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薪酬一直以来是从业者最为关注的事情。根据2021年,各个金融机构的年报,来看看金融行业最新的薪酬待遇,价高者花落谁家?
2021年是行业蜕变比较明显的一年,数据上的优势比较清晰。
随着公募、量化私募、保险、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规模不断壮大,券商PB交易、投研、场外中介资金配置及风险管理的功能凸显,具有业务资格且锻造出境内外一体化服务机构投资者能力的券商,形成很稳的寡头优势。
根据各家的2021年报,来具体分析下金融行业的整体薪酬变化,不同的行业、不同岗位,都会造成收入的差别,而且文中的薪资包含福利、奖金等等。
一、2021年金融机构的盈利情况
2021年堪称券商大年,9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过百亿,相比2020年增加4家。
市场预计很可能有10家公司的净利润跨入百亿俱乐部,业绩红火之时,券商员工的薪酬同样为市场所关注。
31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21年年报,其中9家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继续呈现“强者恒强”格局,中信证券以765.24亿元营业收入、231亿元净利润遥遥领先,同比分别增长40.71%、55.01%。
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和中信建投净利润均超过100亿元。
还未公布年报的国信证券(002736.SZ)预告去年净利润90亿-105亿元,因此2021年券商行业或10家归母净利润超百亿,而2019年仅中信证券一家。
31家披露2021年年报的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2021年的自营业务收入均超100亿元。
中金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01.31亿元,同比增长27.35%;净利润107.78亿元,同比增长49.5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64%。
其国际业务收入占比约四分之一,全年协助中资企业境外股本和境外债发行均居市场第一,QFII领域连续18年居首。
作为“投行贵族”,中金公司去年投行业务收入仅次于中信证券,两家分别实现收入77.53亿元和62.95亿元。
中金公司去年港股IPO全球协调人承销规模排名第一,中资企业境外债承销规模排名第一;A股IPO承销规模排名第二,A股再融资承销规模排名。
海通证券(600837.SH)去年净利润128.27亿元。其2021年证券投资业务收入109.11亿元,仅次于财富管理业务,同比增长28.35%,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板块。
该业务中,公司去年场外衍生品业务存续名义本金规模超过千亿,场外期权业务市场占有率约10%。同时,海通证券继续保持在QFII / RQFII市场的第一梯队,交易量同比增长了26.8%。
从年报来看,财富管理业务成为上市券商的一大发力点。成立30年的广发证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42.50亿元,同比增长17.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54亿元,目前排行业第五,同比增长8.13%。
目前净利第十的申万宏源去年实现合并营业收入343.07亿元,同比增长16.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98亿元,同比增长21.02%。
基本每股收益0.3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26%。去年公司投行业务收入行业排名从上年的第九升至第七,同比增长47.15%。
31家上市券商中25家去年营收、净利润均同比双增长,可见券商去年经营表现亮眼。
二、 2021年人均薪酬最高的竟然是这家?
2021年,券商行业人均薪资普遍上涨。
31家上市券商公布2021年年报,当中有20家券商员工人均年薪较上年实现增长,占比逾七成。
2021年,上述31家券商人均年薪中位数为61万元。 虽然券商总体维持高薪,但各大券商之间差异巨大。
公开数据显示,有31家券商公布了薪酬水平。
中金公司以人均年薪98.30万元位居榜首,
中信证券位列第二,人均年薪为85.34万元,
广发证券以82.97万元位列第三。
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人均年薪均超过70万元。
据了解,6家券商人均薪酬增幅不小于20%,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国联证券,从2020年的37.12万元增加至55.94万元,增幅为51%。
头部券商中,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的人均薪酬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15%、15%、17%。
上市公司东吴证券发布2021年年报,净利润创五年新高。
2021 年,东吴证券实现营收92.45 亿元,同比增长 25.68%;实现归母净利润 23.92 亿元,同比增长40.10%。
员工规模同比扩大。2021年底员工总数4111人,2020年为3722人,同比增加11%。
观察其员工薪酬,集体涨薪成为标配。全年人均薪酬59.26万元,2020年为40.60万元,同比增长45.96%。
高管薪酬同样更上层楼。2021年东吴证券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支付薪酬2200.13万元,2020年为1913.42万元,增加了15%。
其中董事长范力2021年年薪154万元,2020年为47.44万元,同比增加逾100万。
除此之外,2021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员工年度薪酬福利总额为313.27亿元,按照在职员工人数计算,半年人均薪酬福利为34.78万元。
三、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能拿多少?
