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邂逅 · 1324 期 · 2322 篇
家庭里,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工作中,她们是专家、是一线员工……正是战“疫”进行时,宝武的姐妹们和家属在“战火纷飞”中展现女性力量。
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耐心和包容,为抗击疫情增添了温暖与力量,诠释了新时代新女性的大爱与担当。
守护服务防线
在这次战“疫”中,她们是默默守护着几十万燃气用户的一道坚固防线,她们便是武钢江南中燃的话务巾帼。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封城封路”,而江南中燃话务中心的办公室24小时灯火通明,电话铃声急促不停。话务中心的娘子军们不眠不休,帮助用户解决各类用气问题。
话务主管鲁欣每天关注员工的身体状况,早晚督促大家自查体温,共同学习疫情防控知识,要求在岗人员严格做好消毒措施,保障这个话务大家庭每位成员的健康安全。
话务员周红艳每天骑着电动车往返单位和家中。武汉大雪纷飞的那天,她刚出门不远,突然车出了故障,空无一人的大街求助无援。她推着电动车在寒冬中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单位,准时出现在岗位上,没歇息片刻就立即投入工作。
王晓燕两口子都是单位员工,携手战斗在一线。一次,她接到一位独居老人的求助电话,老人有眼疾,表达不清楚具体故障。王晓燕当机立断,马上联系正在外服务的老公到老人家里解决了难题。
祝小燕平时胆子特小,她所住的小区是感染高危区,楼上楼下单确诊就有十几人,大家都劝她在家休息不要冒险。她却突然变成了女汉子,坚持要和大家一起共同战斗,每次上班出门前都将自己全副武装,穿过重重“包围圈”奔赴工作岗位。
检化验“半边天”
宝武炭材梅山分公司制造管理室分析作业区有这样一群女员工,在疫情面前,经历初期的紧张与不安后,依然像往日一样专注和忙碌。工作之余,女员工自发配好84消毒液,给公共区域逐一认真消毒。
在各类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党员罗静蓉带领大家自制酒精消毒棉球,搬运、稀释、配制棉球,第一批酒精消毒棉球很快就送到各生产作业区中控室和收发货作业点,用于公用设备消毒。
班组一位女工的爱人自驾回湖北老家,按照规定必须居家隔离观察14天。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其他成员主动放弃休息来顶班。即使工作比以前更加忙碌,大家也不忘对居家隔离同事微信问候,并主动联系居委会,与社区进行对接,为其购置生活日用品,让同事顺利完成隔离,安全回到工作岗位。
宝钢股份最美的花
作为志愿者的她
犹如温馨友爱的康乃馨
她叫陈星,在武钢有限质检中心冷轧作业区工作。
1月24日,武汉青山区委下发志愿者招募的消息后,陈星毫不犹豫报了名。1月25日,她作为疫情防控志愿者正式来到了新岗位——负责值守二七桥和北湖收费站,给过往车辆的司机测量体温。
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她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坚守岗位,没请过一天假;业余时间,她作为一名普通志愿者守卫家园。当身边的同事心疼地问她累不累时,她笑着说:“测温值守是很辛苦,四到六个小时不能喝水,二七桥车流量大,每四个小时大约有六千多辆车经过。当遇到不理解的司机时,还要细心疏导、宣贯政策。一个轮值下来,口干舌燥、手都抬不起来,但是为了武汉,为了疫情尽快结束,我觉得这份辛苦,值得!”
