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要想过得好,那么到手的养老金待遇必然越多越有保障,然而同一地区、同一时间甚至同一单位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到手的养老金待遇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不过我国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适当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
2022年,养老金调整细则虽然尚未公布,但多方预测养老金18连涨为大概率事件,这一好消息已然引起广大退休人员的关注,而对于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退休人员来说,肯定都希望自己能多涨钱。而当前,我国职工基本养老金人均水平为每月3000元左右,于是就有人说了,今年养老金调整要提低控高,那些养老金待遇低于3000元的,或将能统一上涨10%,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首先要明确告诉大家,这一消息妥妥是谣言。虽然我国确实为逐渐缩小养老金收入差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统一为养老金低于3000元的人上涨10%,还是非常不现实的,原因无非这3点:
第一,不符合养老金调整机制
养老金调整额度,是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以及物价上涨情况等确定的,依照往年调整方案来看,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养老金上涨幅度均为5%,已经算是非常高的了,2021年养老金涨幅为4.5%,已经有了降幅趋势。
虽说是受了疫情影响,涨幅降低情有可原,但我国现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很有可能面临养老金不够发的情况,而给养老金收入低于3000元的人上涨10%,虽然单个人看涨钱并不算多,但所有退休人员加起来,数额将十分巨大,很容易造成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此考虑到养老金发放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第二,不符合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
我国养老金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这样既能提高人们参保缴费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一举两得。但如果专门为养老金低于3000元的群体制定较高的上涨比例,那么就会打破平衡,不但极易激起人们内心的不满,还很容易会陷入恶行循环,十分不利于养老金的累计和发放。
第三,各地发展水平不一
养老金主要就是维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大不相同,像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一线城市,无论物价水平、工资水平还是社保缴费水平都要比三四线城市高。因此养老金上调幅度必然会依照当地社会发展水平确定,控制在正常范围,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增加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可能忽略各地发展差异,单独对某一类群体制定过高的上调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