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和二年,汴京上空忽然彩云飘浮,18只仙鹤飞鸣于皇城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更神奇的是,其中2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路过的行人,纷纷仰头观看,对这一景象惊叹不已。
原本这样的奇景应该被史官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案,但巧合的是当时在位的偏偏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据称,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是国运兴盛之兆,于是欣然提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记其实。这幅传世的画卷名叫《瑞鹤图》。
《瑞鹤图》(局部),赵佶,5绢本设色,完成于1112年,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瑞鹤图》绘于长卷的右侧,左边是徽宗的题记和诗文,以独具特色的“瘦金体”撰写。宋徽宗赵佶用手中的画笔“如实”地描绘了当时人们眼中的“奇景”:巍峨的宫殿在云霭中若隐若现,落日的余晖洒在橙黄色的琉璃瓦上,将古老的皇城染上一层夺目的金色。伴随着几声尖厉的鸣叫,人们的视线被吸引到画面的上方——湛蓝的天空与盘旋的飞鹤。18只仙鹤以优美的姿态,疏落有致地在空中划出好看的弧线。另有2只仙鹤一左一右立于殿脊鸱吻之上,其中一只伸颈仰天长鸣,仿佛在召唤着空中的伙伴;而另一只则扇动着翅膀,准备再次腾飞而起。
今天,当我们站立在这幅长卷前,一边仔细端详着那细如毫发的羽毛、砖瓦与斗拱,一边读着画旁的题记与诗文。当诗画重叠的那一刻,恍惚间我们仿佛置身于1000多年前的那个冬日的傍晚,在萧瑟的寒风中伫立在汴京街头,与北宋的百姓一同目睹这个神奇的瞬间……
《瑞鹤图》(局部)
宋徽宗绘制这幅《瑞鹤图》时,北宋的花鸟画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出现了一批声名显赫的画家。但那时的花鸟画大多绘的是小景,例如“一片芦苇两只野鸭”“一鸟”……就算是画长卷,也多是将几个小景串联在一起(例如崔白的《寒雀图》)。
《寒雀图》,崔白,绢本设色,完成年代未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但这幅《瑞鹤图》却是与众不同。它没有将人们的目光引到某个精心布局的庭院一角,或是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生机盎然”的花叶林间。作为一位俯瞰万里疆土的帝王,宋徽宗将人们的目光带向更宽广的天空,他让我们去欣赏象征权力与财富的宫阙楼阁,让我们眺望宫殿之上更加辽阔的万里晴空,以及那预示幸福与祥瑞的人间奇景。也许,只有身为帝王又兼具艺术才情的宋徽宗才能描绘出这片亦真亦幻的壮丽景象。
《瑞鹤图》绘制于1112年,自从18岁初登帝位,宋徽宗赵佶已经执掌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文化顶峰的帝国12年了。那时的他正处于人生的巅峰,志得意满,神采奕奕,就像他在每幅画后留下的签名“天下一人”,聊聊四字,彰显着一位帝王坐拥天下的豪情与霸气。笃信道教的宋徽宗自信地认为已经完成了赵氏祖先赋予他的神圣使命,他的帝国正被神仙眷顾,辽阔的疆土正笼罩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就连曾经让先帝头痛不已的北方边境也已久无战事,虽然每年还要给辽国送去岁币和贡品,但曾经雄霸一方的大辽帝国也已到了气数将尽的暮年。而在更遥远的西北方崛起的金国正忙于和辽国的领土争夺中,无暇顾及位于中原地带的北宋。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帝王,宋徽宗的职责除了每日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监督着各级官员将圣意层层传达、依次执行,剩下的工作便是竭尽所能地彰显帝国的财富国力了。那时,被祥云包裹的徽宗赵佶还无法看清在暗处悄悄涌动的阴霾,也无法预计15年后整个帝国的灾难和自己晚景的凄凉。
宋徽宗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十月十日,自幼喜爱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更是无一不通。传说在他降生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随后就生下了徽宗,可谓“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原本徽宗赵佶是没有机会继承大统的,作为上任帝王哲宗的弟弟,他早早便被封为端王,居住在御赐的王府,终日与琴棋书画为伴,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然而谁也无法预料历史的车轮会在哪里出现拐点。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仅25岁、没有留下子嗣的宋哲宗突然薨逝。
其后继者只有在十几个兄弟间挑选。那时哲宗尚有自己的一奶胞弟,并有一位嫡长兄建在,但在向太后的力挽狂澜下,端王赵佶被顺利地推上了帝位,成为北宋第八位皇帝。在向太后的眼中,这位年轻的皇子不仅才华出众,更重要的是性情平和安稳,终日沉浸于书画,而不像其他王爷喜爱“拈花惹草”,时不时会做出一些有辱皇家颜面的事儿。但一向精明的向太后这回却看走了眼,虽然一位皇帝喜爱舞文弄墨本不是什么错事,弄得好了还可以称得上锦上添花,但若过于沉迷其中,或者说除此之外对其他都不感兴趣,那便是帝王的大忌,也是帝国的不幸。特别是当国家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皇帝一人的决策甚至可以在一瞬间将整个帝国推向末日。
终于,这位喜爱艺术的帝王可以心满意足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了。在把自己封为“教主道君皇帝”之后,徽宗赵佶的生命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艮岳这座传说中的皇家花园。而这座花园不仅成为他后半生魂牵梦萦的“蓬莱仙境”,也是最终埋葬整个帝国的坟墓。
在绘制《瑞鹤图》后的第五年,在大臣王黼的主持下艮岳开始动工兴建,历时六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