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给他密码和验证码,卡里的钱是我自己转账的?!”老人想不出来。他被骗子骗走了五万多元
现在骗子可以在没有验证码的情况下骗钱了吗?事实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屏幕共享。
紧急提醒!!!
不要打开手机的这个功能!
最近,刘女士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对方说她是自己户口的“警察”,这样她就可以登录网站查看逮捕令。另一方表示,目前该案正在当地警方调查,并要求她添加办案警方的QQ进行调查。
刘女士登录后,如果她真的看到了“逮捕令”,她立即惊慌失措,并立即添加了对方。
另一方表示,调查人员无法当场询问她,而是通过社交软件询问她。然后刘女士按照嫌疑人的指示去了一家酒店。
随后,另一方要求检查资金流动情况,刘女士按要求下载了该文件。”钉子”应用程序→开放共享屏幕功能→打开支付宝→微信和银行卡账户→向另一方展示余额以供验证。
另一方告诉刘女士不要把钱转到“安全账户”,只要把钱转到刘女士名下的另一张银行卡上,刘女士就按照另一方的提示把钱转到了他的银行账户。
在刘女士的一系列行动之后,犯罪分子登录刘女士的手机银行,将64万多元转入20多笔交易。
直到另一方要求刘女士借钱并把钱转到自己的银行卡上,刘女士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这种情况
浙江最近发生了许多病例
↓↓↓
1
近日,嘉兴市海宁长安区一名老人向派出所报案,称自己被骗5万多元。
案发当天,老人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另一方表示,他在平台上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获得三倍赔偿。老人一听说有三倍的赔偿金,立即按提示加上对方的QQ。
然后,另一方把老人拉进了售后小组,很快就说他错把10万元转给了老人。老人一担心,那么多钱必须退还给别人,于是他按照对方的指示点击了QQ的共享屏幕功能。
就这样,在对方的“监控”和“指导”下,老人将自己的钱分成了几块,并将其转入对方提供的一个陌生账户。直到这位老人被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小组中除名,他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总共5.9万多元。目前,此案仍在调查中。
2
3月12日,绍兴诸暨的黄女士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号码。另一方声称是快递公司的,不小心丢失了黄女士的包裹。现在她得付包裹费了。黄女士(NicholasTse)通常会在网上购买更多商品,而且之前也有过快递业务的损失,所以他对此没有太多怀疑。另一方添加了黄女士的微信,并表示需要根据他所说的退款。为了更方便地指导黄女士的操作,对方要求黄女士下载一个会议应用程序,并打开应用程序中的[共享屏幕]功能。
在打开屏幕共享功能后,另一方要求黄女士将他的银行卡绑定到支付宝。在绑定过程中,她需要输入银行密码。当黄女士认为他可以得到索赔时,她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表明她的银行卡上的钱已经被转移走了。黄女士意识到自己遇到了诈骗,于是迅速拨打110报警。目前,此案仍在调查中。
1
什么是屏幕共享?
INTRODUCE
如今,许多应用程序都有一个名为“屏幕共享”的功能,即在两台设备之间建立连接,使两个屏幕显示相同的内容。
当a使用“屏幕共享”时,屏幕另一端的聊天对象B可以看到a手机上的所有操作屏幕,包括弹出框内容,甚至可以看到输入密码和解锁的过程。也可以理解,B正在远程实时监控移动电话a的所有操作。
与遥控软件不同,B不能通过此功能操作和控制a的手机。
2
“分享屏幕”诈骗手法:
作案手法
1.骗徒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联系方式,冒充电商客服联系受害人,谎称之前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办理退款手续。在准确告知受害者的购买信息并欺骗其信任后,将该方添加为QQ好友。
2.骗子以“协助指导操作”和“协助处理”为由,先诱导双方在QQ上打开屏幕共享功能。以退款为理由,客户将银行卡号、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告知银行。
3.然后,骗子可以在其他地方登录到对方的网银账户。即使对方网银密码未知,骗子只需点击“忘记密码”等相关选项,网银平台就会将验证码发送到对方绑定的手机号码上。
4.此时,使用“屏幕共享”的骗子可以实时监控当事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内容,并在当事人不省人事的情况下转移账户中的资金。
3
实际演示:
作案手法
1.打开“屏幕共享”功能
2.受害者手机屏幕上的所有图片都直接显示在说谎者的手机上。
3.即使是“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骗子也能一目了然!
“据统计,在贷款欺诈、冒充客服、快递退票、冒充公安法、取消校园贷款等欺诈类型中,骗子更喜欢使用屏幕共享功能进行欺诈!”
资料来源:浙江省公安厅
资料来源:杭州交通9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