27 00:16:36 回复TA
    不妨先做出点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否则,生命中仅有唧唧歪歪,怎样看都像是矫情。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