作为警嫂的她
就是一朵盛开的扶郎花
她叫彭兰,是武钢有限能环部热力分厂零七水电作业区的一名党员。
彭兰的丈夫是人民警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接到任务那天起就再也没有休息过,他主要负责武汉二医院和九医院医疗隔离点的安全保卫,接送确诊或疑似病人前往医疗点。丈夫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彭兰选择了默默守护着小家。丈夫是确诊病患的接触者,她在担心之余依旧每天准时早起,为老公准备早餐,给家人定时测体温,做好家里的消毒杀菌工作……疫情发生以来,她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由于隔离防护需要,彭兰的丈夫单独住一个房间,平日一家人晚餐时光的欢声笑语没有了,但是心却更近了。彭兰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全心照顾家中老人起居和孩子学习。不仅如此,在工作岗位上,她主动协助作业区开展各项防疫工作,积极排摸作业区员工疫情期间的实际困难,及时传达上级的精神,做到居家办公不脱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管理者的她
就像江城怒放的山樱
她叫章琪,是营销中心(宝钢国际)华中公司物流部总经理。
地处疫情核心地区的华中公司,受到“封城”的影响,物流工作可谓困难重重。辛辛苦苦接进来的订单,无法顺利交付,这让负责物流管理工作的章琪,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疫情肆虐,但工作不能停滞。大年初三17:00,营销员的一通电话让章琪热血沸腾。“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急需彩涂卷,需要仓库配合发货,需要安排物流车辆!”工作起来风风火火的章琪第一时间与仓库负责人联系,安排加班人员,19:00前确保人员到位,紧接着,她马不停蹄带领团队成员与物流承运商联系,安排好可上路通行的车辆,随时待命……19:50,彩涂卷装车完毕,前后仅用了不到3个小时。
1月28日,武汉的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华中公司又接到一份为南昌江铃生产负压救护车的保供任务。在长途汽运和水运无法保障的情况下,章琪想到了铁路集装箱货运,她与集装箱承运商紧急沟通,确保了顺利交付。从寻找物流资源到组织装车、最后交付到用户手上,仅用了4天的时间。章琪再一次和她的团队,为抗击疫情交出一份圆满答卷!
作为准妈妈的她
如同扮美钢城的紫荆花
她叫郭梅,是湛江钢铁设备部综合管理业务员,也是一位准妈妈。
“我去厂里一趟,球团回转窑设备状态需要跟踪,几天没点检,我心里不踏实。而且现在疫情严峻,我得去看看有没有工作要安排,等我回来再做饭!”大年初一早上,丈夫高鹏与怀孕35周的郭梅商量着。
都说怀孕的准妈妈像“国宝”,在家受丈夫呵护,在单位受同事照顾,郭梅这会听说丈夫要去厂里加班,她也动心了。郭梅平时负责宣传和工会工作,现在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一线的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够不够?这两天她一直放心不下。“你等我一下,我和你一起去!”郭梅喊住正要出门的高鹏,毫无犹豫地和丈夫双双赶到厂里。
郭梅来到办公室后,先是查看了部门防疫物资的发放登记和库存台账,闲不下来的她还认真了解值班同事的疫情网格化排查情况……什么叫做责任?郭梅用实际行动为快出生的宝宝上了一堂生动的“早教课”。
作为“总管家”的她
恰似暗香浮动的寒梅
她叫马琳娜,是梅钢公司办公室行政室主任,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后勤“总管家”。
作为梅钢公司疫情防控应急办成员,马琳娜积极投身公共卫生后勤防控工作,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马琳娜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孩子都还小,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但疫情面前,她选择了坚守岗位。春节前,结合防控工作要求,她积极与职能部门沟通,重新审视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并及时修订。
