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伦敦的时差原因(古代丝绸之路东西万里,古人能觉察到时差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古代丝绸之路从东到西横跨不到地球的一半。中国最东端和西欧最西端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差异。但是古人能找到时差吗?他们对时差反应有什么看法?

老巴认为,由于古人通讯不发达,缺乏准确的计时工具和快捷的交通工具,两地之间无法及时沟通,他们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发现时差。

为什么?在这里,让我们首先讨论什么是时差,并找出时差的原理。

简单地说,因为地球在不断地旋转,或者以地球为参照系,太阳从东到西绕着地球转。这使得地球上从东到西一定距离的两个地方的当前时间(上午、中午和晚上)不同。

靠近东方的地方首先被太阳照亮,这比西方的人更早。东方比西方明亮,太阳在顶部,天空黑暗。如果这两个地方的东西距离跨越地球的一半,那么它们的时差是半天(12小时),白天和黑夜正好相反:一个地方的中午是另一个地方的午夜。

另一个例子是丝绸之路的尽头,英国属于0区,而北京是东坝区,时差是八小时。也就是说,在英国中午12点,北京是晚上8点。换言之,英国要到北京太阳升起后大约八小时(一天的三分之一)才能到达太阳的顶部。

那么,人类如何发现这种时差呢?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直接比较两地的时间条件。

例如,英国时区比北京晚8小时。然后,如果我们能同时比较英国和北京的当前时间,我们就能检测出时差。但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在英国和北京。如何比较?只有在英国和北京之间建立沟通模式,才能实现同步。

英国人约翰北京人张三约好了时间打电话来谈论天气。当他们交谈时,张三告诉约翰,北京时间是晚上8点。约翰告诉张三,现在是英国的中午12点。这种差异使他们理解了时差。

或者,在没有时钟的情况下,张三告诉约翰,北京的太阳大约在中午时分升起。约翰告诉张三,目前英国还没有破晓,东方脸色刚刚变得苍白。大约八小时后(一天的三分之一),约翰告诉张三,现在是英国的中午。张三告诉约翰,北京的太阳已经落下很长时间了。这样,双方都可以理解时差。

简而言之,为了检测时差,您必须比较两个地方之间的当前时差,或者两个地方之间的时差以达到一个公共时间。

另一种方法是携带准确的时间或时间记录工具,亲自在两地之间旅行。时差是根据两地之间的绝对时间与出发前a地与抵达后B地之间的时差计算得出的。

例如,张三有的手表基本上是准确的(例如,每天误差不超过几分钟)。他在北京调整了这块手表,把它带到了英国。这时,他发现他的手表清楚地指向晚上8点,这表明北京是晚上8点,而英国是正午,有太阳。这样,他就能理解北京和英国之间的时差。

或者更简单地说,张三在北京晚上8点上飞机,花了大约6个小时飞往伦敦(假设此时北京应该是凌晨2点左右)。但他发现英国仍处于黄昏。这样,他也发现时差。

然而,对于古人来说,这两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当时,东西之间的交通、骑马或划船是速度的上限。发送信息的速度基本上由人的速度控制。北京和英国之间的距离需要很多天才能在没有电话或电报的情况下发送信息。此时,张三正在北京。目前不可能知道他在英国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由于无法同步,因此无法比较时差。

第二种方法在理论上仍然可以使用,但在实践中非常困难。古代大约有两种计时工具。一个是日晷,这是基于太阳的运行。如果你去不同的时区,日晷就会失去准确性。二是利用物理现象来计时,如多香、沙漏、滴水计时器等,这些东西主要有较大误差。

让我们假设张三有是一个非常精确的沙漏。整整需要24小时(或一两个小时)。然后,张三一直在北京以西给他的沙漏计时,每24小时重新计时一次。张三会知道的。最初,他在中午出发时开始了第一次沙漏计时,但随着他继续向西移动,逐渐地,当他开始新一轮沙漏计时时,已不再是中午,而是中午之前的上午。越往西,开始新一轮沙漏计时的时间越早。当他到达英国时,每一轮沙漏计时都是在黎明后的清晨开始的。因此,张三得出的结论是,英国的时间比北京晚了三分之一左右。

以上是一种理想的情况。但事实上,古人无法制作出如此精致的沙漏,它需要整整24小时。张三的操作不可能绝对准确。根据古人的交通记录,从英国到北京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八小时的时差相当于几个月的旅程中每天几分钟的时差。根据当时的统计工具,根本无法检测到。张三在路上跑步时,颠簸的沙漏造成的误差可能会比这更大。即使张三真的发现抵达英国后沙漏开始的时间与北京不同,他也只会怀疑自己所谓的“一昼夜沙漏”不是真的准确,而是有偏差。

因此,古人无法观察时差。

然而,不要把古人想象成傻瓜,以为古人不知道时差的存在。

没有观察到,也可以推测。

毕竟,当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时,西边的人会比东边的人晚一点欢迎黎明,晚一点送出黄昏。没有必要精确计算时差,所以你可以直接从头脑中获得想象力。

更不用说西方人很早就提出了“地球”的概念。即使是说“天圆地圆”的古代中国人也能充分理解东西方的时差。

早期童话《夸父逐日》,是用来形容巨人夸父在西边追逐太阳。虽然他想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持太阳,但他试图用自己的速度来追赶太阳的速度,并利用时差来争取时间到西方。

宋朝诗人辛弃疾,一首歌《木兰花慢》,它生动地描绘了东西方的时差:

可怜的月亮今晚,你要去哪里?有不同的世界吗?我只能在那里看到。光与影的东方

北京和伦敦的时差

诗人看到月亮落在西方,想知道是否会有另一个人类世界。他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那不是时差吗?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只要在传统的“天圆地圆”的西边加上一块人居的土地,落在西边的月亮自然会去那里。

可以看出,虽然古人受制于技术,很难直接观察时差,但时差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概念。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傲娇王子
    傲娇王子
    发布于:2022-04-27 05:54:29 回复TA
    的时间越早。当他到达英国时,每一轮沙漏计时都是在黎明后的清晨开始的。因此,张三得出的结论是,英国的时间比北京晚了三分之一左右。以上是一种理想的情况。但事实上,古人无法制作出如此精致的沙漏,它需要整整2
  1. 真知灼见
    真知灼见
    发布于:2022-04-27 05:35:21 回复TA
    假设此时北京应该是凌晨2点左右)。但他发现英国仍处于黄昏。这样,他也发现时差。然而,对于古人来说,这两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当时,东西之间的交通、骑马或划船是速度的上
  1. 盛厚翠泽
    盛厚翠泽
    发布于:2022-04-27 18:28:18 回复TA
    所有的懒汉都没有明天,他们已经在前天将其支付了。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