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本安被撤掉京州中福董事长,中福集团党组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继英当场反对,但是没有用,党组书记兼董事长林满江不满意,那么张继英真的斗不过林满江吗?
张继英是中福集团纪委书记,但同时也是党组副书记,而林满江是党组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才是集团一把手,而张继英只排第二,要接受林满江的领导。不仅如此,两者还存在级别上的不对等。根据剧中透露的信息,中福集团应该属于重点骨干央企,所以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副部级。张继英是公司党组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只是正厅级,相差一个级别,地位悬殊。如此一来,她又怎么能管得了林满江。尽管两者地位相差比较大,但不代表张继英无能无力。中福集团属于国企,不是林满江一个人的私企,所以决策上也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不能搞一言堂,不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特别是在人事安排上。由此张继英可以联合其他党组成员共同行动,如果得到他们大多数人支持,那么决议就能通过,哪怕不符合林满江的想法,也没有问题。如果林满江要让自己的想法实现,也需要这样,通过召开党组会议,经过投票得到多数人支持后才可以。
齐本安上任京州中福董事长和撤销该职都是如此。齐本安当初的任命得到国资委和中福集团党组同意,当时开党组会,林满江并不在场,但是人事任命还是通过了。根据剧情来看,中福集团党组成员应该有七人,除了林满江、张继英、靳支援外,还有生病的高董和上海的秦总等,每个人都有投票权,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齐本安上任京州中福董事长,中福集团几个党组成员开会,至少有四票同意,哪怕林满江不同意,也没法改变结果,毕竟这是组织原则,所以当时他在不在场投票都没什么用。后来他知道结果非常生气,为此压了一个多月后才公布任命。第二次,撤销齐本安的职务,中福集团也召开了党组会讨论,结果这次林满江以三比二胜出,不同意撤销齐本安的张继英只有两票,除了她个人外,还有一个党组成员,原定七人参会,但是高董依然生病,而秦总飞机由于天气缘故没能及时赶到,错过了时间。他两人应该是站在张继英这边的,上次如此,这次肯定也是一样,但是由于没有参加,所以张继英这次输了,齐本安被林满江拿下。这次程序有问题,如此重大的人事调整,党组成员应该集体到位,但是在缺席两人的情况下,林满江强行予以通过。
如果张继英死磕,那么齐本安未必会拿下,毕竟程序上不符合规定。她可以将此事反馈给国资委,可能会干涉林满江的人事安排。齐本安担任京州中福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本来就是国资委的意见,他们通过认真考察后,他才正式走马上任的。齐本安得到了国资委和中福集团党组大多数人的同意,不只是张继英个人意见。林满江要拿下齐本安,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这些人的意见了?因此,张继英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国资委和中福集团大多数人,有了他们这些人支持,真的不能跟林满江掰手腕吗?但张继英没有强硬坚持,也没有将其情况马上向国资委汇报,阻止林满江的行动。既然背后有那么多人,而且国资委的纪委副书记徐长青也是支持她工作,为什么不强硬一点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林满江越是这样,她越高兴。齐本安上任京州中福董事长,林满江压了一个多月才公布,说明他心里有鬼,对齐本安心存忌惮,这说明人事安排合理。在京州中福,齐本安将其查了个底朝天,很多问题都暴露出来了,让林满江如坐针毡。所以他开始对京州中福的人事进行调整,先是安排陆建设出任京州中福代党委书记,让齐本安做专职董事长,通过削弱权力对其加以警告,后来更是直接撤销他的职务,让中福集团办公室主任皮丹出任京州中福董事长,齐本安彻底没有职务,由台上坐到了台下。林满江越是这样,那么说明京州中福的问题的越多,他的人事更换越频繁,越容易暴露问题。如果问题不暴露,到时候怎么能处理好京州中福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了?张继英跟徐长青谈起此事,他说了一句,“这已经打到了他的痛处”。这似乎说明国资委和张继英都清楚京州中福的问题,知道林满江和京州中福的关系,所以才会出此策略。现在林满江已经乱了阵脚,他们只需要认真观察即可,等到证据搜集的差不多后,再将其拿下。
因此当林满江打算拿下齐本安时,张继英已经提前给他打了电话,让他坚守,可见其早已布好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