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炽平
1 腾讯五虎一个公司要想做大,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投行人才必不可少。
比如阿里有投行出身的蔡崇信,腾讯也有投行出身的刘炽平。
马化腾于1998年11月11日创建腾讯,刚开始的核心团队就是马化腾的几个同学: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和曾李青。
5个人号称“腾讯五虎将”。其中张志东管技术,陈一丹管行政,许晨晔管信息搜集,曾李青管销售,马化腾统筹全局。
腾讯五虎:陈一丹、许晨晔、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
从1998年到2003年,这5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腾讯做了起来。
彼时,腾讯QQ的注册量已经突破1亿。腾讯也找到了合适的盈利模式,接下来就要谋求上市了。
2腾讯上市最开始,马化腾对上市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他只是觉得:只要是个公司,做大了,就应该上市。
所以在那段时间他一直在见各种投行的代表,寻找帮助腾讯上市的伙伴。
投行也见了很多,但基本上没有马化腾满意的。
直到2003年秋天,高盛出身的刘炽平出现了。
刘炽平作为高盛银行的代表,去深圳见马化腾,帮助腾讯处理上市事宜。
去之前,刘炽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申请了一个QQ号。
与刘炽平见面时,马化腾对他的第一个观感是,“他是我见过的香港人中,普通话讲得最好的一位”。
此外,刘炽平的名片上居然有一个QQ号,这让马化腾感觉很亲切。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刘炽平给马化腾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腾讯的收入过度依赖“移动梦网”业务,如果中国移动不想合作,随时都可以把腾讯的现金流掐断。
所以在公开募股的时候,腾讯应该强调网络效应,发掘即时通信工具的发展潜力。
二是在公司的估值上不妨保守一点,与其一下子就把市值飚得太高,倒不如慢慢地把公司的价值做出来,让那些购买了腾讯股票的股民能享受到增长的福利。
刘炽平的务实姿态,让马化腾觉得很投缘,最终下决心将上市的事务交给高盛,并对这位与众不同的投行经理颇有认同感。
上市结束后,主管腾讯人事的陈一丹向刘炽平发出邀请,“喂,你愿意加入腾讯吗?”
陈一丹告诉刘炽平,他在腾讯得到的薪水要比在高盛少2/3。
对数字超级敏感的刘炽平笑着说:“也许哪一天,腾讯的股票会上涨100倍哩!”
3 腾讯的投资并购2005年,刘炽平正式加入腾讯,任首席战略投资官。
他搬进一间空旷的办公室,除了一个秘书,没有人向他汇报任何事宜,连马化腾也不清楚,“首席战略投资官”的日常工作是什么。
刘炽平说:“我管三件没有人管的事情,一是战略,二是并购,三是投资者关系。”
把这几件事情理捋清楚之后,2006年,刘炽平正式任腾讯总裁,成为马化腾手下的2号人物。
在他的主导下,腾讯四面出击,投资了大批互联网企业,在京东、美团、拼多多、搜狗、滴滴等企业中,腾讯都有股份。
但腾讯的股份都不多,在美团占股18%,在京东占股17.9%,在拼多多占股17.9%,基本上都是18%左右。
这个股份,能保证腾讯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不至于影响到创始人的地位。
腾讯的策略是:只投资,不控股,同时给流量,也不过度干涉。
这个和阿里的投资 策略相反。
阿里投资的企业,要么是全资收购,要么是绝对控股。整体感觉而言,阿里的控制欲比较重。
这也导致,阿里投资的企业活力不足。比如优酷,2016年,阿里花46亿美元全资收购优酷视频,创始人古永锵却出走,这几年发展下来,导致优酷从长视频领域的老大沦为老三。
还比如饿了么,2018年4月,阿里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打算以饿了么为抓手,和美团争夺本地生活领域的入口。
但几年发展下来,饿了么的市场还是被美团蚕食。
反观腾讯投资的企业,京东、美团、拼多多,哪个不是独当一面的?哪个都能对阿里的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腾讯不用自己出手,光这些小弟,就够马云难受的了。
这些投资布局,自然是现任腾讯总裁刘炽平的手笔。
随着腾讯股价大涨,以及投资的这些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马化腾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
在4月份公布的胡润百富榜上,马化腾以2900亿财富登顶榜首。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刘炽平的功劳。
4 资本的力量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 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
在腾讯发展初期,草莽创业阶段,马化腾靠“腾讯五虎”的野蛮拼杀,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即时通讯领域的老大。
在腾讯上了规模后,果断起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通过资本运作,撬动更大的资源。
资本杠杆是一件神器,用好了,你就能瞬间脱胎换骨,成就一番事业。
用不好,就容易被资本埋没,被资本的车轮碾压,成为资本的牺牲品。
所以玩资本运作这种事儿,考验的是娴熟的技巧,超凡的眼光和战略格局,当然,还少不了对人性的洞察和拿捏。
在这方面,刘炽平做的很到位。至少现在来看,它给腾讯交上来的答卷很让人满意。
腾讯的投资布局,完胜阿里的投资。
如今,昔日的”腾讯五虎“已经走了三位,只留下马化腾和许晨晔还在腾讯。
但来来往往,缘聚缘散也是人生常态。如果没有刘炽平的加入,如果马化腾还守着“腾讯五虎”的格局不放,可以肯定的是,腾讯肯定到不了今天的地位。
什么,你问腾讯什么地位?
这么说吧,它的产品,已经像水和电一样,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在腾讯内部,马化腾一直在问一个问题,腾讯的敌人在哪里?
有一个人回答的很妙,他说,这是一个价值1亿美元美元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腾讯的真正的敌人在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腾讯真正的敌人,还没出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名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