随着疫情不断升级,马琳娜放弃休假,快速行动,带领同事迅速投入战“疫”,统计梳理应急物资需求,协调采购口罩、手套、体温枪、消毒液等防控物资;她起草了公司“五室一所”、通勤车等的卫生防疫规定,建立了消杀毒工作“每日一查”制度,组织应急办成员每天对通勤车、食堂、综合办公楼等重点公共区域进行检查提醒,循环验证;她牵头及时调整公司工作餐用餐形式、公司通勤车运行班次等等……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打乱了原有的作息节奏,别人的“史上最长假期”对马琳娜来说却是恰恰相反,加班加点成了常态。没想到,四岁的小女儿“批评”她:“老师说外面有病毒,不准出门。我们都不出门,为什么妈妈不听话要出去呢?”马琳娜愧疚地笑了,这个问题有点儿难,等你长大就懂了……
作为一名“贤内助”
她是热情勇敢的太阳花
她叫郑前,在宝钢股份冷轧厂精整分厂工作。她的日记让人动容——
大街上行人零零星星,居民响应号召,在家“摒牢”。而在城市鲜为人知的角落——监狱里,因其特殊的管理模式,正承载着意想不到的防疫压力。
1月27日,我家的警察先生在值班48小时后本该回家欢度春节了,可就在这天清晨,我接到了老公的电话:“老婆,我要第一批参加全封闭管理了。”还不等我细问,电话那头已经挂断了。那一刻,我知道老公早已经做好“作战”准备,因为他是人民警察。分别时,我给了老公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声“保重”也变得有些哽咽。
一人付出,全家贡献。全封闭的14天内不能见面,也不能视频连线。作为一名警嫂,做贤内助“疫”不容辞。由于平时繁忙的工作,家里的油烟几乎不沾。但是,这个超长假期,厨房近乎成为我的“主战场”。我成了家人的“营养师”,要照顾公公婆婆的口味,更要“喂”好家里的“小馋猫”。那些日子,每天和家人坐在一起,品尝自己的手艺,是一天最幸福的时刻。每天晚上,老公会给家里打个电话,祝福家人平平安安。
但是,我也是一名党员,我更心系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总想着为大家做点什么。有一天,“冷轧宣传”群发来一个通知,要收集一些现场员工积极防控疫情、奋战一线的照片。作为分厂宣传员,我决定做一回战“疫”记者,我也要来一场“逆行”。2月6日,我早早来到单位,把各个作业点跑了个遍,用镜头记录下同事们一线战“疫”的点点滴滴。当天,我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制作成“美篇”分享给同事们,宣传身边的典型,激励更多员工用责任和坚守撑起抗“疫”持久战。
2月10日,监狱相继进行第一轮换防,也是我家的警察先生14天封闭“释放”的日子,我精心准备了一桌好菜。可是就在那天清晨,电话又响起来了:“老婆,抱歉,我还要继续留守,同事隔离期未满,按规定不能来接班。”作为警嫂,支持他、理解他是我的责任和荣耀。疫情终将过去,春天也会到来。
2月11日,复工的第一天,我和同事们一起投入了日常的防疫工作。除此之外,我也继续做好战“疫”记者,用笔、用心记录冷轧人的战“疫”故事。
军功章有你的一半
在韶钢特轧厂高二生产作业区,精整工陈琴是入党积极分子,始终严格地用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当公司党委发出志愿者行动号召时,她主动报名,将两个孩子托付给老人。她还与同组队员提出申请,给进厂的物流车司机测量体温。
作为特轧厂公众号的编辑,陈琴采访了一位家属是医务工作者的员工,跑了近十个作业区(科室),整理材料、录制视频。她勇于创新工作模式,策划并编辑制作了电台节目,邀请3名员工录制主题为“武汉加油”的歌曲,用歌声传递温暖与力量,员工普遍反应良好,表示节目形式新颖、内容好听。
作为一位军嫂,陈琴全力支持丈夫驰援武汉一线的工作,担起照顾家中老人小孩的重任,为丈夫安心保家卫国奠定了坚实的大后方。
民族团结姐妹花
在八钢热轧分厂设备七组,有这样一对异族姐妹,姐姐叫董淑青,是汉族;妹妹叫热孜万古力,是维吾尔族。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严峻的疫情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为了保障岗位员工的口罩补给,分厂决定自制口罩。董淑青和热孜万这对姐妹听说后,主动提出来厂里参与口罩制作,从剪裁到缝制,两个人一做就是一整天。
一天,两姐妹又听说住宿舍员工伙食比较单调,决定做点吃的给大家调剂一下。下班后,董淑青在家撸起袖子,做韭菜盒子。再看这边热孜万家,一会的功夫,香喷喷的新疆特色美食肉馕也出箱了。第二天,这对姐妹花把美食带到单位,师傅们感动地说:“这里面分明装着满满的关怀和情谊。”
传递一份温情
“妈妈,今天中午我自己烧饭,你和老爸去忙吧。”说这话的是一个年轻小伙。
“好的,你爸爸今天去看守所值班,估计要一个月后才能回来,你自己好好研究下菜谱,这段时间我比较忙,顾不上你了。”说完,她就戴上口罩一个人驾车去了内河码头。她就是宝武环科宝钢建材营销中心的销售专员顾玉琴。
航道封闭、终端停工,眼看着一天天积压的库存,从春节放假第一天起,顾玉琴每天去现场沟通发运量及船只安排情况,排摸船只到位率,耐心与客户解释沟通。防疫期间,她还将家中的防疫物资带去现场,分发给客户、船民及同事,在做好客户服务的同时,更传递着一份温情。