2020年,中金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合计(税前)为1.68亿元。在任的董监高人员中,有7人年薪超千万,有7人年薪超400万元。
2021年,中金公司董监高有20人获得9441.8万的薪酬,这个降幅比较大,年薪超千万者,全部消失。
其中有4人年薪均超800万,中金财富总裁吴波的年薪最高,为854.9万,总裁助理徐翌成的年薪为840.9万,投资银行部负责人王晟的年薪为828.5万,首席运营官楚钢的年薪为813万,另外4人年薪超700万。
2021年,中信证券董监高合计获得的税前报酬为1.66亿元。其中董事长张佑君年薪为585.39万元,总经理杨明辉为998.68万元。马尧(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主任)、薛继锐(执行委员会委员)、金剑华(金石投资总经理、中信产业基金董事长)年薪均超过千万。
2020年,中信证券共有26位董监高领取薪酬,合计1.49亿元。其中,马尧、薛继锐、杨冰3位执行委员会委员和高管成员高愈湘的薪酬总额均超过千万元。
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2020年税前薪酬491.51万元,相比2019年略有下降;总经理杨明辉2020税前报酬993.54万元。
中信建投董监高2021年约有14人领取薪酬4351万,董事长王常青税前薪酬468.92万元。2020年中信建投共24名董监高领取薪酬,合计8783.66万元,董事长王常青税前薪酬480.28万元。
2021年招商证券共有15人领取薪酬2353.2万,董事长霍达领取的薪酬为388.41万。2020年共有19位董监高领取薪酬,合计4774.12万元,董事长霍达税前薪酬517.96万元。
四、 金融行业的职业发展
薪酬职级论资排辈,是身为社畜的常规认知,但金融机构却往往并非如此。
高管薪酬最高的十家公司中,民营企业3家:中国平安、平安银行、国金证券;
国有控股5家:东方证券、中国太保、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和国泰君安;混合所有制2家:中信证券和天风证券。
除平安银行和国信证券外,董事长或总裁均不是该公司收入最高的人。
先看中国平安,马明哲作为董事长,本身就是公司重要股东,总经理谢永林与陈心颖、李源祥担任联席CEO,对于依托保险起步,重视金融科技的中国平安,陈心颖和李源祥的薪酬高于董事长,相对合理。
再看天风证券,余磊持有当代科技10%的股份,间接持有天风证券股份,其个人利益不单纯通过高管薪酬来体现,加之天风证券一直以高激励作为核心竞争力,2019年度晋升总裁的王琳晶在天风证券获得最高薪酬,也可理解。
最后看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东方证券、中国太保,四家企业均是上海市属国企,董事长和总经理需要通过市委组织部任命,薪酬纳入上海市管干部的考评体系,上有封顶。
其他业务条线的副总裁,如属于市场化招聘,不纳入市管干部序列,则不受国有金融机构限薪的影响。
综上,民营金融机构的董事长往往不是单纯的职业经理人;国有金融机构的董事长和总裁则大多面临限薪的天花板,所以,往往是市场化招聘的其他高管,才能够拿到公司的最高薪酬。
中信证券高管的跳槽经历较少,多名高管均是在1995年中信证券成立后不久,加入中信证券,一直坚守至今。
中国平安,除了叶素兰在加入平安之前曾频繁更换工作,其他人员即便不是从平安体系内一路上升,履历也相对简单:李源祥此前在保诚保险,陈心颖在麦肯锡,姚波在德勤。
天风证券和国金证券,作为市场化程度极高的民营券商,依靠自身的激励制度,挖掘优秀人才,本身就是其核心战略,其高管的过往履历相对而言更为多样化。
但是,无论是坚守还是跳槽,都需要朝着一个职业方向持续正向积累,在关键时刻实现平台或职级的跨越,在这一基础上,实现更高层级的职业谋划。
五、2022年,选择大于努力
2022年,对于各个行业都是挑战,不只是互联网、房地产、教培等行业。 而且因为疫情,经济下行,政府压力大,财政收紧。体制内减薪,体制外裁员。
相对来说,金融行业是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但是金融具有很强的周期性。金融行业是服务于实体的行业,相对风险较小。
这样的情况下,选择金融行业还是有很大的竞争力的。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金融央企的机制相对稳健保守,但获取资源的能力和议价能力较高,正式员工的编制紧张,相对而言人均利润较高,且员工和高管的收入都明显高于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由于更为市场化,激励机制灵活,高管薪酬往往高于地方国企;但由于民营企业员工数量普遍较多,普通员工的工资最低,平均之后的人均利润也较低。
对于金融央企的机构而言,人的因素往往没有那么重要;但对于民营金融机构而言,核心人物可以起到颠覆性的作用,激励尤为丰厚,普通员工的薪酬竞争力则较弱。
所谓“市场化”的薪酬机制,某种程度上也是两极分化的激励机制。
从“行业细分”来看,薪酬中枢随行业沉浮的特征明显。
以“业绩为王”的信托行业,人均薪酬水平与人均利润高度相关,60万的人均薪酬,也居于金融各板块首位。
选择一份工作时,薪酬固然重要,但万万不可因小失大。在刚刚入职时,你或许会十分重视两三千的月薪差距,但当真正深入工作后,你才明白需要看远一点。
当历经磨练,厚积薄发的你拥有的不仅仅是收入上数倍的涨幅,还有丰富的人脉与宝贵的经验。
大环境的下行撞上了中年危机的焦虑,昔日的“铁饭碗”也褪去了高大上的光泽。一切还要继续,如果没有选择,就加油干吧。
脚踏实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努力奋斗的你终将不会被辜负。