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又来,春节将至。在外忙碌一整年的人们都想回到家中与妻儿团聚、同父母畅聊。但是疫情的蔓延,使得很多漂泊在外的异乡人举棋不定,异地过年又一次被提上生活议程。
但是在古代,异地过年非但不稀奇而且还是一种常态。这是因为古代交通闭塞,回家过年的代价很高。比如身在长安的李白回一趟四川江油的老家,行程1800里,路上需要花费铜钱12贯,折合人民币约8500元,来回便是1.7万元。
徒步回家
既然是回家过年,就不能空手而归。唐朝的冬天很冷,春节给妻儿送上唇膏和面药是最基本的程序,此外还要购置新衣新帽、糖果年货,这些加起来也要两贯钱,总计至少两万元。唐朝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开销充其量不过36贯钱,回一趟家的费用已然顶得上四个月的生活供给。因此,古人流行异地过年,如此可以节省一大笔花销,年后的生活便不会过于拮据。
骑马回家
古人异地过年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时间紧。秦汉以前春节没有假期,自唐朝起,皇帝念及臣子的辛苦,开始放假一周用于欢度春节。但是对于外地人来说,就算不差钱,如此短的时间也无法回家过年。李白从长安回四川用时28天,明朝宰相徐溥在1498年的腊月初从京城回老家江苏宜兴,用时一个月,直到腊月二十七才回到家中,71岁的徐溥紧追急赶算是吃上了年夜饭。所以,古代就地过年的情形极为普遍。
乘船回家
有家不能回,妻儿不能见,独自一人在外过年想必是很孤单落寞的。其实,在古代,不能回家过年的游子,并非如此。异地过年的古人很会充实自己的生活。唐朝的诗人王湾,在河南担任洛阳尉,工资不高,事情又多,春节常常就地过年,但他也很想念家乡的亲人,于是每年的除夕夜里,他就执笔伏案写成诗篇,用以表达心中的情感。那首有名的《次北固山下》就是他在春节留下来的。
骑马回家
苏轼也是就地过年的常客。比如,25岁那年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春节正巧赶上值班,所以就没有回家。关于这件事,钱易在他的著作《南部新书》中有过详细记载:“御史旧例,初入台,陪直二十五日。百司州县初授官陪直者有此名。”值班期间,苏东坡还在值班室里写成《守岁》一诗,感慨时光的短暂和岁月的蹉跎。
关于苏东坡另外一次就地过年的记载是40岁时,他从密州离职前往徐州赴任。那天正好除夕,半路上因为风雪太大,他只好前往石佛寺投宿。苏东坡在寺庙里守岁,于是写下了《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
2022年1月25日《联谊报》发表
当前正值疫情期,就地过年虽然让人感到难以释怀,但从安全角度讲也是一计上策。今年不回家是为了明年更好的回家。倘若看一看我们的古人,把就地过年当作一件平常事,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似乎就会有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