一人顶三岗
“廖主任,既然判定岗位的同事因出入管制不能及时到岗,那就让我来继续坚守岗位,完成他们的工作吧。”鄂钢信息化部(质检中心)杨红主动向科室负责人廖子云报告。
杨红从1月15日以来一直坚守岗位,疫情发生后,她便主动放弃休息,在做好各项防疫工作的同时,每天审核开具钢材质保书,确保不影响公司钢材发货速度。2月14日,因疫情管控需要,鄂州市实施了更加严格的出行管制措施,调度岗位的一名同事因门栋封闭无法出勤。面对缺员,她再次主动请缨,既当判定员又当调度员,一人顶三人坚守岗位。
疫情防控期间,她还当起了志愿者,为便于岗位人员领取防疫物资,找来实验室用完的小玻璃瓶分装消毒液和酒精,做好分发记录。
爱的天使
作为宝信软件轨道交通事业部团总支书记,“90后”安笑言关键时刻站出来,和伙伴们一起成为宝信软件“爱的天使”,为单身返沪员工的隔离“遮风挡雨”。
面对外地住宿青年返沪,安笑言按照工作方案,统计住宿员工的返沪信息。2月8日晚,面对一位员工不能入驻宿舍的情况,她迅速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协调一位尚未返沪员工的单人房间,帮助解决问题。为了既满足返沪员工隔离的要求,又满足公司在复工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她一方面确保员工按计划分批入住隔离酒店;另一方面,对已隔离的员工进行分队管理,设立队长负责制,确保每一位隔离员工的健康情况、住宿、用餐和防护用品全覆盖。
安笑言还报名参加了防控疫情协调保障工作志愿者团队。在公司复工后办公场所的管控、服务队伍中,又见她那瘦小的身影。
与春天有个约定
陆宏义是武钢资源大冶铁矿公司工会干事。他的爱人胡冬燕,是黄石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一个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一个在社区做好志愿者、在家当好“贤内助”,上演了一幕夫妻守望、携手抗击疫情的温情故事。
胡冬燕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工作。当黄石市第二医院QQ群发布第二批支援定点医院护理人员征集信息后,这名非典“老兵”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到有黄石“小汤山”之称的市中医院团城山院区抗“疫”。2月8日,胡冬燕和其他4名同事一道,来到团城山院区。她被分派在重症ICU监护室担任护士,这里是抗“疫”一线中的一线,病人救治难度大、危险程度高,但她义无反顾。
这一边,陆宏义从妻子离家那一刻起,肩上的担子便重了起来。他除了每天利用网络远程办公,以前妻子操心的事,现在他都扛了下来。在网上购菜、督促儿子上网课……同时,作为党员志愿者,他还参加了给社区居民送菜的工作,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另一边,抗“疫”一线,胡冬燕全力奋战。ICU病房里安排了4个护士,她们每天面对14位病人,每位病人身上连接了十余根管子,对应着各种设备。工作时,她穿着十几件各种防护装备,每个班连续工作4—6小时,插管、用药、吸痰、翻身、记录……每次她从病房出来,脱下衣服,一拧直淌水。一位江苏来黄石支援的小护士好奇地向胡冬燕询问:“姐姐,你为什么报名来前线?”她说:“我是科室骨干,又有非典一线工作经验,在这非常时期,作为医务工作者,我的职责就是要捍卫病人的生命健康。”
胡冬燕每天最放松的事情,是下班后同儿子视频聊天,“爸爸做的饭好不好吃?作业完成了没有?”当儿子看到妈妈脸上被口罩勒出的两道印痕时,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关心人,“妈妈痛不痛?妈妈累不累?我以妈妈为荣。”
胡冬燕自从到黄石“小汤山”支援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了,她和家人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视频进行交流。其实,他们住得并不远,家与医护人员定点住宿的宾馆之间,只隔了一条马路。这对抗“疫”夫妻之间有个美丽的约定:平平安安再相见,春暖花开再拥抱。
抗“疫”伉俪, 告诉你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坚守抗“疫”,硬核上线 | 黄石公司员工知难而进逆风而行
宝武最美“逆行”医护,虽然“负重前行”却也“笑看花开”!
“真嗦飙!” 他们撑起鄂钢后勤服务一片天
编辑:吧噗
素材:集团工会提供,部分来自宝钢股份
文字:杨波 、王闯、邵亮、盛文松等
出品: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友爱的宝武,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